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專家:間諜氣球可能是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負責操作,風波可望於慕尼黑會議大事化小

專家:間諜氣球可能是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負責操作,風波可望於慕尼黑會議大事化小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儘管中方慣性地針鋒相對,卻也和美方一齊找機會和解。而一個不大不小的機會來了。王毅和布林肯,都要參加即將登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且正安排會面。這個場合,也許是個讓雙方消氣、讓「大球」變成「小球」的機會。

專家:美所指間諜氣球 應是中國戰略支援部隊操作

(中央社)國安分析家認為,近來中國偵察氣球飛越美國本土,可能是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令組建的「戰略支援部隊」負責操作。2015年解放軍組織改革下成立的這個新軍種,屬戰區級單位。

《日經亞洲》(Nikkei Asia)網站報導,根據美國國防部向美國國會遞交的一份報告,中國的戰略支援部隊統一掌管解放軍在太空、網路、電戰、資訊、通訊和心理戰等領域的戰略任務和軍力,最重要的戰場似乎在南海,除了在此蒐集資訊外,也進行警告和監視活動。

而施放氣球正符合這些任務。2021年初出現過相關情況,當時美國航空母艦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打擊群正在南海從事自由航行作業,沿途靠近中國在南海建立的軍事設施時,中國採取反制措施,在美國航艦打擊群上空放出一枚氣球,以蒐集美軍一舉一動資訊;美方當時很可能也偵測到了這枚氣球。

戰略支援部隊蒙上了神秘色彩,但從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旗下英文報《環球時報》(Global Times)2016年的一篇報導,可一窺這個軍種的任務範圍。

文中指出,戰略支援部隊包括3個不同功能部門,分別是防禦駭客攻擊的網絡系統部、掌管間諜衛星和中國自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航天系統部,以及打亂敵軍雷達系統和通訊的電子電磁系統部。

美軍戰機近日在南卡羅來納州外海擊落的大型中國氣球,被發現裝有天線,據信為攔截通訊之用,似與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有關。

戰略支援部隊的成立背景可追溯至1999年,當年解放軍2名大校撰寫的《超限戰》一書問世。書中提出動員社會各層面作為非軍事武器的概念,這些層面涵蓋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和心理等。而這樣的概念正提供了成立戰略支援部隊的基礎。

根據五角大廈提交的報告,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的任務是執行3種戰法,即輿論戰、心理戰和法律戰。

美方預期,在台灣出現緊急狀況時,解放軍的網路戰部門將企圖發動心理戰,以影響台灣輿論。

中國堅稱氣球是誤入美國領空的「民用飛船」。這種說法固然虛偽,但說是為了觀測氣象也確為實情,因為氣象一向對軍事作戰有重要影響,關乎火箭發射的成敗、飛彈發射的精準度以及砲擊的威力等。

中國法規便清楚載明,與軍事有關的氣象事務,是由習近平擔任主席的中央軍事委員會負責監督。而自2015年解放軍組織改革後,相關任務據悉便交由戰略支援部隊負責。

此外分析家指出,操作大型的高科技氣球,對解放軍而言也是一大任務。繼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地建立大型島礁後,各地上空便陸續出現中國氣球。

間諜氣球風波 可望於慕尼黑會議大事化小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特稿)誰也沒想到,一顆「流浪氣球」能讓看似止跌回穩的美中關係再陷緊張。習近平沒想到,因為他事前可能根本不知道。拜登(Joe Biden)沒想到,因為事後的發展可能超乎他的預料。

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有人說,美中關係始於一顆小球(桌球),恐將終於一顆大球(氣球)。然而,別看美中兩國這陣子每天針鋒相對,其實雙方都想把這個「氣球風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都想把這顆麻煩的白色大氣球,化成白色小桌球。

這顆偵察氣球之所以引發這麼大的風波,可說是來自美中兩國、特別是民間已形成的彼此猜疑,加上兩國官方缺乏互信,陷入制式反應,才會星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

簡單說,美中兩國官方在「氣球風波」中,基本上都被民意牽著鼻子走。雙方在強硬放話之餘,都想在檯面下好好溝通。

這是中國偵察氣球第一次飄到美國領空嗎?當然不是。把大氣層內外布置得像天網般的美軍,早就在領空多次偵察到中國的各種氣球,只是美國民眾基本不知道,或是知道了沒拍到而已。

但這次,這顆直徑相當於20層樓高的偵察氣球,卻被普通美國民眾拍下發給媒體,逼得早就知道它行蹤的美國政府被動證實,引起全國譁然,更成為全球焦點。迫於壓力,美國不得不擊落了這顆「大白」,此後又在自家和加拿大上空接連擊落了3顆「不明物體」。

同一時間,中國一開始的回應算是平和,首先承認是自家的,但只承認是民間氣象用途。然而,在美方受民意影響動作越來越大之際,中國向來一點就燃的民族主義情緒隨之上揚,回應也就越來越強硬。

其中,軍方揚言「保留使用必要手段處置類似情況的權利」;外交部接著還指控美方不到一年飄送了10多顆氣球飛越中國。

儘管如此,美國總統拜登的相關表態,淡化了中國偵察氣球的安全威脅和對美中關係的影響。而美方更對擊落的3個不明物體,作出「目前尚無證據顯示,這3個飛行物和中國或任何外國間諜偵察計畫有關」的結論,也明顯在大事化小。

那麼中方呢?很多人問,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到底知不知道氣球的事?如果從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中前,中國官媒形容此行是「中美關係小陽春」來看,應該是沒必要且不知情。而軍方施放氣球前,也沒想到會發生方向意外,更沒想到美方會大肆宣揚,因為美方以往總是默不作聲。

儘管中方慣性地針鋒相對,卻也和美方一齊找機會和解。而一個不大不小的機會來了。王毅和布林肯,都要參加即將登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且正安排會面。這個場合,也許是個讓雙方消氣、讓「大球」變成「小球」的機會。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