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眼中盯】省錢省到垃圾桶真有必要?很開心蔣市府找到台北人真正關心的小事情著墨

【關鍵眼中盯】省錢省到垃圾桶真有必要?很開心蔣市府找到台北人真正關心的小事情著墨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天一個台北人忍受烈日爆雨冷冬、高房價高租金高物價、灰濛濛的天空、人擠人的週末,還不就是為了日常生活能方便一些?這不是說市府應該大撒幣放煙火蓋蚊子館,而是不該靠降低台北市民的生活品質來省錢。我相信,這才是大多數台北市民說不出口/不說出口的想法。

在2022年底那場找不到政策主軸的選舉裡,免治馬桶竟然成為政見論戰的焦點,身為一個台北人覺得百感交集。好在,選舉過後人們逐漸忘了風風雨雨,這幾天的討論回歸到了在我看來更有意義的「桶」——垃圾桶。

垃圾桶設置這件事看起來小,但在台北卻總是正反拉鋸。過去因為有人亂丟家戶垃圾,讓台北市街道上的垃圾桶歷經過幾次設計調整,有過在洞口焊上一條鐵桿,有過讓開口變小,之後不知為何又變了回來。

柯文哲上任後,我還記得某次強颱登陸前,市府以安全為由收走了許多街上的垃圾桶,颱風離境,那些垃圾桶就再也沒回來過,之後更以疫情為理由越收越少。

當我出門在外手上有垃圾,都會特別記錄要走多久才能遇到垃圾桶——有時候沿著忠孝東路或仁愛路這些鬧區走了好幾段,大馬路上真都看不到一個。

這個趨勢在柯市府的最後幾年不斷變本加厲:由於公車站至少會設置垃圾桶,但根據我的觀察,過去幾年台北市政府似乎將放在公車專用道靠近斑馬線那一側的垃圾桶收回或移動,後來就算走上公車站丟垃圾,都要走到最尾端才有垃圾桶。

那些支持減少垃圾桶的理由,真的Z>B嗎?

支持減少垃圾桶的陣營,一大論述就是「大家會亂丟家戶垃圾」,但我覺得這是本末倒置。用個常見但不盡準確的比喻——不能因為有人會當作凶器,而禁止賣水果刀——不能因為有人在公用垃圾桶丟家戶垃圾,而犧牲路人的方便。

更何況,真要犯規的人不管垃圾桶開口再小、有沒有垃圾桶,他們一樣會化整為零投入,甚至棄置,政府該做的應該是蒐證和加大罰則,而非以此當作收回垃圾桶的理由。

另一個論點,就是自己產生的垃圾應該帶回自己家裡丟。

某方面我是同意的,近來也常常因找不到垃圾桶而把寶特瓶或袋子帶回家丟,這樣看來,柯文哲的野望在我身上或許真有奏效?然而,我卻更擔心台北市民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垃圾不落地觀念,會在因為垃圾桶減少而逐漸發生改變。

人總是從眾,特別是想搞破壞的人,一旦風氣扭轉,幾十年的努力可能就要白費。

路上消費的剛需就在那裡,總不可能要人不邊走邊吃喝,正如那天Facebook河道上看到一位媒體圈前輩貼文所說:「你們垃圾再怎麼帶回家,最後還不是都要送到我家這的垃圾焚化爐燒。」這個題目若要治本,還是得由一次性包裝材質和使用下手,從源頭減少垃圾。

至於有些人呼應柯市府「省錢」的說法,我認為公車走得到的地方,垃圾車一定也走得到,而台北市本來就有一套清運網絡,在主要街道設置垃圾桶,並不構成大量增加成本的理由。

shutterstock_1097820524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台北人想要的,真的是一個「省錢市長」嗎?

放不放垃圾桶的這個題目若更進一步看,還有一個延伸討論:台北市政府真的應該省錢嗎?

雖然柯文哲一直以「省錢市長」自居,還債成效也被當成政績宣揚,但我一直有個自私有餘,但或許更接近台北人心裡話的論述:台北市身為首都,其實不應該那麼省錢。

確實,柯文哲執政八年有改善台北市的赤字,但連帶就是從抽水機補助砍到公車班次,當然,還有垃圾桶。

問題是,台北本來就是個很會賺錢的城市,也曾有議員指出這些看似省錢的舉動,也非造成台北市赤字變少的主因。更赤裸一點說,今天一個台北人忍受烈日爆雨冷冬、高房價高租金高物價、灰濛濛的天空、人擠人的週末,圖的還不就是日常生活能方便一些?

這不是說市府應該大撒幣放煙火蓋蚊子館,而是應該在日常的公共服務上適度揮霍,而非靠降低台北市民的生活品質來省錢。平衡城鄉差距是中央要務,但地方首長必得將在地居民放在首位,更別說,平衡差距應該是拉升落後者,而非把領跑的打弱,逼大家忍受,甚至離開。

這樣的天龍人思維當然政治不正確,也不會有主要候選人把「花大錢」放在政見裡,但我相信這才是大多數台北市民說不出口/不說出口的想法。

很開心蔣萬安團隊進入市府一陣迷航後,找到一個台北人真正關心的小事情著墨,雖然政策討論一貫因為政黨陣營差別而自成立場並逐漸失焦,但唯有從這些雜訊中撥雲見日,蔣萬安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和柯文哲不一樣的市長。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