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許濬《大其心》:貝爾實驗室少數族裔維權,我決定「敢為天下先」

許濬《大其心》:貝爾實驗室少數族裔維權,我決定「敢為天下先」
圖為貝爾實驗室總部。|Photo Credit: Blaxthos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3.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書中作者分享他自我期許和精彩的人生軌跡。他深入淺出地講述職業生涯中美國的經濟、科技、和平權問題,具體展現親身經歷的貝爾實驗室的兩大主軸——創新精神和卓越技術的養成和運用,以及個人高效幽默的領導力、卓越管理能力、帶領千軍萬馬領航美國高科技的過程、和志在必得的堅持。

我們後來就想,有沒有問題,是說我們自己先要決定有沒有問題,如果說有問題的話呢,一定要把這個問題很明確地提出來,否則如果連問題都講不清楚,那要人家解決什麼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記得當初我就提議,也許我們從數字上,至少在貝爾實驗室做事的人,對科學的方法有相當大的尊重。如果用科學的方法來提出,大家就覺得這可靠性比較高。所以我們就去做,還記得第一次做這事是我去做的,因為我剛升成第一線的經理,去做這事覺得興趣也蠻高的,就去找人事部門談,人事部門也很合作,就把數字給我們,我看了下,發現問題非常明顯。

那時候差不多是一九七六、一九七七年,我們在公司裡,就是我把所有的白人當做一個族群,然後把所有的亞裔當成一個族群。一共有多少人,然後做到經理以上的有多少。當然亞裔即使做到經理也都是最低的位置,白人從最低到最高的都有。這個我們先不去管它,否則問題就變得有點不清楚了。

最後發現在那個時候,就是平均起來,白人做到經理以上比亞裔多五倍。如果大家都是同樣的,學歷都差不多,做事能力差不多,升遷的機會都差不多,這個數字應該是差不多。可是白人做到經理以上位子的比例,比華人、亞裔要多五倍,這個數字明確說明中間有一些問題。我們就利用這個數據開始要求跟領導談這個事情。

現在想起來這個做法是非常對,最後結果也是非常好,可是當初做的時候心理非常忐忑,蠻緊張的,因為做這個事如果處理得不好,很容易就會被誤解成帶著大家來鬧事或是怎麼樣,並且公司如果真要對我們採取一些報復行動,是輕而易舉。

因為那時民權運動之類的很多事情,今天我們覺得是理所當然,當初根本就沒有。如果公司要把我們開除,馬上就開除,開除完了以後我們的問題就變得很大,所以我們的很多同事聽到要做這件事情,都裹足不前,大家覺得做這事,搞不好就會被當做一個造反的頭。

我想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為什麼呢,那麼多年,事實上在公司比我資格深的人很多,包括很多華人資格都比我深,可是一直就是沒有人出來領頭這個事。我想有很大的原因,大家想到要冒這個險,冒這個險後來可能發生的後果,到最後一步可能都走不出去。

我們這步能走出去,我想除了我自己當初年紀很輕,膽子也比較大,實在不行我就到別的地方去做事。另外想起來,我也非常感謝我這位日裔的同事,歐薩吉馬(Osajima),他在這方面的看法,因為他是從小就在美國出生,在美國受教育,他的想法就完全是美國式的想法。他的感覺是我們只要理性地去做這事,很理性地去跟領導交流,他覺得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即使發現我們做的有些不對,如果他們告訴我們做的不對我們就不做了。

可是如果我們真的覺得對的話,我們應該有個機會,可以讓他們看到這個問題的核心。看到這個問題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們才有希望開始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在這方面,他有一個相當程度的堅持,並且他的位置比我高,他在公司做事的時間比我長好幾年。他也是抱著這種態度,如果不行的話,公司如果要我走,我就到別的地方去做事。他比較有恃無恐,他在美國長大,對美國非常熟悉,他覺得這麼做沒有什麼問題。

我是覺得,反正好像只要自己有本事,不怕會找不到事。基本上的理念是,我對貝爾實驗室,從進去一直到離開,這三十年的時光,雖然不見得每件事情都很順利,其實碰到不講理的也很多,碰到不好的經理領導也不少,可是覺得這是個好的公司、好的人,都是講理的人,尤其是剛剛進去沒有多久,我也比較理想化一點。所以我們就是用這個方法開始來做。

從一九七六、一九七七年開始,跟領導談這件事情。很值得欣慰的是,我們談的時候,因為我們本身就是華人,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我們談的方法,絕對不可能說是大聲吆喝或者是威脅,總是站在比較理性,比較有辯證法的方法來解說這個問題。這個方式也比較容易被美國的白人領導接受。開始談的過程,可以想像得到,開始的第一步,領導都不願意面對這個問題。都說其實沒有問題,說這個數字可能有錯。

我說我這數字是從公司的人力資源部拿來的,是公司正式的資料。可是如果覺得我們這個數字有問題,不如你去找人力資源部比我們去找更方便,可以去核對下這些數字是不是正確?這很容易就發現,數字就是數字,都是從同一個來源來的,所以比例、問題很容易就發現了。下一步就是大家看看數字上有一些不同的,看起來可能有的一些問題。

此外,我們做到領導的年紀都很大了,在公司做了十幾二十年,二、三十年,那時候有人做到四、五十年也有,最多做了四十餘年。我還碰到一個同事他做了將近五十年,因為他那時候是在高中就跑到公司裡來做暑期工作,做兼職(Part-time)工作,像送信這類的工作,這種年資都算進去,現在當然鳳毛麟角。

至於升遷,雖然我們不是按照年資決定升遷,可能做事要做到一個程度,人家才會升你。這個講法,我們也同意,他說你們來的資歷都比較淺,所以你們升的比較少比較合理。我們其實也有些人做得蠻久的。一般來說,在那個時候七○年代,整個的人數還是不太多,所以升上去的人數不太多,真正貝爾實驗室亞裔增加是從七○年代、八○年代急劇的增加。所以我們也同意這個講法,我們來的時間可能還不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