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兩岸召開「蔡習會」,是一種極為樂觀、政治善良的一廂情願

主張兩岸召開「蔡習會」,是一種極為樂觀、政治善良的一廂情願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蔡習會」究竟是一種風向球或是煙霧彈呢?或是否試圖藉此轉移兩岸即將爆發衝突,尤其是傳揚春季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亦可能訪台。「蔡習會議題」巧遇「麥卡錫來台議題」,這顯然不是「親中」與「友美」的「歷史性妥協」及相遇;而是難以兼顧抉擇。

自新春以來,台灣媒體新聞報導,幾乎皆是肯定國台辦、陸委會在2023年初互釋善意,期待未來兩岸能夠「春暖花開」。

中共方面在無「九二共識」前提下恢復兩岸「小三通」,又支持恢復「大三通」,恢復63項食品及金酒輸陸;至於民進黨政府則主動提出,願意協助中共疫情治理,及表達希望中國疫情儘早緩解。又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黨內菁英提出調整黨兩岸論述及「和平保台」路線。先前有些學者專家仍認為「蔡習會」存在可能性。

然看似兩岸皆有互釋善意跡象,但美國卻又傳出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將訪台,台灣方面又傳出立法院長游錫堃赴美可能涉及邀訪麥卡錫訪台;儘管麥卡錫也論及目前尚無規劃訪台。此外,美國國會通過即將審議通過數項友台法案,這將對兩岸關係投下變數。假設一旦麥卡錫最終訪台,中共當局幾乎不可能安排「蔡習會」。

台灣社會各界對於是否可能召開「蔡習會」,顯然看法有所分歧。樂觀者也曾認為,儘管蔡英文總統雖無承認「九二共識」為兩岸對話政治前提,但在外交、兩岸、國防等有關國安閣員任命,逐漸偏離民進黨傳統台獨色彩的立場。「蔡習會」看來機會雖尚渺茫,但不能排除「苗頭其實已經萌芽」的可能,何況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絕「不會允許自己任內對台問題交白卷」。

相反悲觀論者則以為,「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政治前提,「基礎不穩、地動山搖」,蔡英文雖提出「九二歷史事實」、「九二會談精神」及「九二共同認知」,作為「九二共識」之替代方案。民進黨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因此,要進行兩岸兩會對話協商、國台辦與陸委會首長會晤皆不可得,更遑論兩岸最高領導人對話「蔡習會」呢?

主張兩岸召開「蔡習會」,是一種極為樂觀政治善良的願望

主張者如前國防部副部長、陸委會副主委林中斌,曾於2017年評估中共十九大後,習近平對台將有更大開大闔的做法;另蔡英文在兩岸關係互動謹慎,不斷累積善意及政治資本,且蔡英文首任總統時也適逢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主政,比既往美總統更依賴習近平及需要中國限制北韓,美國並沒能力從中作梗。但同樣是,前國安局長、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則宣稱,「被馬英九一撥人炒作出來」的「蔡習會」,為連「鏡花水月」都談不上的「假議題」。

然而,是否被「馬英九一撥人」炒作出來容或有爭論餘地,但對兩岸僵局持續尋求解方人士則存有此「善良願望」。可是為何這樣善良願望最終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幾乎快銷聲匿跡呢?2019年後,蔡英文總統不僅公開否認「九二共識」及倡議「抗中保台路線」;也加入美國印太戰略成為圍堵中國棋子。同時,蔡英文宣稱「對岸鄰國論」、「兩岸互不隸屬論」;而副總統賴清德又宣稱「務實台獨」及「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這些挑釁性刺激政治言詞,導致雙方關係如螺旋般敵意。

阻礙「蔡習會」的美國因素使其成為一場「不可能任務」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