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界超跑」F-22擊落中國偵察氣球,機動性高可輕易鎖定緩慢移動物體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F-22是美國戰機中的「超級跑車」,採用匿蹤技術,可避開敵方雷達追蹤,且發動機上不需要後燃器和推力向量噴嘴,即可超音速飛行,因此機動性更高。所有這些功能的設計目的都是用來讓戰機在空戰中所向披靡,鎖定一個像氣球這樣緩慢移動的物體,就顯得易如反掌。
F-22擊落中國偵察氣球,機動性高可輕易鎖定緩慢移動物體
(中央社)一架F-22戰機日前在大西洋上空5萬8000英尺擊落一枚巨大氣球。為擊落這顆氣球,美國動用堪稱戰機中「超級跑車」的F-22,以及配備紅外線導航系統的AIM-9X響尾蛇飛彈。
《法新社》報導,F-22設計目的為在作戰中壓制敵機,但這顆疑似中國施放來窺探美國機密場址的氣球,不太可能是F-22第一次在空中擊落的目標,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接下來數天,F-22再次出動,在阿拉斯加州附近和加拿大上空各擊落一個不明物體;然後,又有一架F-16戰機在密西根州休倫湖(Lake Huron)上空擊落第4個物體。
F-22是美國武器庫中最昂貴的飛機之一,近日在美國和加拿大領空出現多個被擊落物體,替F-22和負責北美安全的軍事司令部提供了對付目標的難得機會。
美國將領范赫克(Glen VanHerck)告訴記者:「我認為這是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或美國北方司令部(NORTHCOM)第一次在美國或美洲空域內針對空中物體採取動態行動。」范赫克同時擔任這兩個司令部的司令。
北美防空司令部是由美國和加拿大聯合組成的防空機構,成立於冷戰高峰期,但大眾對這個單位最熟悉的功能或許是每年耶誕節追蹤耶誕老人雪橇的傳統。
美國北方司令部則負責美國防禦,於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後才創立,比北美防空司令部晚得多。
媒體近期大幅報導戰機擊落氣球和其他物體的相關新聞,但北美戰機更常見的功能是攔截靠近美國空域的俄羅斯飛機。
F-22是美國戰機中的「超級跑車」,採用匿蹤技術,可避開敵方雷達追蹤,且發動機上不需要後燃器和推力向量噴嘴,即可超音速飛行,因此機動性更高。
所有這些功能的設計目的都是用來讓戰機在空戰中所向披靡,鎖定一個像氣球這樣緩慢移動的物體,就顯得易如反掌。
美國空軍表示,F-22的研發計畫始於1980年代,但直到2001年才進入初步生產,且僅少量製造,總共不到200架,每架價值1.43億美元(約新台幣43.2億元)。
自從F-22於2005年開始服役以來,尚未出現需要在大規模空戰中對上敵機的狀況。
2014年,美國在中東對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期間,首度將F-22投入戰場,用來空襲聖戰士。
在近日事件中,擊落一枚氣球和另外3個物體的戰機全都用上另一項先進技術的產物,也就是新型AIM-9X響尾蛇飛彈,上面配備了紅外線導航系統。
范赫克說,由於小型物體不易追蹤,因此使用須以雷達引導的飛彈「成功概率較小」,而動用飛機上的機砲又有飛入碎片的風險,所以AIM-9X響尾蛇飛彈成了「對付我們所見物體所選擇的武器」。
情蒐科研國安監控,美國也廣用偵察氣球
(中央社)美國指控中國偵察氣球闖入領空引發外界關注大國間諜報攻防。據業界、卸任官員與政府檔案顯示,美軍與文職機構也長年使用氣球,從國安、科研、蒐集情報等用途廣泛。
《華爾街日報》指出,儘管美國不乏發送氣球飛越他國的往例,但外界對相關影響與範疇所知有限。較為人所知者是1950年代冷戰期間,美國執行所謂「白鯨計畫」(Project Moby Dick)——空飄裝有相機的氣球飛越當時蘇聯領空,之後改用U-2高空偵察機。
中國外交部13日表示,2022年初以來美國氣球闖入中方領空已十多次,但白宮否認中方一切指控。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近日接連擊落據稱為間諜氣球的物體並與中方外交齟齬,可能激發政府和民間部門有更大興趣製造、偵測這類偵察氣球。
2000年代初擔任美國空軍參謀長的退役將領瓊珀(John Jumper)說:「我們正看到一場近太空(near space)的開發競賽。」瓊珀在空軍參謀長任內主責軍用航太技術研發。
瓊珀指出,相比高度較低的飛機空域及更高的外太空,一般定義為距地面6萬到33萬英尺(2萬到10萬公尺)空域的近太空長久以來被視為「一片荒漠」。
美國政府長年使用偵察氣球刺蒐情報,並把用途拓展到其他範疇。五角大廈幾十年來使用裝有雷達的繫留氣球,懸浮於1萬到1萬5000英尺(約3000到4500公尺)的空中監控美國南部邊境和進入墨西哥灣、加勒比海的毒品走私路徑。這類偵察氣球滯空時間遠勝無人機,利於長時間監控。
氣球還能搭載電子光學相機監控從紫外線到遠紅外線等電磁頻譜,或搭載雷達偵測大範圍地面動態;氣球也能裝麥克風捕捉聲音並確定音源與來向,像是如此就能標定某座迫擊砲,另可裝其他傳感器截收電子通信。
世界各地的氣象學家每天會施放天氣氣球2次,蒐集大氣溫度、壓力、溼度等數據,供短期天氣預報及長期氣候預測。這類簡單的乳膠氣球可攜帶不到1公斤的無線電觀測裝置空飄到11萬5000英尺(約3萬5000公尺)的高空將數據傳回地面,約飛行2小時後會自行破裂。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在北美與太平洋島嶼共操作92枚氣象氣球,他們13日表示全數氣球到這個週末一切正常。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研究機構也會操作巨型研究氣球,這類氣球會在高達12萬英尺(3萬6500公尺)的平流層環繞地球一圈。 這類氣球航高遠超過民航客機(通常多在3萬到4萬英尺),可提供無人機與高空偵察機無法獲得的大氣、化學及天文觀測等重要資訊。
開發者盛會「AWS Dev Day Taiwan 2023」將於10/20在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即刻報名掌握最新技術趨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年一度的開發者盛會「AWS Dev Day Taiwan 2023」即將在今年10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辦,邀請各方開發者及雲端技術工作者一起線下相見,掌握技術趨勢!
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生成式AI技術已邁入產業應用階段,雲端服務、運算晶片等相關產業也紛紛迎來噴發式的成長。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在今年5月的調查報告中指出,AI帶動伺服器與晶片的硬體需求成長,下半年AI運算風潮將持續滲透至雲端、電商、製造等專業領域;也就是說,跨領域的AI技術開發與雲端應用,亦是未來各大產業的主流發展趨勢。
面對不斷創新、變動的AI技術,開發者該如何掌握趨勢呢?別擔心,AWS即將於10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辦的「AWS Dev Day Taiwan 2023」,就是開發者及雲端技術工作者們了解技術趨勢的絕佳機會。
AWS Dev Day七大焦點主題,多技能高效開發者的養成之路
今年度開發者大會聚焦各大產業的熱門議題,期待帶領與會者深入了解AWS的全新服務如何幫助開發者提升生產力、克服不同應用場景的開發挑戰。本次活動共包含超過15場以上的議程,內容依技術性質分為「AI雲端技術與產業策略」、「開發者體驗最佳化」與「驅動雲端效能革新」三大類別,並以多軌分場的方式針對以下七大主題深入探討,每位開發者都可以選擇感興趣的領域深入了解:
- 生成式 AI
- 現代化應用開發
- 開發者專案管理
- 開發維運一體化
- 雲端安全與韌性
- 雲端設計原則及架構最佳實務
- 資料庫進階應用

為了保證議程內容扎實、拳拳到肉,AWS邀請各方產業大咖擔任議程講師,包括AWS內部的資深技術講師、企業資深開發者、產業高級主管等重量級人物,深度解說熱騰騰的產業趨勢走向、AWS的服務精華與資深開發者的第一手實戰經驗,邀請與會者站在產業典範轉移的前緣,成為新一代的多技能高效開發者。
AWS Dev Day帶您掌握現代開發趨勢!參與就送多項精美好禮
一年一度專屬於開發者的年度盛會怎能錯過?不只能在現場與眾多技術同好互動交流,還能接觸知名企業的第一手轉型及開發經驗,甚至現場還配有 AWS 的專業技術團隊,提供與會者最即時的服務諮詢。相信不論是尋求突破、創新的執行長、技術長、技術主管,還是期待自我賦能、增廣見聞的解決方案架構師、工程師等開發者,都能在各式議程中找到經驗參考或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只要報名並出席活動,還有機會帶走防風傘、毛氈收納包等活動好禮!有得學、有得拿,不要猶豫了,立即點此報名吧!

AWS Dev Day Taiwan 2023 活動詳細資訊
活動時間: 2023年10月20日(五) 10:00-16:00
活動地點:南港展覽館二館
報名方式:免費參與,立即點此報名
注意事項:報名成功者將於活動前三日收到行前通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