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天口罩令鬆綁:2/20起哪些場所不再強制戴口罩?哪些情況還是要戴?6大QA一次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2月20日開始,消費者進入餐廳、超商、百貨公司、非學校內的圖書館、運動場館與游泳池,可以不用戴口罩。包含遠東SOGO百貨、全家與7-11、全聯福利中心、麥當勞等公司皆表示,明起配合政府防疫措施規範,視消費者自身意願,不強制進店顧客進配戴口罩,但仍會要求員工配戴口罩。
口罩令明(20)日起鬆綁,是繼2020年12月1日秋冬防疫專案啟動後,時隔800多天後解禁,多數場合不需要配戴口罩,只有少數場合需要。《關鍵評論網》整理口罩6大QA,給民眾參考。
一、2月20日之後,哪些場所不須戴口罩?
從2月20日開始,消費者進入餐廳、超商、百貨公司、非學校內的圖書館、運動場館與游泳池,可以不用戴口罩。
不過包含遠東SOGO百貨、全家與7-11、全聯福利中心、麥當勞等公司皆表示,明起配合政府防疫措施規範,視消費者自身意願,不強制進店顧客進配戴口罩,但仍會要求員工配戴口罩。
二、2月20日之後,哪些場所仍要戴口罩?
- 醫療機構:包含醫院、診所及其他醫療機構。
- 醫事機構:藥局、醫事檢驗所、醫事放射所、物理治療所、職能治療所、助產機構、精神復健機構、居家護理機構、居家呼吸照護所或護理之家。
- 老人福利機構:長期照護機構、安養機構、其他老人福利機構。
- 長期照顧服務機構:住宿式長照機構及團體家屋。
- 榮譽國民之家。
- 兒童及少年服務機構:安置教養機構。
- 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住宿式。
- 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鐵路、捷運、纜車、公路客運、市區公車及計程車、空運及海運(以上包含運具及場站)、救護車及復康巴士。
上列指定場所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
另外公共交通場站則以「付費區、管制區」做區隔,台鐵、高鐵和捷運等「進入閘門的收費區、月台」需強制配戴口罩,「收費區外」如車站大廳、商場則不強制。
三、哪些族群、情況仍要戴口罩?
指揮中心表示,除上述狀況外,若「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力低下者外出時、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通風不良場所、和年長者與免疫力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也都建議戴口罩。
其餘室內場所、室內空間,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
四、演唱會需要戴口罩嗎?
指揮中心表示,除了上述8大類場所仍需要全程戴口罩之外,其餘場所均由民眾自主決定是否戴口罩;不過,各場所也可以自訂規範,演唱會主辦單位若規定要戴口罩,民眾就應該配合。
五、餐廳夾菜還要戴口罩嗎?
如上所述,雖然宣布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各場所仍可自訂其他規範,餐廳業者也能規定顧客夾菜時要戴口罩或手套,如果民眾不想配合,業者可以拒絕提供服務。
六、校園什麼時候不用戴口罩?
校園及托育場所室內口罩預計從3月6日起放寬,除了校內健康中心、保健室、校車、娃娃車等仍要戴口罩外,各級學校可以自行判斷是否規定更嚴格的口罩規範。
教育部也針對圖書館、社教館所、運動場館與游泳池等,訂定新的防疫管理指引,日前也發函到上述社教場所,宣布明起進入室內民眾、以及場所所屬工作人員,可以自主決定佩戴口罩,但放寬的圖書館不包含學校圖書館,運動場館也是以公共運動設施、運動場館及非學校的體育活動為主。

延伸閱讀
- 你的抵抗力已經放假三年!口罩解封之後,保全家平安的三項重點
- 學生不習慣脫口罩上課可能產生「容貌焦慮」或同儕壓力,專家籲做好心理建設
- 口罩鬆綁:各級學校配合連假與全國不同步,3/6起原則僅保健中心、校車須戴口罩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3-02-20 今日本土新增1萬1808例、死亡44例:室內口罩放寬上路,指揮中心重申配戴原則
- 2023-02-20 台灣恢復港澳居民自由行,港人與子分隔3年終可見面
- 2023-02-19 800多天口罩令鬆綁:2/20起哪些場所不再強制戴口罩?哪些情況還是要戴?6大QA一次看
- 2023-02-18 你的抵抗力已經放假三年!口罩解封之後,保全家平安的三項重點
- 2023-02-15 新冠疫情初期痛失女兒的武漢母親,三年之後仍被監視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