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專訪】波蘭作家沙博爾夫斯基談新書《克里姆林宮的餐桌》:耗時3年訪問前蘇聯廚師,「獨裁者要你相信的都是狗屁」

【關鍵專訪】波蘭作家沙博爾夫斯基談新書《克里姆林宮的餐桌》:耗時3年訪問前蘇聯廚師,「獨裁者要你相信的都是狗屁」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Alvin 攝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波蘭作家沙博爾夫斯基表示,「當你與蘇聯廚師交談時,尤其是那些60、70年代生活在共產主義制度下的人,有時他們會有身份認同問題」,即使是老一輩的烏克蘭人也有身份認同的問題,覺得自己是蘇聯人,儘管他們認同的國家已經不存在了。 沙博爾夫斯基說,他聽說在台灣也有些類似的情況,有些人認為為什麼要和中國區隔開來?台灣和中國就是同一個國家,很多烏克蘭人也覺得為什麼要跟俄羅斯分開,兩個國家都說同樣的語言。

在蘇聯,每塊豬排都是在為國家服務。史達林(Joseph Stalin)知道一字排開的豐盛餐桌能給賓客製造怎樣的印象,非常重視餐點的外交作用:在德黑蘭會議後,他送給美國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一條超過一公尺的鱘魚,就連經驗老道的政治家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看到桌上竟是閃亮亮的銀器瓷器,擺滿各式佳餚和上等美酒後,當下也明白他事先已察覺到的一件事:「蘇聯是打不倒的,經過戰爭焠鍊後會變得更加強大。」

控制食物,就能控制民心,這是波蘭作家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lowski)繼《跳舞的熊》(2018)、《獨裁者的廚師》(2021)再一力作,今年2月中文版的《克里姆林宮的餐桌》甫上市,原文名稱是「從廚房看俄羅斯」(Rosja od kuchni),內容關於蘇聯、俄羅斯、以及克里姆林宮百年來的飲食故事。

為了完成這本關於克里姆林宮的廚房秘辛,沙博爾夫斯基花了3年的時間,完成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不可能的任務——跑遍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及其他的前蘇聯共和國,只是他訪談的對象,是廚師。沙博爾夫斯基繼2020年後第2次訪台,他於2月4日接受《關鍵評論網》專訪,告訴我們他不凡的採訪經驗。

DSC_8566a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Alvin 攝
波蘭作家沙博爾夫斯基來台宣傳新書《克里姆林宮的餐桌》,4日接受《關鍵評論網》採訪。

為什麼從廚房寫起?

沙博爾夫斯基說,記錄獨裁者實際上吃什麼,是最能戳破獨裁者謊言的時刻:「獨裁者希望人們相信,在獨裁制度裡,萬事平等。如果我們受苦,我們國家的領導者也在受苦……但實際上,我們知道這都是狗屁。」

在《克里姆林宮的餐桌》中,蘇聯在二戰時遭德軍圍攻列寧格勒長達900天,許多民眾因為食物不夠餓死在門口,還要把石頭磨成粉摻著做麵包;同時地方政府的餐廳裡豬排、馬鈴薯、雞肉什麼都有,還有專門從莫斯科運來的干邑白蘭地和香腸。

沙博爾夫斯基說,獨裁者從來不會挨餓,獨裁制度基本上就是「贈與食物,同時奪取食物」,但他們卻製造政治內宣,要人們相信獨裁者與平民平等;在1990年代的古巴,人們沒有東西吃,只能把糖摻水喝果腹,但卻傳出當時古巴掌權者卡斯楚(Fidel Alejandro Castro)和人們吃一模一樣的東西,「這怎麼可能!」沙博爾夫斯基說,這正如同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45年發行的《動物農莊》裡的金句,「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但一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

至於為什麼寫的是廚師,沙博爾夫斯基解釋,在獨裁國家,食物與權力相當接近;越接近獨裁者,就能擁有越多的食物。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的爺爺據說曾是蘇聯領導人列寧(Vladimir Lenin)和史達林的廚師;而現在普亭身邊最有權力的男人、綽號「普亭廚師」的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也是從熱狗攤起家,後來在聖彼得堡開了連鎖的高級餐廳,普亭成為座上賓,普里戈任因擄獲獨裁者的胃,如今成為「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要角,為普亭在俄烏戰爭中招募囚犯當傭兵。

歷史一再驗證,食物與權力的密切關係。

GettyImages-1230134715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普里戈任(右)很早就獲普亭(左)重用,在2010年時他向普亭展示聖彼得堡郊外的學校營養午餐工廠。

戰爭改變了什麼?原來思想開明的朋友,竟選擇相信謊言

獨裁者的廚師經常相信獨裁者的政治宣傳和謊言,即使他們離消息來源如此之近,沙博爾夫斯基說,有時候謊言包裝得很好,真的很難理解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他說俄羅斯是個很好的例子。

為了寫這本書,沙博爾夫斯基3度前往俄羅斯,對俄羅斯的政治宣傳有透徹的觀察。他說外界的人以為所謂的政治大內宣就是透過電視宣導,但俄羅斯擁有非常巨大的宣傳機器,他們無所不及,有針對左派人士設計的政治宣傳、對右派人士的政治宣傳;他們不只透過電視,而會透過網路、IG,Whatsapp,甚至也有國內的共鳴者協助傳播,「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是要讓這些內容滲透到你這邊。」

大內宣的結果,就是俄羅斯人縱使不喜歡普亭,但卻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普亭不在乎你喜不喜歡他,但他在乎人們支持軍事行動,這就是大內宣的運作——他讓人們可以批評政府、批評領導人,但不反對軍事行動。」

沙博爾夫斯基坦言,他有一些藝術背景的朋友,人很聰明、思想也開明,但他看到這些朋友現在卻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他們說,如果我們不攻擊烏克蘭,烏克蘭會反攻我們,即使一年過去了烏克蘭並沒有攻擊俄羅斯,也沒有煽動美國對俄羅斯境內發動攻擊。」看昔日好友思想變成如此,「這就是大內宣要找的對象」,沙博爾夫斯基說。

DSC_8607a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Alvin 攝

波蘭也有認知作戰嗎?

沙博爾夫斯基表示,據他觀察,波蘭目前還沒有明顯的認知作戰,但克林姆林宮正在支持波蘭一些很小的政黨,他們也不加掩飾有從俄羅斯那邊得到金援,這些政黨雖然無法在國會佔有一席之地,只有大概1%的支持率,但他們聲量不小。

沙博爾夫斯基說,波蘭現在境內有300萬名的烏克蘭難民,許多難民目前是借住在波蘭人家裡,沙博爾夫斯基去年也在家裡接待了20多名烏克蘭難民,「戰爭很長,未來可能會更長,波蘭境內有這樣俄國資助的政黨,他們希望有天人們會對戰爭厭倦,產生『這不是我們的戰爭』的想法。」

雖然台灣距離俄烏很遠,沙博爾夫斯基也強調,「這不只是烏克蘭的戰爭,也是波蘭的戰爭、台灣的戰爭」,俄羅斯和中國關係密切,如果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中獲勝,對於台灣會是好事:「中國想入侵台灣,看到烏克蘭發生的事,他們也會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