中共歷經73年發展,外交官素質還是遠遠不如台灣,難以出現第二個沈呂巡大使

中共歷經73年發展,外交官素質還是遠遠不如台灣,難以出現第二個沈呂巡大使
前駐美大使沈呂巡。Photo Credit: 許劍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何以中共出不了類似沈呂巡大使的外交官?因為沈呂巡大使所代表的不只是他自己,而是1861年3月11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以來,從大清帝國開始歷經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歷屆中國外交官的精神。

今年台灣外交圈最大的遺憾,毫無疑問是前駐美大使沈呂巡先生在1月6日的去世,畢竟才73歲的他實在是太早離開我們了。

當然,因為沈呂巡大使是馬英九時代的駐美大使,而且他內心又堅持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他在台灣的評價也非常兩極。凡是認同中華民國者對沈呂巡大使都很支持,主張兩岸互不隸屬,認為台灣應該推行「去中國化」的獨派或者台派人士自然是不會喜歡他。

雖然如此,立場偏本土的前外交官劉仕傑還是在得知沈呂巡大使去世後,給了他正面評價,強調:「雖然政治立場不同,但沈的才氣大家有目共睹。他的英文造詣,更是令人佩服。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很願意給年輕人機會。」而沈呂巡大使之所以能獲得相當部分台派人士肯定的原因,在於他在美國面對中共打壓時仍堅守中華民國本位主義。

換言之,沈呂巡大使雖然有強烈的中華意識,卻從來不認為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沈呂巡大使的祖先沈葆楨是清朝末年洋務運動的推手,不只推動了北洋水師與南洋水師的建立,還擔任過台灣海防欽差大臣,算是中國大陸與台灣歷史連結的見證人。北洋水師與南洋水師都是今日中華民國海軍的前身,脫胎自洋務運動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則演變成了現在的中華民國外交部。

沈呂巡大使的另外一位祖先林則徐,雖然因為焚燒鴉片的歷史而被兩岸視之為民族英雄,卻又對西方的文化、科技與貿易持開放態度,同樣為洋務運動的支持者。為此他堅持中華民國是大清帝國在當今世界上最直接的繼承者,並以中華民國外交部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淵源為例,質疑中共在國際場合上自我聲稱取代了中華民國的正當性。

掌握到了此一特點的沈呂巡大使,不只於2015年9月3日華府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的活動上氣走了中共駐美大使崔天凱,還連續在國際場合上吃了中共好多次豆腐。這讓筆者忍不住感嘆道,雖然中共經歷了73年的發展,無論視軍事還是經濟實力都發展到了不容西方國家小看的地步,但視其外交官的實力還是遠遠不如台灣,難以出現第二個沈呂巡大使。

Sing_Bo-ting
Photo Credit: 沈葆楨 @ public domain
沈呂巡大使的祖先沈葆楨

自我切斷歷史連結的中共

何以中共出不了類似沈呂巡大使的外交官?因為沈呂巡大使所代表的不只是他自己,而是1861年3月11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以來,從大清帝國開始歷經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歷屆中國外交官的精神。尤其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的當下,清朝已經是遭受西方列強殖民瓜分的弱國,更需要具備外交手腕的藝術家來使《不平等條約》變得更平等。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