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設示範園區拉攏印尼與菲律賓華人投資,但光靠「祖國情懷」能吃到經貿果實嗎?

中共設示範園區拉攏印尼與菲律賓華人投資,但光靠「祖國情懷」能吃到經貿果實嗎?
圖為在馬尼拉唐人街的華人農曆新年舞獅表演活動。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福建省地方政府今年開始積極拉攏菲律賓、印尼的華商前來投資,並設立中印尼及中菲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不過專家學者認為,其實印尼、菲律賓華人赴中國行之有年,目前仍看不出有更多具體優惠措施,因此設示範園區的效益仍有待觀察。

文:林柏宏

中國國務院近日已批准在福建省福州市及漳州市,分別設立中印尼及中菲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並盼華裔企業家大舉進駐,擴大中國與印尼、與菲律賓間的經貿合作。不過,官方人員透露,園區對華人創辦的公司的優惠措施尚未明定,部分觀察人士也對中國持續推銷「祖國情懷」能否換來經濟果實打上問號,然而在華府對北京圍堵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專家預估,中國未來將擴大拉攏東協,抗衡美國的經濟戰。

中國官媒新華網周一(2月6日)報導,春節以來福建省全省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安商、親商活動,其中福州市策劃包含招商推薦及簽約等90多場活動,並走訪及慰問400多家企業,而漳州市則是已制定2023招商專項行動方案,圍繞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及加強招商載體建設等。

另外,《福建日報》1月下旬報導,近日中國國務院批覆福建省人民政府及商務部,同意在福建省福州市、漳州市分別設立中印尼、中菲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以「建立經貿合作新體系、產能合作、互聯互通、商貿旅遊文化全面交流等為主要任務...全力建設面向東協國家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中國媒體的最新消息顯示,福建盼在農曆新年後大舉吸引主要來自東協的外資產業,不過為何選在福州和漳州設立中印尼跟中菲示範園區,據中國國營通訊社的報導,這與兩市與印尼及菲國的深厚淵源有關。

福建盼引華裔企業家投資然優惠措施暫未明定

中國新聞網報導,福州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而印尼則有60多萬名來自福州的華僑華人旅居,兩地聯繫交往更加密切下,盼福州「發揮僑資僑力的獨特優勢,密切彼此間交流合作,傳承華僑華人文化紐帶,增進情感認同」,藉此推動中印尼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

至於為何中菲示範園區落腳漳州,中國新聞網則解釋道,漳州是福建重要僑鄉,且菲國前總統柯拉蓉·艾奎諾夫人的祖地就在漳州,因此在此背景之下,漳州積極建設中菲「兩國雙園」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報導並指出,過去一年,漳州市政協還協助組織菲律賓等11個國家的28位閩籍海外僑領考察漳州,「助推中菲『兩國雙園』建設,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並希望相關建設持續「為中菲兩國文化、經貿交流合作牽線搭橋」。

《日經亞洲》( Nikkei Asia )也於2月初引述中國官員的話報導,未來若由菲律賓及印尼華裔創辦的企業進駐中菲及中印尼示範園區,將「獲得關稅、融資和土地保障方面的支持」。

據非官方統計,菲律賓華裔人口約有150萬人,佔菲律賓全國人口1.3%,大多為福建閩南移民,而印尼華人人口約有1千餘萬人,在印尼全國占比約達3%,主要來自中國包含福建、海南及廣東等南方省份。

不過,在福建積極實施「回歸工程」,引僑胞投入家鄉建設之際,對華裔企業家所提供的優惠措施似乎仍未明定。在中印尼「兩國雙園」項目中方合作園區的元洪投資區裡負責對外招商的何先生對美國之音表示,對由印尼華裔創業家所設立公司的補貼政策「還不是很成熟」,雖然已就相關措施提出申請,但完全落實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而負責中菲示範園區聯繫和組織工作的漳州市商務局政策法規科曾先生也對美國之音說,目前尚未掌握菲律賓華人企業家進駐園區的詳細優惠規定。

「回歸工程」將帶來多少經濟成效?

祖籍福建、在菲律賓大學迪里曼分校擔任政治學助理教授的吳安平(Jan Robert R. Go)認為,中菲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將具備足夠誘因吸引菲律賓華人企業家前往當地投資,主要原因與絕大部分華菲的家族史與福建有緊密連結有關。

吳安平告訴美國之音:「有很大一部分的菲律賓華人希望去福建尋根,直至今日他們都還有親戚在福建,所以在當地投資不僅是對生意有幫助,還有助他們更了解家族過往的歷史,而且中國政府還(可能)提供關稅優惠,以及在未來提供其他補貼政策。」

菲律賓馬尼拉智庫亞太進步之路基金會(Asia Pacific Pathways to Progress)研究員瑞杰龍(Aaron Jed Rabena)透過書面回覆美國之音時也認為:「菲律賓的大多數華人來自福建,因此從那以後(雙方)就已存在歷史聯繫。 (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剛(改革)開放時,菲律賓華人是最早投資中國的族群之一。此外,福建離菲律賓很近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這具有成本效益。」

然而,在印尼總統大學(President University)任國際關係講師的印尼華裔學者賴劍文(Harryanto Aryodiguno)則認為,中國長年都對海外華裔企業家提供類似的補貼政策,但這些人士並未因此爭相赴華;此外許多在東南亞的外國企業,目前普遍認為東協的政治穩定性與經濟前景更優於中國,種種跡象顯示,中印尼或中菲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的「回歸工程」經濟效益,恐怕不會高。

賴劍文告訴美國之音:「吸引當地的華裔去中國投資,我想這不是新的政策,因為中國自從開放以來,都有這種政策,但是到現在也沒有那麼多的華裔轉移他們的資金到中國。(另外包含東南亞等地的)外國工廠,沒有理由轉移他們的資金到中國大陸去,這是經濟方面的考量。從政治方面、安全方面(考量),目前來說,東南亞國家(相較中國)都很穩定,我覺得沒有理由來讓他們轉移(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