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新竹市長林智堅撤回台大碩士學位訴願,陳明通:台大學倫會判決實為一大冤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林智堅表示,這段期間的自我反省,也深刻感受社會大眾的期待,自覺在職專班就學期間多有不足,論文寫作上也有瑕疵,他要再次向社會大眾表達歉意。指導教授陳明通晚間透過律師發出聲明表示,事實上是余正煌參考了林智堅的創作成果,但林智堅並無抄襲余正煌的論文,台大學倫會的判決實為一大冤案。
林智堅為論文寫作瑕疵致歉,撤回台大碩士學位訴願
(中央社)前新竹市長林智堅昨(14)日為學倫爭議紛擾向社會致歉。他說,對中華大學一案,尊重教育部訴願審議委員會的決議,後續不再進行行政訴訟。此外,林智堅稍早已委由辦理訴願的律師,發文給教育部,撤回針對台灣大學學位的訴願。
中華大學認定林智堅論文抄襲,撤銷碩士學位。林智堅不服提出訴願,教育部2月2日駁回並認定中華大學無違法或不當。至於林智堅台灣大學論文訴願案的進度,訴願審議委員會正依相關規定辦理中。
林智堅晚間透過臉書表示,上週民進黨內中執會通過未來學術倫理的審議機制,他也做出以下決定,希望不要因為個人的因素,持續造成社會的紛擾,也對這陣子的紛擾向社會大眾致歉。
他說,關於兩所學校碩士學位的訴願,首先對中華大學一案,他尊重教育部訴願審議委員會的決議,後續也不再進行行政訴訟。
林智堅並說,昨天稍早已委由辦理訴願的律師,發文給教育部,撤回針對台灣大學學位的訴願,希望校方、老師、學生以及校友不再因此受到學術以外的干擾,讓校園環境回歸寧靜,也讓社會大眾的焦點回歸國家治理本體。
林智堅表示,這段期間的自我反省,也深刻感受社會大眾的期待,自覺在職專班就學期間多有不足,論文寫作上也有瑕疵,他要再次向社會大眾表達歉意。
他說,接下來的這段期間,無論是面對因選舉而起的官司訴訟,或是新竹市發展的議題討論,對他而言將是段轉為自我檢討以及自我進修的日子;希望一切公眾事務的討論回歸正軌,也回歸國家發展和城市治理的正題,避免因他個人的問題,成為投身政治領域者的困擾,更不希望成為對手政黨持續攻擊民進黨的議題。
林智堅說,他今年47歲,過去有22年的時間都投入在公共事務上,因緣際會進到了公共服務的領域,一路走來受到許多前輩的提攜、指教,並且在市民的支持之下,有機會為自己家鄉服務,內心充滿無限的感謝,卸下市長的身份,面對接下來邁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自覺仍有許多不足,未來會持續精進學習。
他說,深切感受到,雙親年事已高,孩子也進入學習階段,將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特別感謝這一路以來默默支持和關心的朋友,也謝謝給予批評和指教的人,期盼這個紛擾能在這個決定後盡早落幕。

陳明通尊重林智堅撤台大學位訴願,憂全案含冤莫白
(中央社)前新竹市長林智堅決定向教育部撤回對台灣大學學位的訴願。前國安局長陳明通昨天說,尊重林智堅個人意願,但他深知此舉勢將使林智堅含冤莫白,因此公開他以林智堅輔佐人身分參與教育部訴願案時,提供給教育部的資料。
林智堅昨天為學倫爭議紛擾向社會致歉。林智堅說,對中華大學一案,尊重教育部訴願審議委員會的決議,後續不再進行行政訴訟。此外,林智堅稍早已委由辦理訴願的律師,發文給教育部,撤回針對台灣大學學位的訴願。
林智堅指導教授陳明通晚間透過律師陳昱龍發出聲明表示,林智堅決定向教育部撤回訴願一事,他擔任林智堅碩士指導教授,尊重林智堅個人意願,但他深知此舉勢將使林智堅含冤莫白,且事涉台灣大學學術倫理爭議,因此公開他以林智堅輔佐人身分參與教育部訴願案時,提供給教育部的說明與資料。
聲明表示,比對林智堅、余正煌論文寫作時序與寫作進度,俾使社會公眾得藉資料釐清論文爭議真相、還原事實始末,以期還諸林智堅一個遲來的正義與公道。
陳明通在「輔佐人致教育部訴願委員會補充說明」中指出,余正煌並非其碩士論文核心部分之原始創作者;余正煌論文寫作過程出現了困難;他將指導林智堅的研究設計提供給余正煌參考。
陳明通說,事實上是余正煌參考了林智堅的創作成果,但林智堅並無抄襲余正煌的論文,台大學倫會的判決實為一大冤案。

《中時新聞網》報導,然而陳明通聲明中提到,余正煌所舉證的2016年1月5日論文進度,也是他能舉出的最初論文寫作版本,當中沒有一個字出自他自己的手筆,而是陳明通為了協助其更改論文題目後,能在畢業期限的半年內完成論文口試所預置的內容,「是本人客製化台大國發所論文寫作『公版』」。對此部分網友表示「意思就是大家都是抄公版的,別分那麼細」、「論文還可以有公版喔」。
《聯合新聞網》報導,對此,余正煌的律師張佑齊表示,可能會對陳明通提告。張佑齊指出,由於顧念師生情誼,余正煌一直容忍陳明通的顛倒是非,但現在連林智堅都承認論文有瑕疵,陳卻還繼續汙衊余,因此律師團跟余討論後,考慮對陳提告。
新聞來源
- 林智堅為論文寫作瑕疵致歉 撤回台大碩士學位訴願(中央社)
- 陳明通尊重林智堅撤台大學位訴願 憂全案含冤莫白(中央社)
- 陳明通自爆國發所論文是「客製化公版」!為挺林智堅曝驚人內幕網全炸鍋(中時新聞網)
- 陳明通爆國發所論文「客製化公版」 余正煌考慮提告(聯合新聞網)
延伸閱讀
- 台大認定林智堅論文抄襲,蔡英文呼籲全黨團結「支持同志捍衛自己的清白」
- (更新)台大認定林智堅抄襲論文撤銷碩士學位,台大研協會長:盼各黨勿再以此作選舉攻防
- 林智堅「論文門」爭議關鍵人余正煌發表聲明:絕無抄襲,相關事證已交給台大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