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小笠原欣幸觀點】2024總統大選關鍵因素:懷疑美國棄台、對美不信任的「疑美論」蔓延背景

【小笠原欣幸觀點】2024總統大選關鍵因素:懷疑美國棄台、對美不信任的「疑美論」蔓延背景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年來,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震驚的國際社會,將事態延伸聯想至台灣海峽,並開始密切關注周邊動向。然而,目前為止特別仰賴美國來保障其安全的台灣,卻對美國的看法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即便真的發生戰爭了,終後還是會被遺棄」的懷疑開始產生。這樣的觀點在「親美」的台灣突然受到注目的背景是什麼呢?

選戰從現在起將開始起跑。民進黨的賴清德提出蔡英文路線不但極大提升了台美關係,還促使國際社會對台灣前所未有的關注,顯然準備積極抑制「疑美論」的擴散。

而國民黨雖然尚未明確將由誰出馬參選,但外交的基本路線將會修正蔡政府的對美一面倒政策(修正的程度會視由誰參選而有所差異),而會尋求與中國對話來找出外交活路。

GettyImages-1364454499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

過去總統大選的常態是,當中國對台灣施以更強的壓力時往往造成「反效果」。然而若是「疑美論」更加擴散的話,那麼就會被認為是「美國理虧」,使得這次的選舉走向可能會與過往經驗不同。

美國勢必會對台灣的「疑美論」擴散有所防備。比起鼓吹「疑美論」的國民黨,應該會更希望民進黨政權能夠持續下去。然而若是美國沒有提供審慎細緻說明的話,想要打消「疑美論」是很困難的事。例如當麥卡錫議長訪台而導致中國大規模軍事演習時,如果訪台理由被視為美國國內的政治操作手法時,就會造成負面影響。反之,如果能明確說明這代表著美國國會跨黨派對台支援的堅定決心,則會有著正面作用。

美國是否能對台灣提出一致性的政策,將成為關鍵所在。

中國為了要達成動搖台灣的民意目的,應該會強化擴散「疑美論」的情報操作。最近被發現的操作手法並非僅有直接對美批判的宣傳,還有藉由台灣的社交網路,在日常生活及興趣相關的議題暗中植入對美國不信任的話題等間接手法。

另一方面,中國也常因自身的舉措導致「疑美論」的效果打折,而讓風向轉為「疑中論」,這就不是國民黨所能控制的。「疑美論」的討論究竟會如何開展,將由台灣的選民來決定。這將會是場極難評估的選戰。

本文翻譯自關鍵評論網日本版,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