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正式向歐盟求援,內戰分裂各有盤算,敘北叛軍控制地區恐淪為人道救援黑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睡夢中的這家人身陷瓦礫堆中。姐弟倆一起被夾在比他們身體巨大許多的沉甸甸水泥塊之間,動彈不得超過36小時。蜷曲身子的搜救人員在斷垣殘壁中找到他們時,做姐姐的細語呢喃說:「幫我脫身,我什麼都肯幫你做。我會做你的僕人。」畫面中的搜救人員回應說:「不用這樣、不必。」
敘利亞正式向歐盟求援,叛軍區救難組織籲國際伸援
(中央社)敘利亞6日與鄰國土耳其同遭強震襲擊、釀成慘重傷亡損害後,昨(8)日正式向歐洲聯盟(EU)請求協助。在敘利亞叛軍控制地區帶領搜救行動的人道組織「白盔」也呼籲國際迅速伸援。
《法新社》報導,歐盟主管危機管理事務的執行委員雷納希克(Janez Lenarcic)昨天宣布敘利亞求援消息時表示,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正在「鼓勵」歐盟成員國回應敘利亞對醫療補給與糧食的援助請求。
雷納希克還說,歐盟也將密切監督任何提供給敘利亞的援助將如何運用,以確保不會遭到受制裁的大馬士革政府「挪用」。
土耳其靠近敘利亞邊界地帶6日遭到規模7.8的強震襲擊後,歐盟迅速派遣救援團隊前往土耳其。
但對於敘利亞,歐盟起初只透過現有人道計畫提供很少協助,因為歐盟為了制裁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對示威者的暴力鎮壓最後演變為內戰,而自2011年開始對阿塞德政府施加制裁。但歐盟也說,對於敘利亞政府要求協助賑災敞開大門。
如今鑒於大馬士革當局已透過歐盟的「平民保護機制」(Civil Protection Mechanism)請求協助,雷納希克表示,歐盟執委會正要求成員國「正面回應這項請求」。
「平民保護機制」的參與國除了歐盟所有27個成員國,還包括挪威與土耳其等8個鄰近國家。
雷納希克指出,敘利亞要求「一長串清單」的援助。「他們需要外界協助他們自身的救援機構,以尋找和救出困在瓦礫堆下的民眾。他們需要許多醫療用品、藥品及醫療設備。他們需要糧食這類物資,典型的急難救助物品。」
另一方面,在敘利亞叛軍控制的西北部地區帶領搜救行動的組織「白盔」(White Helmets)昨天表示,他們「正和時間賽跑」,懇求國際盡快提供協助。
正式名稱是「敘利亞民防」(Syria Civil Defence)的白盔於10年前成立,當時是為了在敘利亞內戰當中解救平民生命。但6日強震發生後,這個組織的救難人員立刻出動,努力在叛軍控制地區遭夷平的數十棟建物瓦礫堆下救出生還者。
根據社群媒體上廣傳的一支影片,當白盔救難人員在伊德利布省(Idlib)從一棟倒塌的建築物中救出一個年輕女孩和她全家人時,周圍群眾大聲歡呼。
A true miracle...the sounds of joy embrace the sky... joy beyond belief.
— The White Helmets (@SyriaCivilDef) February 7, 2023
An entire family was rescued from under the rubble of their house this afternoon, Tuesday, February 7, in the village of Bisnia, west of #Idlib.#Syria #earthquake pic.twitter.com/Cb7kXLiMjT
人在土耳其的白盔發言人希布里(Mohammed Shibli)告訴《法新社》:「國際救援團隊必須來到我們的地區,當地每一秒都有人死去,我們是在和時間賽跑。」
根據敘利亞政府與白盔統計,敘利亞罹難者至少已達2662人。
希布里表示,「不可能」單靠白盔在叛軍控制的敘利亞西北部地區回應這樣大規模的災難。當地共有400多萬人口。
希布里說:「甚至單靠國家也做不到。」他並指出,白盔的志工至今沒有足夠時間去到所有出現災情的地方。
敘利亞小女孩在瓦礫中用手臂保護弟弟,受困36小時獲救
(中央社)敘利亞西北部村落一對年幼姐弟的家毀於強震,受困超過36小時終於獲救。搜救人員發現被夾在上、下水泥板中間的他們時,姐姐弓起小小的手臂,像千斤頂般護著弟弟頭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強震襲擊土耳其、敘利亞邊境時,位在敘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布省(Idlib)哈朗鎮(Haram)小村落貝斯納亞-布塞尼(Besnaya-Bseineh)的兩姐弟家垮了,睡夢中的這家人身陷瓦礫堆中。姐弟倆一起被夾在比他們身體巨大許多的沉甸甸水泥塊之間,動彈不得超過36小時。
Moving Photo Shows 7-Year-Old Girl Shielding Brother Under Rubble In Syria https://t.co/UDQR0EvOTz pic.twitter.com/gA0PspWWdY
— NDTV News feed (@ndtvfeed) February 8, 2023
蜷曲身子的搜救人員在斷垣殘壁中找到他們時,做姐姐的細語呢喃說:「幫我脫身,我什麼都肯幫你做。我會做你的僕人。」畫面中的搜救人員回應說:「不用這樣、不必。」
躺在水泥板之間的時候,姐姐馬利安(Mariam)小小的右手臂成為弟弟伊拉夫(Ilaaf)的千斤頂。她刻意用弓起的大臂和小臂墊在弟弟額頭上,把右掌撐在下方水泥板上、右後上臂頂住上方水泥板,把弟弟的額頭和水泥板隔開。Ilaaf阿文意思正好就是「保護」。
兩姐弟父親塞德(Mustafa Zuhir Al-Sayed)獲救後說:「地震發生當時我們感受到地在動,碎片開始往我們頭上掉,我們受困瓦礫堆中兩天。我們熬過去了,這感覺、我希望永遠沒有人得去經歷這種感覺。」
塞德說,被壓在瓦礫堆下的一家人曾經一起背誦可蘭經,並且大聲祈禱,後來終於被人發現而將他們救出。夫妻和3個小孩現在都平安。
塞德家所在的伊德利布省是敘利亞內戰中反對勢力最後據點,據正式名為敘利亞民防隊(Syria Civil Defence)的人道援助團體白盔(White Helmets)指出,當地已有至少1220人罹難。
《法新社》報導,官員和醫療人員表示,6日發生的規模7.8地震造成土耳其8574死、敘利亞2662死,兩國死亡人數總計達1萬1236人。
Disastrous situation in Jinderes Afrin. Our rescuers have been working constantly since the very first moment.#earthquake#TheWhiteHelmets pic.twitter.com/qABRdcUp26
— The White Helmets (@SyriaCivilDef) February 8, 2023
土敘強震毀家園,敘利亞內戰雙方不分敵我搶救倖存者
(中央社)土耳其南部與敘利亞接壤地區前天清晨發生規模7.8強震,傷亡慘重,在長期處於內戰的敘利亞,身穿不同制服的救難人員忙著清除瓦礫、搶救倖存者。
《路透社》報導,在敘利亞政府軍控制的哈瑪市(Hama),一名身穿軍裝的男子從一座倒塌建築的廢墟中抱出一具滿是灰燼的孩童遺體。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