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吃鐵蛋、阿給和逛老街等於認識淡水—7張旅行地圖帶你看淡水的發展史

別以為吃鐵蛋、阿給和逛老街等於認識淡水—7張旅行地圖帶你看淡水的發展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別以為吃吃鐵蛋、阿給或者逛個老街就等於認識了淡水,一起來看埋藏在淡水之後,台灣歷史的生命故事。

不過在西班牙人撤軍之後,聖多明哥城遭摧毀。荷蘭人攻佔北台灣後,1644年在聖多明哥城的原址附近重新築城,並且命名為「安東尼堡」。又因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因此安東尼堡被民間稱呼為「紅毛城」。

紅毛城在鄭氏降清後,曾一度遭到廢棄,直至淡水開放為通商港口後,英國在1867年與清廷訂立「紅毛城永久租約」,並於隔年將領事館設在紅毛城內。

而我們今日所見的前清英國領事官邸樣貌,是由英國人於1891年擴增改建,屋頂樣式為閩南紅瓦,外牆為清水紅磚,結合西式殖民風格的圓拱迴廊,呈現非常獨特的建築風格。

淡水有著豐富的古蹟人文,讓來此地觀光不是只有吃喝層面的享受,更是添加一場知性的旅程。假設今天紅毛城以及諸多古蹟與人文都消失了,在失去文化背景的淡水只剩下所謂的「老」街,是否還能像今日那麼熱鬧?

更多台灣風情插畫,請看Nuomi’s Facebook

責任編輯:鄒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