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書中作者分享他自我期許和精彩的人生軌跡。他深入淺出地講述職業生涯中美國的經濟、科技、和平權問題,具體展現親身經歷的貝爾實驗室的兩大主軸——創新精神和卓越技術的養成和運用,以及個人高效幽默的領導力、卓越管理能力、帶領千軍萬馬領航美國高科技的過程、和志在必得的堅持。
文:許濬
貝爾實驗室的族群問題
華人在貝爾實驗室的情形。我一九七一年進到貝爾實驗室,到一九七三年,我做了不到兩年的時候,台灣的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請我去做客座專家,我就回到了台灣。我還在台灣的清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然後帶領設計和創建電腦的一個計畫。所以在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三年,我在貝爾實驗室的短短兩年中,對這類種族的問題、族群的問題,還有平權的問題,並沒有很重視。
等到一九七四年我從台灣回到貝爾實驗室,我的想法就是,我從此把貝爾實驗室,就當成是我的家了。我在這邊留下來,我將來的工作(當然那時候,沒有想到會做三十年),就想以後在這裡做下去,將來我的事業在這個地方發展,所以對這個環境的觀察,對環境、對工作環境的興趣增加了很多。由於這個原因,所以對於少數族裔,尤其華人在貝爾實驗室裡地位的問題,這中間的一些問題,對我來講,感受就越來越明顯了。
一九七六年,我們整個實驗室,從紐澤西搬到伊利諾州的瑞柏城。同年,我被提升成了第一層的技術經理。所以種族問題對我來講,就是一方面開始不得不關注;另外一方面又覺得這個問題跟我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並且我覺得更應該做一些事情。
我當時的看法,覺得這事情不是說一眼就看得很清楚,是逐漸逐漸的觀察。我發現剛進來的感覺就是說,大家都好好做,公司一定有很好的機制,做得好的話,薪水就加的比較多,做得好的,升遷應該就比較快。就這樣在做了幾年以後,我自己升到了經理位置,當時來講,速度也是蠻快的。
可是逐漸我發現,同事們談起來總覺得好像一般做這些升遷事情的時候,上面作的決定跟我的看法好像不是很一樣。另外的話,好像有一些跟這個種族有關的因素在裡面,雖然我們不見得能夠完全掌握。而跟這個種族有關的時候,好像對亞裔,因為對美國人來講,華裔或者是印度裔或者泰國去的,日本去的,對他們來講看起來都是一樣的,所以就把我們放在一個族群裡面。這在美國政府,就是放在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s),我覺得好像對我們都不是很有利的。
貝爾實驗室少數族裔維權
黑人
尤其讓我們感覺很深的,就是黑人,由於種種原因,歷史上的原因,當時這個黑白的問題,貧富不均的問題等等,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敏感性遠比我們要大。他們有一些組織,我們可以觀察到,跟我一起進去的黑人同事,他們常常花很多的時間去做組織上有關的問題,或者是跟我們高級的領導,溝通這一類的事情,至於他們做什麼,我們也不是很清楚,隱隱約約覺得跟爭取他們在公司的地位有關係。
他們自己也非常團結,這一點是非常令我佩服的,儘管他們中間有時候意見不合,遇到這一類的事情,大家都是團結一致,把所有的力量都結合在一起,然後去跟領導爭取一個在他們覺得是更合理、更平權的一個情形。就是因為他們能夠很合作,很持續去跟領導溝通,爭取這件事情,感覺上遇到有機會的時候,他們就能得到比較好的待遇。
女性團體
這時候,我們的女同事們也開始討論這類平權的事情,當然討論的時候,主要是美國的一些女同事,都是白人,她們也在組織一些這樣的組織,跟公司裡面的領導談這些問題,因為她們也覺得被歧視。同樣大家都唸大學,都是唸研究院,出來以後,為什麼總是覺得,男的升上去比較快,升的位置比較高,女的升的比較低。所以她們常常找機會去溝通。黑人的組織是很早就有了,我沒有加入公司的時候他們就有了。
女同事組織也是在那個時候組成的,她們也常去跟領導談論一些問題。她們談的時候,氣氛就好了很多,基本上就是白人,白人女同事跟白人領導談。領導差不多都是男的,白人男的,所以她們談起來,就如我剛才談到,文化也沒有問題等等。由於她們常常去溝通,等到有升遷機會的時候,在我們華人亞裔看來,覺得好像有些人不見得是做最好的,可是她們也升上去了。所以這個問題,我來看的話,就越來越明朗化了。中間有些什麼地方不對?每次碰到什麼事情,好像我們總是排在最後面。
亞裔不維權
我們這個族群,第一代移民。當初主要是想到美國唸書。唸完書,那時候還有很多的想法,說我從什麼地方來,我將來還是希望回到那個地方去,我在這邊稍微做兩年的事情。可是很多人由於大環境的關係,由於美國的機會多,美國的經濟跟政治的穩定性,很多人就留下來,變成第一代的移民。在貝爾實驗室的美籍華人,差不多都是這樣的情況。
那時當然是由於每個地方環境不同,從台灣去的人特別多,香港也有一些,馬來西亞也有一些,從中國去的人數還少,當然是跟沒有開放有些關係,現在留學生跟工作的人員,從大陸去的比別的地方要更多。這種情形維持了一段時間。
中國人,因為我接觸到的大部分都是華裔,對這類問題,大家都差不多都是多多少少看到一些,可是沒有人去採取什麼行動。
當我再回到貝爾實驗室的時候,再看到這個問題比較嚴重化的時候,亞裔同事不滿的情緒越來越高。不滿的情緒高了,因為覺得好像其他族群,他們的問題,領導好像已經覺察到;他們的問題,領導好像已經在幫他們解決,可是我們這邊,好像沒有人理。當然事後來看,人家不理我們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自己沒有做什麼事情。
敢為天下先
我自己是這樣想,有時候跟我們一些華裔的同事也討論一些問題;華人在當時美國的感覺,包括在貝爾實驗室的感覺,對這個事情,談是談,可是多半就是坐而言,而不是起而行。一般的感覺,就是認為這個國家這個公司,絕對對我們有相當大的歧視,可是很多人的反應,第一個就是覺得有這個問題;第二個就是怎麼辦?
Tags: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