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法官審判諮詢ChatGPT惹議,歐盟官員對聊天機器人風險提出警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這起案件中,巴迪亞說他詢問過ChatGPT,「未成年的自閉症患者是否應免除看診治療費用」等問題。結果ChatGPT回答,「是的,這是正確的。根據哥倫比亞法規,被診斷患有自閉症的未成年人可免除看診治療費用」。巴迪亞聲稱,ChatGPT提供了過往由秘書提供的服務,而且做法「有組織、簡單且有條理」,應能改善司法系統效率。
審判案件諮詢聊天機器人ChatGPT,哥倫比亞法官行為惹議
(中央社)哥倫比亞一名法官在審判一起孩童醫療權案件時,於準備判決期間使用了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引發爭議。
《法新社》報導,法官巴迪亞(Juan Manuel Padilla)表示,他在處理一名自閉症孩童因為父母收入不豐,是否應該被免除預約看診、治療和交通費用的案件時,使用了這個可依提示字元生成文字的聊天機器人。
他於1月31日接受當地廣播電台Blu Radio訪問時說,ChatGPT和其他類似程式在「擬定審案文本草稿的時候」很有幫助,但「目標並不在於取代」法官。
巴迪亞最後判定孩童可免除相關費用,並在1月30日的判決書中表示,他向ChatGPT徵詢意見,但沒有說明他對這款聊天機器人的仰賴程度。
他同時堅稱,向應用程式詢問問題,並不會使人失去判斷力、思考力。
ChatGPT運用人工智慧和網路上的海量資料,來回答人類用戶對它提出的問題。
在這起案件中,巴迪亞說他詢問過ChatGPT,「未成年的自閉症患者是否應免除看診治療費用」等問題。
結果ChatGPT回答,「是的,這是正確的。根據哥倫比亞法規,被診斷患有自閉症的未成年人可免除看診治療費用」。
巴迪亞聲稱,ChatGPT提供了過往由秘書提供的服務,而且做法「有組織、簡單且有條理」,應能改善司法系統效率。
羅薩里奧大學(Rosario University)教授、人工智慧監管專家古提瑞茲(Juan David Gutierrez)則是對巴迪亞做法表示懷疑的人士之一。他宣稱自己也對ChatGPT提問相同問題,卻得到不同的答案。
古提瑞茲在推特(Twitter)發文表示,「法官在判決時意圖使用ChatGPT,這當然是不負責任或不道德的」。他還呼籲應該立刻培養法官們的「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
美國加州開發公司OpenAI打造的熱門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可以寫出散文、文章、詩歌甚至電腦程式碼,去(2022)年11月下旬開放免費試用,隨後風靡全球。
批評人士擔心這款聊天機器人恐會成為學校和大學裡的作弊工具。OpenAI則是警告,ChatGPT有可能犯錯。
但巴迪亞說,「我猜有許多同事都會加入我的行列,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以合乎道德的方式下達判決」。

歐警告ChatGPT風險,義禁聊天機器人Replika用個資
(中央社)義大利昨(3)日以可能危害未成年與情緒脆弱人士為由,禁止美國聊天機器人Replika使用義大利用戶個資。歐洲聯盟(EU)產業主管也對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風險提出警告。
《路透社》報導,Replika是舊金山新創企業Luka在2017年推出利用人工智慧(AI)科技的一款聊天機器人,提供使用者客制化人形機器人,能對客戶說話及傾聽說話。
Replika先從英語人口當中流行,使用不須付費;公司則從販售語音聊天等額外功能獲得收入,目前月營收約200萬美元(約新台幣6000萬元)。
Replika宣傳成是「虛擬朋友」,聲稱可以改善使用者的情緒健康。但義大利監管機關資料保護局(Data Protection Agency)表示,Replika干預使用者的心情,「可能使得尚處發展階段或情緒處於脆弱狀態的個人,面臨的風險增加」。
義大利當局並指出,Replika沒有使用者的年齡驗證機制,例如針對未成年人的過濾器,或在使用者未明確通報年齡時能予以封鎖的裝置。
義大利資料保護局說,Replika違反了歐盟隱私法規,以違法方式處理個人資料。因為Replika無法依據未成年人無能力簽署的合約來處理個資,即使它未表明是這麼做。
根據聲明,義大利當局限時Luka在20天內通知已採取哪些措施來落實要求,否則可能面臨最高2000萬歐元(約新台幣6億4800萬元)罰款,或是其全球年營業額最高4%的罰款。
同一時間,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負責內部市場事務的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告訴《路透社》,新的人工智慧法規將鎖定處理ChatGPT相關風險的疑慮,並確保歐洲人可以信任AI科技。這是首度有歐盟高階官員對ChatGPT相關疑慮做出評論。
ChatGPT是由獲得微軟(Microsoft)支持的美國私人公司OpenAI開發,2022年11月底才開放給大眾免費使用。但根據瑞銀(UBS)引用市場分析公司Similarweb的資料所做研究,ChatGPT上線短短2個月,便已成為史上成長速度最快的消費者應用程式。
ChatGPT在接收到使用者提問時,可以產生文章、論說文、笑話甚至詩,來做出回應。
布勒東在提供給《路透社》的書面評論中表示,ChatGPT帶來的風險,凸顯人工智慧法規的迫切必要性。他已在2022年提出相關法案,盼為人工智慧科技規範訂定全球化標準。
包括智慧手機、自動駕駛車輛、網購及工廠等,都使用到AI科技。目前中國與美國在這項科技居領先地位。
布勒東說:「如同ChatGPT展現的例子,AI解決方案可為企業與民眾提供絕佳機會,但也可構成風險。這正是為何我們需要一個堅實的監管框架,以確保能有以高品質資料為基礎的可靠AI。」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羅元祺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江名萱老師深入研究風水的契機,可以說是因為旅行所帶來的啟發——在旅行至北京故宮的時候,對於整個建築群落的方位、形狀、位置等都遵循著青囊經的原理所設計,有著強烈的感觸。
因此,原本就熱愛旅行的江老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訪世界,考察各地的建築物。他發現,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當地的環境與氣候、使用者的需求而建設,和江老師順應自然的風水概念不謀而合。例如巴黎的聖母院、印度的泰姬瑪哈陵等建築,都能在天人合一的設計下,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效果,並且更好地利用自然的能量。
與天對話:巴黎聖母院
「建築物的存在,是要為裡面的人所服務。所以,所謂好的建築風水,其實是應天、應地、應時、應人制宜。」因此,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聖母院中央的玫瑰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風水符號,代表光明、能量和生命力;聖母院的塔尖,也象徵著穩定、領導力,以及上達天聽的請求。但更重要的是,屬於宗教建築物的聖母院,為所有信仰著神的人們,所帶來的莊嚴、平靜感受。「聖母院營造出非常強烈的和諧的氛圍,你可以想見當時的設計師,在設計這個建築物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時,所有的考量都是為了讓人的內在可以安靜下來、與天/神對話。」江老師指出。

巴黎聖母院建築風格是哥德式建築,它的建造開始於1163年,耗時超過200年。教堂的尖頂屋頂,不只是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幾何美學,更代表著天地宇宙之間的聯繫。這種尖頂建築形式,在古代被視為智慧和神聖,有向上流動的能量。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連接聚集天地宇宙之間,讓整個建築物更加神聖,充滿生氣和活力,並為⼈們帶來好運和幸福。
在古代文化的哲學中,太陽代表著宇宙和自然界的秩序、生命和創造⼒、上帝神性力量等等。所以在建築的設計和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季節的變化,和太陽的位置,以確保光線在建築空間中,可以達到最佳的利用。聖母院的三扇玫瑰花窗,被認為是世界上 最美麗的玻璃藝術品之⼀,當你走進聖母院中,透過玫瑰花窗所照進來的彩色光芒,加上吟誦詩歌的聲音,還有焚燒香料所產生的煙霧,體現了像是引導人們的心靈,通往宇宙智慧神性的力量,彷彿可以治癒和平衡我們的身心。
「整體而言,巴黎聖母院的每一項設計、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到非常平靜。」江老師又補充道:「這就是好的風水,所帶來的能量。」
深埋於地的愛:泰姬瑪哈陵
談完了聖母院,江老師又繼續分享她在泰姬瑪哈陵的經歷。「如果聖母院是一棟與天對話的建築,那麼泰姬瑪哈陵想要傳達的,則是一份深埋於地的愛。」位於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不只是印度文化的代表性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泰姬瑪哈陵始建於1632年,耗時約22年完工,在建築風格上,它結合了印度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以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材,建築外牆有細密的浮雕和嵌花紋飾,表現了印度文化的細膩和精緻。在陽光照耀下,白色大理石的建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展現出浪漫、華麗的氣息,「但是當你走進泰姬瑪哈陵之後,除了感受到它的莊嚴、神聖之外,還有一份濃烈的愛情。」江老師說道。
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和他的妻子慕塔芝.瑪哈王后深深相愛,即使沙賈汗要前往戰爭的最前線,慕塔芝也會相伴在旁,兩人感情十分深厚。但令人惋惜的是,慕塔芝在1631 年的征戰途中難產而亡,沙賈汗在悲痛之餘,承諾為她建造天上人間、無與倫比的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

這座象徵沙賈汗畢生激情和財富的美麗紀念物,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感受這份愛情的真切。「剛才講到聖母院有尖塔,我們可以注意到,泰姬瑪哈陵的屋頂也是尖頂,同樣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皇帝沙賈汗希望透過泰姬瑪哈陵向上連接,跟他⼼愛的瑪哈王后能夠永恆緊密在⼀起。」泰姬瑪哈陵在風水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水池來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水是陰性的象徵,而白色大理石所建造的陵墓則是陽性,因此,水池的存在可以平衡建築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陰陽能量,創造出和諧的能量和氛圍。」除此之外,江老師也認為在像印度這樣炎熱的地區,利用水池的清涼氣息,撫平人們的情緒、創造安定氛圍,進而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放鬆身心。因此泰姬瑪哈陵也是一個「應天、應地、應時、應人而制宜」而建成的建築典範。
傳世六百年之作: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居所,建於明成祖永樂4年(1406),於永樂20年(1420)完工。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整個建築群給人威嚴而神聖的感覺,是皇權的象徵。雖然紫禁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持著它的輝煌和美麗,其中風水的佈局,是紫禁城能屹立不搖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年永樂皇帝在建造紫禁城的時候,他要求紫禁城建築佈局形狀和方法,都要符合風水學中的宇宙觀,以及天地人萬物合一的理論。因此,紫禁城的主要建築,都建在南北的中軸線上,這代表著能夠吸收天地間的能量,東西方向的建築物較少,是為了可以利用南北向的通風和自然循環,達到環境的舒適感。
以紫禁城太和殿的設計為例,這個皇帝接近朝臣的宮殿,不僅考慮到太陽的位置、建築物的形狀、360度的方位等等,還有周遭的水源、水流、風向、陽光以及山水環境、生活機能等多個面向。例如太和殿的正門面向南方,就是為了要確保日照充足,可以為太和殿帶來更多的光線和暖氣。而在正午時分,陽光會直射在皇帝的龍椅上,讓這裡充分地接收滿滿的太陽能量。
青囊經中提到:「明地德,立人際,因變化,原始終,此謂之化成。」紫禁城風水設計,是創造出一個巨大的立體空間,裡面有陰陽、南北、前後、東西、左右、內外、動靜、虛實,是因為建築師/設計師能夠將這些元素完美的連結起來,因此成就了永垂不朽的紫禁城。而整個紫禁城的建築群,也因為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高超的的藝術美感。
「如果我們回到600年前,紫禁城建造之初,想必是永樂皇帝將想法、理念,與設計者溝通之後,所誕生的結果。他們當初的偉大理想是什麼?風水方法又是什麼?在整個建造的過程中,永樂皇帝和設計者之間的信任也是非常的重要。作為皇帝,永樂皇帝必須展現領導者的遠見和決策力,但又必須給予設計者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如此一來,才能共同完成這件舉世無雙的建築作品。」江老師補充道。
「風水的學問,是全世界共通的,我們東方有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的《河圖洛書》,西方也有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而形成的梅塔特隆立方體。」建築設計最精彩、也是最核心的表現,就在於它如何讓人心的空間、建築的空間、自然的空間、宇宙的空間,互相連結滲透,能量循環不已。對江老師來說,無論古今中外,這些能夠矗立千百年之久的建築物,都是能順應著自然的脈動、四季的變化,讓建築引導著宇宙、自然的能量,為身在其中的使用者所服務,同時創造出最適合使用者的安適環境,使用者自然能夠感到心神平靜,從而展現宏大的精神面貌。江老師也相信,風水的千年智慧,是值得我們現代人細細研究、推廣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