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敘強震逾4.1萬死,聯合國估700萬兒童受影響,台灣搜救隊離境機場響起5分鐘掌聲致謝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搜救隊赴土耳其展開震災救援任務,打響台灣知名度及拉近雙邊人民距離。除了一路有民眾提供各式物資及表達謝意外,搜救隊今天於伊斯坦堡機場搭機返台時,現場更響起長達4至5分鐘的掌聲。
土敘強震逾4.1萬死,哈泰婦女受困205小時獲救
(中央社)土耳其與敘利亞交界地區6日發生規模7.8強震,土敘兩國罹難人數已超過4萬1000人,今(15)日又有9人由土耳其災區的瓦礫堆中獲救,其中包括南部哈泰(Hatay)省一名撐了205個小時、由烏克蘭搜救團隊救出的婦女。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Tayyip Erdogan)表示,土耳其有3萬5341人喪生。《路透社》依據敘利亞國營媒體和聯合國機構數字統計,敘利亞有超過5814人罹難。
南部城市哈泰(Hatay)今天有一男一女從倒塌房屋的瓦礫堆中獲救。而當地1小時前也有另一名女子獲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土耳其頻道》(CNN Turk)報導,18歲土國青年凱佛(Muhammed Cafer)今天稍早在南部一棟建築的瓦礫中被救出,成為今早第3名震災獲救者。
電視畫面顯示,凱佛在土國阿德亞曼省(Adiyaman)被救難人員從倒塌的建築中救出,戴上了氧氣罩並吊著點滴,固定在擔架上抬上了一旁等候的救護車,鏡頭中可看到他移動了手指。
在此之前不久,毗鄰省份卡拉曼馬拉斯(Kahramanmaras)的救難人員也從一棟公寓樓的廢墟中拖出了一對生還的兄弟。
國營安納杜魯新聞社(Anadolu)報導,這對兄弟是17歲的穆罕默德.葉尼納(Muhammed Enes Yeninar)和21歲的巴基.葉尼納(Baki Yeninar)。兩人都搭乘救護車送醫,目前情況不明。
Nine days after two major earthquakes struck southern Türkiye, a woman was miraculously pulled out alive from the rubble
— ANADOLU AGENCY (@anadoluagency) February 14, 2023
• 205 hours without food or drink
• Rescued in Kahramanmaras province
🔴 LIVE updates here: https://t.co/rjJzOvoAcc pic.twitter.com/xhTo97teQi
土耳其敘利亞地震,估逾700萬兒童受影響
(中央社)聯合國昨天表示,受到土耳其、敘利亞上週毀滅性強震和強烈餘震影響的兒童超過700萬人,並表示罹難兒童總數恐怕有「好幾千」人。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發言人艾爾德(James Elder)在日內瓦告訴記者:「在土耳其,住在10個地震災區省分的兒童總數為460萬人。敘利亞則有250萬兒童受到影響。」
土、敘接壤地區6日起一連串地震已經造成4萬1000多人罹難。救援團隊搜尋倖存者的任務開始收尾。
艾爾德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擔心有好幾千名兒童恐已喪生。」他並警告,「即使沒有查證數字都可以知道,數字還會繼續升高,這再清楚不過」,甚至擔心最終死亡數字將會「令人難以置信」。
由於死亡人數特別高而且不斷增加,他表示,顯然「許多、許多」兒童將會變成孤兒,「那會是個可怕的數字」。
與此同時,還有數十萬無家可歸民眾正面臨飢寒交迫。
他說,有孩子的家庭「睡在街道上、商場、學校、清真寺、巴士站和橋下,因為害怕回家,他們只能帶著小孩待在戶外」。
艾爾德提到,通報失溫和呼吸道感染的兒童人數與日俱增,現在正是每年最寒冷的時期,時常降雪下雨,卻有數以萬計家庭曝露在酷寒之中。
As they departed, all that remained were their toys and memories of happier times. These remnants belonged to thousands of children & their families. Their homes now reduced to ruins serve as a constant reminder of the #earthquake's destruction.
— The White Helmets (@SyriaCivilDef) February 12, 2023
Harem, Idlib, #Syria, Feb 10 pic.twitter.com/3RhmPUn31a
毛孩也是災民,土耳其強震動保組織搶救受困寵物
(中央社)規模7.8強震將土耳其和敘利亞部分地區夷為平地的6天後,2個倖存者從土耳其災區的瓦礫堆下現身,牠們是2隻狗狗,也是震災發生後寵物搜救工作的重點對象。
土耳其動物福利組織HAYTAP代表特金巴斯(Tekinbas)告訴《美聯社》,「其中一隻狗狗獲救後仍抓住主人的遺體不放。牠(在強震發生後)6天後還能獲救,絕對是個奇蹟。」
「我希望牠能活下去,我希望我們能給牠新生活。」
截至目前,已有4個城市設立野戰動物醫院,以照顧震災後獲救的寵物。
特金巴斯指出,對這些動物來說,活下來只是第一步,有心搜救並照顧動物的人也很難給牠們適當照顧,因為現在所有寵物店都買不到飼料、鳥食或任何東西,到處都是關閉或倒塌的商店。
在安塔基亞(Antakya)的一處廣場,一個救濟站內堆滿大袋寵物飼料,包裝上綠色草地和快樂動物的照片與周圍嚴峻的環境形成鮮明對比。廣場附近有一隻身形強壯的狗狗正咬著一個碗。
HAYTAP工作人員曾在獲報1隻狗被單獨留在建築物的4樓後,戴著安全帽破門而入,最後救出1隻毛茸茸的德國牧羊犬。
Save every life you can.#earthquake pic.twitter.com/r9e7dE9Zre
— Asaad Sam Hanna (@AsaadHannaa) February 7, 2023
土耳其強震男子受困198小時,中華搜救總隊成功救出
(中央社)土敘強震發生迄今仍有奇蹟,心繫家鄉土耳其的藝人吳鳳昨天分享,中華民國搜救總隊和土國救援團隊,在災後198小時後聯手救出一名18歲男生,讓他直呼為台灣救援團隊感到驕傲。
土耳其與敘利亞邊界6日凌晨發生規模7.8強震,造成嚴重死傷,據外媒報導,截至目前為止已有4萬1000人喪生,但依舊有不少生命力堅韌的生還者。
中華民國搜救總隊在官網分享,昨天凌晨5時他們在土耳其阿德亞曼發現一名受困瓦礫堆中的男性生還者。最終他們與當地工兵、礦工隊合作執行排除障礙工作,過了約4小時,順利將已受困198小時的男性救出。
吳鳳昨天也在個人臉書分享此事,表示他在看土耳其公共電視中得知後,「大家都很興奮!」吳鳳更透露有很多土耳其人傳訊息給他、告訴他:「台灣又幫忙救人了!」特別的是,吳鳳還在電視畫面裡看見台灣人跟土耳其人相互擁抱,讓他有感而發說:「畢竟第9天還能救出1個人,還在情人節這天,真的是奇蹟!希望年輕人身體很快好起來!」
吳鳳最後在發文尾端強調:「我會繼續關注這件事!再一次為台灣的救援人員感到驕傲」。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也留言祝福:「太棒了,希望奇蹟可以持續下去,天佑土耳其及所有人」、「看到自己國家的人員,勇敢的到國外幫助和救人,真的很感動也很謝謝他們的付出」。
“2023土耳其大地震”的相關議題
- 2023-02-16 台灣搜救隊員憶土耳其救災,建物呈「千層派」倒塌型態,搜救犬幫了大忙
- 2023-02-15 搜救犬 vs. 機器人,震後救援誰更勝一籌?
- 2023-02-15 土敘強震逾4.1萬死,聯合國估700萬兒童受影響,台灣搜救隊離境機場響起5分鐘掌聲致謝
- 2023-02-14 外交部說明土耳其賑災最新進展:衛福部專戶善款金額直逼5億元,20噸愛心物資專機直送當地
- 2023-02-14 土敘強震逾3.5萬人罹難,治安惡化商家民宅被洗劫一空,卡達捐贈世足賽臨時屋
最新發展:
-
專家解析強震救援關鍵:第一時間動員軍隊是關鍵,但最先伸援的人很可能是你的鄰居 9月前
-
土敘強震逾4.6萬死,前英超球星阿特蘇證實罹難,美國務卿布林肯承諾人道援助1億美元 9月前
-
土耳其大地震善款破9億、捐400噸物資,外交部公布第一波6億善款去向 9月前
-
台灣人若真的關心土敘強震,更應該關心中國侵台這個「災難」的日常化 9月前
-
土耳其強震震垮執政黨,5月總統大選艾爾多安面臨苦戰 9月前
-
土敘強震募捐詐騙:利用AI生成圖像與TikTok直播手法大公開,如何避免受騙安全捐款? 9月前
-
土敘強震:受困近10天一家3口幸運獲救,男子佯裝警察到災區醫院企圖偷嬰被捕 9月前
-
台灣搜救隊員憶土耳其救災,建物呈「千層派」倒塌型態,搜救犬幫了大忙 9月前
Tags:
綠能x數位,科技助攻水產養殖產業升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水產養殖結合太陽光電是一種創新的經營模式,讓漁場除了既有的漁獲外,更能提供綠電創造額外收益,國內更有漁場順勢導入數位工具管理養殖環境,持續提升水產質量。我們可以看到,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正在養殖漁業發生。
糧食生產是農漁業的主要功能,順應環境選擇不同的作物與耕種策略,是農漁民智慧的累積,臺灣的農漁業實力更是享譽國際。然而,由於整體產業結構轉型、生活型態轉變,傳統看天吃飯的一級產業,較不容易成為新世代就業的優先選項,如何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創造新商機、吸引年輕人返鄉,是各界都在思考的課題。
近年來,各國政府致力推動再生能源以實踐減碳,在不同場域、建物等結合光電開發的複合式發展模式,成為兼顧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單位面積產值的創新解決方案,這樣的趨勢正在農漁業現場發生。
農漁業結合光電創造附加價值
農電共生可提供自給自足的再生能源,還能保護農作物免受極端天氣影響,提高生產韌性,多餘的電力也可以躉售,提升農民收入。著眼於光電帶來的附加價值,越來越多國家看好農業結合太陽光電的發展潛力,德國、日本已有多個果園結合太陽光電從事農電共生,法國也實驗在成列的葡萄藤上安裝太陽光電模組。
不只農業,國際也開始出現結合水產養殖與太陽光電的漁電共生。例如美國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發展出太陽能牡蠣生產系統,不僅實現綠電自發自用,漁產收穫量更高達傳統養殖場的45倍;而在養蝦大國越南,也開始執行養蝦場結合太陽能發電的漁電共生計畫,為養殖場提供穩定電力並帶來漁獲,一舉兩得。

數位轉型為漁電共生添助力
漁電共生是利用漁業養殖場域結合太陽光電設置,期能改善生產環境、增加漁民收益,創造土地多元利用,是臺灣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方向之一。不過其他國家與臺灣的漁電共生開發型態不太一樣,其他國家多以沿海鋪設水面型光電為主,臺灣的漁電共生則採用室內養殖場搭配屋頂型光電,或室外魚塭搭配立柱型/水面型/塭堤型光電設備,近年來在許多漁民與光電業者的努力合作下,這樣的複合式土地利用模式逐漸展現效益。
不同養殖物種的環境需求不一,漁電共生導入的過程須經磨合,運用魚塭上方架設太陽能板,冬天防寒害、夏天助降溫,並配合不同物種的習性調整投料策略,同時結合數位環境監控系統調節養殖環境,進而達到提高漁獲收益之積極目的。

光電開發帶來的效益,也讓原本衰頹的產業地景重現生機,例如位於臺南七股的日運案場,原本是高鹽度的廢棄魚塭地,在養殖專家與在地青年的協力下,透過微生物、益生菌來控制池水,搭配AI數位化儀器監控養殖過程,持續累積養殖數據建立資料庫,烏魚、虱目魚、白蝦的混養模式已多次收成;四鯤鯓漁電共生案場過去同樣是廢棄魚塭,改建為室內型漁電共生案場後,能精準控制環境變數以從事精緻養殖,已成功育成一尾重達30克以上的白蝦。
由於漁電共生帶來的效益逐漸獲得認同,有別於過去多為光電業者發起的開發模式,最近也出現由漁民發起的漁電共生規劃,例如茄萣區不少養殖戶視漁電共生為吸引青農返鄉的契機,積極爭取納入漁電共生先行區;目前採用塭堤型與立柱型的光電設施,養殖的虱目魚也已開始收成。

養殖漁業正在實現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
數十年來漁民的養殖專業與經營視野,讓臺灣水產養殖產業在國際上向來有一席之地,但近年來確實也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從業人口老化凋零的挑戰;如今結合光電的漁電共生模式,讓原本看似傳統的一級產業開始蛻變,養殖模式、經營模式、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也吸引更多青年關注與投入;臺灣養殖王國的美名,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藉由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再次展現耀眼光芒。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