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池大寧德時代攜手福特在美設廠「搶補助」,韓國產業界面臨史無前例的危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去儲能產業是韓國業者的強項,但隨著近年中國崛起開始蠶食鯨吞韓企的生存空間,而去(2022)年韓國電池龍頭LG Energy Solutions奮力一擊,宣布在電池領域投資70億美元,這是該公司歷史上最大的投資,在韓國業界稱為「不可逾越的高牆」。
正當全球的晶片戰爭打得火熱時,被譽為下一世代的新石油——電池戰場也進入白熱化。近日,中國電池大廠寧德時代(CATL)無懼景氣雜音,合作美國汽車大廠福特(Ford)於當地設廠「搶補助」,寧德投資金額來到人民幣622.79億元(93.41億美元),成長幅度達1697.87%。然而作為全球第二大電池出口地的韓國卻面臨史無前例的危機。
中國寧德時代投資金額飆升1697.87%
寧德時代顯然沒有受到全球景氣衰退影響,手握著大筆資金正積極在各地大興土木、擴大產能。據寧德時代最新2022年半年報指出,營業收入達到人民幣1129.71億元,相較於前(2021)年同期大幅度成長156.32%,扣除相關成本淨利達到81.68億元,成長為82.17%,整體集團資產來到了4812.3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寧德時代籌資產生的現金流量,從人民幣34.4億元飆升至622.79億元(93.41億美元),幅度高達1697.87%。這筆資金將用於擴大生產規模、建設廠房等用途,資金來源則是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進行融資。
寧德時代指出,近年鋰電池市場發展快速,不斷有新進投資者,或者是傳統業者轉型、收購及兼併介入產業的強力競爭者;同時原本行業內的企業也紛紛擴充產能,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未來集團業務將面臨競爭加劇的風險。
寧德時代強調,持續投入研發是保持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策略。這意味著,接下來幾年裡面,寧德時代的研發、擴廠將不會停下腳步,而且還可能逐漸擴大的態勢,而「拉幫結派」的投資模式成為主要重點。

寧德攜手福特汽車搶美國政策補助
福特汽車於2月14日表示,將和寧德時代合作於美國密西根州(State of Michigan)耗資35億美元興建一座電池工廠,主要生產磷酸鐵鋰電池芯,這類電池芯成本低於歐美主流鎳鈷電芯。
屆時將利用寧德的技術、專利生產先進的鋰電池,加強國內的電動車供應鏈,預計2026年將在全球每年生產200萬輛電動車,而目前離計畫目標已達成70%的電池產能。
福特的高階主管告訴《華爾街日報》,福特曾考慮在墨西哥、加拿大等地建廠,但是最終還是因為「大筆補助」選擇密西根州,而該間廠房為了規避美國法規限制,是由福特100%持股。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於2月8日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電動車電池總量為517.9 GWh,相較於同期成長71.8%。中國寧德時代以191.6 GWh,市占率達到了37%居冠;比亞迪(BYD)、LG Energy Solutions兩者市占率為同為13.6%並列亞軍。
此後,依序是:松下(Panasonic)7.3%,居第4位;SK On達5.4%,佔第5位,和三星SDI的4.7%為第6位。令人感到訝異的是,韓國電池業者市占率均下降,日本企業陷入低迷,反而是中國業者連續取得重要成果,像是寧德時代受惠於特斯拉車款Model 3和Y拉貨有成,市場成長率成長達4個百分點;比亞迪則是成長了4.9個百分點。
LG豪擲70億美元,創下不可逾越的高牆
SNE Research強調,近期美國實施降低通膨法(IRA),寧德時代、比亞迪和中國鋰電(CALB)等業者積極從國內市場走向全球,未來電池產業向中國靠攏的情況將會加劇。
目前以國家來看,中國的勢頭銳不可擋,從一年的時間內從48.2%的市占率一路爬升到60.4%。韓國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朴哲完強調,中國戰略已對韓國造成威脅,中企大舉擴張的策略非常成功。
而韓國產業界對前景相當憂慮,因此三大業者:LG Energy Solutions、三星SDI和SK On,預計在今年投入史無前例的巨額投資,達到20兆韓元(158億美元),擴大海內外產能,合計規模為135 GWh。其中近半投資額度約70億美元,單獨由LG支出,韓國業界稱其為「不可逾越的高牆」。

LG高級汽車電池部門能源解決方案負責人Dong Myung Kim 於2022年1月宣布在電池領域投資70億美元,這是該公司歷史上最大的投資。
其中,寧德時代是韓國業者頭號大敵,尤其寧德在德國設立首個海外生產基地,還有計劃於計劃在匈牙利建設第2家工廠,產能達到100 GWh,計劃2027年完工,正逐漸佔據歐洲市場,韓企日益失去競爭力。
韓國電池業內人士告訴韓國媒體《每日經濟新聞》韓企目前面臨三大問題,分別是攻佔美國、保衛歐洲和突圍中國等市場。他說:「我們將發動全面攻勢籌措更多資金擴大電池產能」。雖然韓國正積極想要趕上中國,但是從資本支出的金額來看,仍有相當大的差距。
延伸閱讀
- 中國掌握全球電車電池半壁江山,寧德時代市占近4成,再以「麒麟電池」奪2022最佳發明
- 中國電動車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全球市占率達三分之一,電池佔成本過高,下游整車廠抱怨淪為「打工仔」
- 電池大廠寧德時代加碼投資2469億元,專家:中國再生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取得先機
- 瑞典Northvolt電池超級工廠接300億美元訂單,「一條龍服務」叫戰特斯拉、力拚亞洲6大電池廠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