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講座】《無神之地》作者對談:不要帶你的孩子去那些奴役動物的地方娛樂,關鍵字是「同理心」

【講座】《無神之地》作者對談:不要帶你的孩子去那些奴役動物的地方娛樂,關鍵字是「同理心」
圖為新書《無神之地》在今(2023)年台北國際書展舉辦的新書座談。|Photo Credit: 玉山社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法國攝影師吉米.伯納多(Jimmy Beunardeau):正如我們常說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我想讓讀者沉浸在這些動物之中,直接接觸到牠們靈魂的一部分,或者至少是牠們的情緒。透過這些照片,讓讀者彷彿置身於籠子裡,直接與動物們在一起。

因此,在收容中心的動物每天都在提醒台灣、提醒政府、提醒人民,我們的生態環境守護、野生動物保育工作,需要被大家放在更優先的考慮位置。

Jimmy:就個人而言,我不認為我們做了一本傳遞「訊息」的書。《無神之地》是一本「見證之書」,確切地說,是一本講述「生命個體生活故事」的書。所以我們會說,這些訊息都是間接的。例如,我想向那些每天以極低的薪資還努力工作、試圖改善這些動物日常生活的第一線工作者致敬。我覺得他們太令人欽佩了。就像是醫院和老人院的護理人員,他們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薪資報酬卻是很低廉的。這些都只是「訊息」。這些訊息的背後想表達的,是這些所有生命的故事都是存在的,不論在台灣和其他國家,都是如此。

我希望每個人從這本書裡,都能意識到這一點,並努力改善自身與野生動物的關係。但我不想替大家上課,因為我也不是一個典範人物或是意見領袖。因此,我做這項記錄的目的是為了觸動人們的內心、創造共鳴,以便透過這個缺口,希望每個讀者都能從中獲取他們所感受到的訊息。

  • 問:如同書中黃美秀老師所說,保育的最終目標其實是保護供養眾多緊密攸關的生命網,形塑出具有生態功能的棲地。那麼身為一般民眾的我們,是否做些什麼,讓小朋友們對動物保護與尊重等議題更加敏銳與敏感?

佳雯: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應框限在「小朋友」,雖然我們都說「教育不能等」,可是在教育這些小朋友的大人,真的有教小朋友聆聽並感受自然環境中的「它者」想要傳達出的訊息嗎?

台灣的小朋友其實很常被帶到「類野外」,所謂的類野外,就像是現在很流行的露營,在一個有點被過度整理的戶外,雖然置身在山中,可以周遭都是人為設施、被整平過鋪上草皮的地面,甚至連樹木都是精心挑選的落羽松,那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告訴小朋友什麼?我想答案都在各位心中。

另外,當我們帶小朋友去參觀私人動物園、農場、海洋公園時,我們身為家長有沒有辦法給小孩正確的觀念。或者我們退一步來思考,不要讓家長壓力這麼大,我們就以這些飼養野生動物用來展演的場所來看,這些營利場所是不是有給出足夠的資訊,讓民眾瞭解這些動物的來源、習性、保育現況,還是只是要民眾花五十元買一把牧草來餵食動物而已。

Jimmy:是的,這是最主要的事情——保護自然環境。因此,限制與人類活動擴張相關的森林砍伐、不消費使用棕櫚油產品、盡可能少製造塑料垃圾,不購買不擁有外來物種等等。順道一提,需要保護的自然環境不僅有森林,甚至包括海洋和水資源的環境,佳雯比我瞭解且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因為她目前正在從事台灣海豚的保護工作,牠們正受到海上風電場的威脅。因此,要讓孩子們瞭解一般的動物和環境事業,首先當然是「教育」,但不僅僅是對兒童。這也涉及到父母,因為他們是將整個價值體系和習慣傳遞給孩子的重要角色。

保護自然環境中,也意味著生活中要減少浪費,像是降低能源上的浪費、有規劃與計畫的消費,並考慮每項消費行為背後對自然棲息地的影響。然後,書中也提到了這一點:我們至少要像尊重自己一樣的尊重動物。因此,特別是不要帶你的孩子去那些奴役動物的地方娛樂,無論是絕大多數的動物園,還是寵物店、馬戲團、水上樂園等等。在資訊發達的現在,我們不需要在這些場所看到大象,就能知道這種動物很雄壯威武。因此,最重要的還是瞭解你周圍的自然環境,即使在台北比在山區更困難。這就是你如何與自然建立聯繫,從很小的時候開始。

然後,是透過文化,特別是書籍。正如我之前所說,正是為了觸動所有的觀眾,從嬰兒到祖父母,我希望自己在這本書的照片做到透過眼睛和情感的傳遞。攝影是一種通用語言,我希望透過這種媒介在「非人類」和「人類與動物」之間建立起聯繫。關鍵字是「同理心」。

  • 問:在這本書之後,你們有什麼未來的計畫?有考慮以紀錄片的形式延續主題嗎?

佳雯:若未來Jimmy有任何主題的攝影展,我都會參加。我們明(2024)年計畫去馬來西亞沙巴的馬來熊收容中心,參與他們的馬來熊保育工作。Jimmy也對我目前的台灣白海豚保育工作感興趣,未來還有許多機會可以合作。

Jimmy:我目前有幾個攝影項目正在進行中。去年開始,我在台灣集中於拍攝街頭攝影,試圖捕捉我們作為「人類的動物性」,而此動物性在所有人類不分種族裡皆可見。像是一個名為《狗狼時分》(Entre chiens et loups)的攝影計畫。

然後,我也有一個城市靜物的系列作品,透過拍下街道的堆積物品,呈現其美學的圖像來展示台灣的另一面,這個系列被稱為《虛空市集》(La foire aux Vanités)。我很期待看到這些作品能在一兩年內成為一本書。

我現在正為法國雜誌《Terre Sauvage》撰寫一份二十頁的報導,主題是介紹台灣的自然美景。很高興能在這麼漂亮的出版物上,向法國人展示台灣。

除此之外,我還有很多想法,想和我的妻子一起報導台灣的文化和工藝、原住民文化等等。但這需要大量的時間,也需要錢,所以必須先找到資金。

關於更具體的野生動物攝影計畫,目前正與佳雯討論新的合作。她現在正致力於保護台灣極度瀕危的海豚,只是我們各自的日程都排得很滿而且很複雜,但我們還是很想針對海豚這個議題一起做個報導。最後,我們也計劃明年也許會在婆羅洲的一個收容中心待上一段時間,這是由一名台灣人黃修德(Wong Siew Te)在營運的馬來熊保育中心。我希望看到這個主題也能成為任何雜誌裡的一篇報導。

書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