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瓦格納集團首腦名氣提升,普亭統治地位出現「模糊裂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動員後的幾個月,俄軍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取得若干緩慢且艱辛的進展,而這些戰績多由權貴普里戈任領導的私人傭兵公司「瓦格納集團」帶頭達成。瓦格納集團以高昂代價在戰場成功,已提高普里戈任的名氣。儘管他沒有正式政府職位和行政權力,他有能力取得若干成果,加上他大搖大擺的公關行動,都讓他的地位更接近普亭。
(中央社)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入侵烏克蘭這一年來,俄國倒退至黑暗、殘酷專制的過去。美媒指出,隨著普亭可能再度動員、傭兵頭子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名氣提升、俄國與歐洲漸行漸遠,普亭統治正出現模糊裂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過去12個月來,普亭的政府鎮壓俄羅斯殘存公民社會,並發動二戰過後俄國首次軍事動員;諸如納瓦尼(Alexey Navalny)等政治異議人士不是入獄就是逃到國外。
對於民眾抗議和國際制裁,普亭不屑一顧。獨立媒體與人權團體則被列為外國代理人,或是徹底關門。
現在俄國正處於不確定的新階段,而且顯然未來不會回頭。對百姓來說,日子已不復返。
那麼,是否沒人挑戰普亭的權力?現在俄國國內關於新一波動員的流言四起,首都莫斯科(Moscow)開始浮現菁英互鬥跡象,同時一些俄羅斯人逐漸看穿國家宣傳構築的厚牆。
普亭2日造訪俄羅斯南部伏爾加格勒市(Volgograd,原名史達林格勒),紀念蘇聯在當地戰勝納粹德國80週年,成為俄羅斯「偉大的衛國戰爭」(Great Patriotic War)的關鍵轉捩點。當天普亭將史達林格勒戰役直接連結到烏克蘭戰事,警告俄羅斯正面臨來自西方集團的類似威脅。
知名俄羅斯政治學家羅戈夫(Kirill Rogov)說,普亭造訪伏爾加格勒市有為他的政策披上英勇歷史外衣的成分。
俄羅斯政治觀察家與評論人鮑諾夫(Alexander Baunov)最近在通訊軟體Telegram貼文,「(2022年開戰之初的)閃電戰失敗後,俄羅斯適應局勢,並押注於長期作戰,仰賴自身更龐大的人口、資源、軍事工業,以及超越敵軍空襲能力的領土面積」,「這種消耗戰不用太多人就能打贏。」
然而德國、美國與其他歐洲盟邦最近決定運送主力戰車給烏克蘭,可能對普亭從長計議構成考驗。鮑諾夫寫道:「回歸運用戰車的迅速作戰,摧毀了俄羅斯剛決定運用的新戰略,也可能需要新人力來守住前線,這有風險。」
第一波動員已讓俄羅斯社會大地震:數十萬俄羅斯人用腳投票離開俄國,達吉斯坦(Dagestan)等少數族裔地區爆發抗議,且眾多城市都出現反動員示威。社群媒體上,被動員者缺乏裝備和處境惡劣的影片與公然抱怨的發文,數量激增。
動員後的幾個月,俄軍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Donbas)取得若干緩慢且艱辛的進展,而這些戰績多由權貴普里戈任領導的私人傭兵公司「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帶頭達成。
瓦格納集團以高昂代價在戰場成功,已提高普里戈任的名氣。儘管他沒有正式政府職位和行政權力,他有能力取得若干成果,加上他大搖大擺的公關行動,都讓他的地位更接近普亭。
至於這個距離有多近,仍是各界激辯的問題。俄羅斯作家與新聞人濟加爾(Mikhail Zygar)告訴《CNN》,普里戈任的野心「是莫斯科最夯的臆測話題」;他並指出,普里戈任正在累積政治追隨者,使其有可能挑戰普亭。
濟加爾說:「他是多年來第一位民間英雄,是最極端保守派、俄國社會最法西斯派的英雄。由於俄國社會多數自由派領袖都已離開,只要我們俄國社會沒有任何自由派,他就是普亭總統的明顯對手。」
外界對於普里戈任的想像,與普亭直到一年前仍獨攬大權的情況部分相關。俄國當局善於鎮壓街頭抗議,任何有意義的政治反對派實際上都已被消滅。這令人猜測——或期待——普亭主義倒台可能會是由菁英內部裂痕所引發。
普亭小圈子裡的死忠專制派人士表面上仍然忠心,但在烏克蘭遭遇進一步挫折,可能衍生出一場權力爭奪戰。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俄國民眾選擇遁世、對政治漠不關心。《CNN》最近跟一些莫斯科民眾討論去(2022)年以來他們的生活有何改變。
47歲的商業出版人員伊拉(Ira)說:「(俄羅斯)改變了很多,但我真的沒辦法改變情況……現在我們似乎習慣新事實,我開始跟女性朋友聚會和出遊,還有買更多葡萄酒。」
伊拉說,現在餐廳都客滿,但人們的「臉看起來完全不一樣了,你知道什麼是趕時髦嗎?那種人變少了」。
《CNN》指出,去年2月以前,俄羅斯剛萌生的中產階級能從普亭與社會的默契獲益:遠離政治,就能在歐式的莫斯科或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享受生活。
現在這種交易已不復存在,俄國離歐洲更加遙遠。俄國民眾是否可以持續支持無止盡的戰爭,目前仍說不準。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美國正式認定俄羅斯在烏克蘭犯下「違反人道罪」,美官員:中國考慮暗助俄「致命性軍援」
- 瓦格納首腦坦承奪下巴赫姆特恐等到4月,德國防長:西方盟國難以提供烏克蘭足夠戰車
- 慕尼黑安全會議發布年度安全報告,影射中俄等「修正主義勢力」試圖改變世界秩序
- 瓦格納傭兵親述戰場經歷,進退都死路一條,陣前脫逃遭鐵鎚爆頭處決
- 俄烏戰爭將屆週年,烏克蘭人猶記俄軍入侵第一刻,無情戰火改變人生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22烏克蘭危機”的相關議題
- 2023-02-20 王毅會烏外長:中國不願看到烏克蘭危機長期化;馬克宏盼俄羅斯被打敗但不是「被摧毀」
- 2023-02-20 俄烏戰爭:烏克蘭美髮師白天剪髮,夜晚化身「無人機獵人」斜槓護國
- 2023-02-20 CNN:瓦格納集團首腦名氣提升,普亭統治地位出現「模糊裂痕」
- 2023-02-20 台籍志願軍:台灣太安逸了,烏克蘭人保衛家園的意志與決心值得「見賢思齊」
- 2023-02-18 慕尼黑安全會議開幕:澤倫斯基視訊演說稱「巨人歌利亞將在今年倒下」,德國總理籲盟邦軍援烏克蘭坦克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