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晶片戰爭:當「政治」成為半導體最大考量,聯電將成為下一個關鍵公司?

美中晶片戰爭:當「政治」成為半導體最大考量,聯電將成為下一個關鍵公司?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中晶片戰爭可能要由「先進製程」擴大到「成熟製程」領域,近來隨著中國華為、比亞迪等指標企業逐漸站穩腳步,中國以成熟製程作為突破口的態勢也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環境下,聯電2022年第4季季報中,22/28奈米製程的營收年增竟然超過56%!

自從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瓦聖納協定」(The Wassenaar Arrangement)向中國發動「科技戰」以來,中國不斷以各種方式突破歐美的封鎖。但是中國本身技術、產業鏈不夠成熟,無法研發自己的半導體設備,要從其它國家進口也受到箝制,很難取得製作先進製程晶片(7奈米及以下)的極紫外光刻(EUV)機台,整體產業發展受極大限制。

「瓦聖納協定」:

該協定又稱作《關於傳統武器與軍民兩用貨物與技術的出口控制的瓦聖納協議》由40個國家簽署,管制傳統武器及軍商兩用貨品的多邊出口控制機制。

在聯電工作的David(匿名)告訴《關鍵評論網》,瓦聖納協定從1996年制定都比較鬆散,直到近年來才被產業界所認識。他坦言:「這什麼協定過去連聽都沒聽過,一直到前些年川普打華為(HUAWEI)時才冒出來的協議,我們都感到很錯愕。」

中國並不是瓦聖納協定的締約國,但是仍受到締約國的出貨限制,而其中列管的武器主要包含坦克、火砲和軍機等8大類,隨著軍武的現代化,晶片成為了最重要的零組件。

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廠艾司摩爾(ASML)若要出貨給中國半導體業者,須要向荷蘭政府申請許可才可出貨。David認為,該協議的範圍太大,有許多可以操作的空間,例如「鋼鐵」算不算軍武的重要原料,他強調以「政治」為最大考量,成為往後10年半導體發展的關鍵。

拜登(Joe Biden)政府承襲並擴大川普的對中國方針,相較於先前大規模的禁制,拜登顯得更為「精準打擊」,主要從設備、人才和維修三大項目進攻。其中,美國於2022年開始禁止美籍人士為中國晶片公司工作,甚至迫使晶片從業人員在「美國護照」和「中國職涯」兩者中抉擇。

最終,讓半導體大廠如科磊(KLA Corporation)、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和東京威力(Tokyo Electron)等企業已經開始撤離美籍人員。另一名聯電工程師Tony(匿名)向我們透露,中國沒有先進設備,但另一條路則是找人才改成熟晶片的設計圖,再透過其它方式堆疊出效能,雖然良率低、成本也高,就商業考量下完全不符合效益,但是作為戰略物資反而很划算。

GettyImages-1351846689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2021年11月7日,ASML的EUV機台於上海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期間展出

不過,目前中國究竟能以成熟晶片發展到何種地步,至今仍是眾多紛紜,不過很肯定的是越來越多二線中國半導體業者躍上檯面,而代工二哥聯電也日益重要,是絕對是一個不亞於台積電(TSMC)的關鍵公司。日前,英國媒體《金融時報》分析,位居三線的上海代工晶片製造商華虹半導體(Hua Hong Semiconductor)也開始獲得官方支持,並在5G電信設備和電動汽車找到市場,凸顯中國往成熟、落後著墨的策略。

David強調,除了台積電的技術,近來二、三線業者已成為行業內的焦點是不爭的事實,這顯示出中國為了解除先進製程的燃眉之急以外,日益擴大的電動車市場也是推波助瀾的關鍵。成熟晶片越來越火燙是有理由的,而中國也盡可能地掌握產能。而這些恰巧都是聯電主要且擅長的業務。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過去有一段時間台積電本來不打算往「毛低較低的車用電子市場」發展,但隨著大環境變化才急轉彎。David說,電動車的發展非常快速,作為全球掌握眾多成熟製程技術的聯電,28及40奈米製程是目前最重要的營收來源,各佔總營收20%比例。

此外,從聯電2022年第4季季報可以得知,22/28奈米製程的營收年增竟然超過56%,而車用電子領域有亮眼的成長,車用IC的業務量成長了82%。同時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表示,車用電子IC將持續成為2023年及往後的重要成長驅動力,聯電已做好服務廣大車用電子市場的準備。

GettyImages-1424203614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直到近日發生一件大事,聯電原訂全額收購子公司聯芯的計劃卻卡關。這間公司是與中國官方合資,是興建於廈門的子公司,按照時程應該在3年完成交易,但是現在福建省官方不願意放手。David直言:「這件事情真是太誇張,中國目前無視商業協議,而未來在中國的晶圓廠會遇到什麼刁難的情況,這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目前聯電仍在中國的子公司,包含聯芯在內,還有半導體製造銷售的蘇州和艦芯片製造公司、半導體設計公司山東聯暻半導體。3家子公司實收資本額依序是新台幣638.3億元、136.6億元和1.3億元,未來此些公司的動向成為市場相當矚目的焦點。

事實上,聯電早已經了解地緣政治將衝擊公司營運,近年來致力於由中國轉移產能到歐洲、日本。聯電坦言,美中政治升級,近期明顯提高的緊張局勢,增加營運的不確定性,這包含了關稅、禁售、政策干預和政府補貼。

北京當局已經非常清楚,目前半導體產業界的局勢,要從歐美獲得EUV幾乎是天方夜譚,而它們則開始以成熟製程(7奈米以上)為突破口。直到今日美國才發現了中國似乎並未被擊倒,甚至還有逐漸站穩的趨勢。

Tony告訴我們,中國一些指標公司可以觀察,例如5G通訊商華為和電動車巨擘比亞迪(BYD)。他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這兩家公司都要使用大量的晶片,如果他們營運狀況越來越來好,那代表的是什麼?中國至少在成熟晶片製造上非常穩定。」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於2022年12月30日發表新年致辭強調,美國制裁影響已經減弱,華為2022年的收入達到人民幣6369億(新台幣2.8兆元)微幅增加,收入還略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