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挑戰,台灣如何落實SDGs,強化對開發中國家的青年協助?

面對疫情挑戰,台灣如何落實SDGs,強化對開發中國家的青年協助?
南非青年|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協助開發中國家青年深化自我能力、強化職業教育,不僅可讓青年朋友順利脫貧,也能提升友邦的國內勞動參與,擴大產業發展經濟利益,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此,本文規劃從目前開發中國家青年面臨的潛在問題困境進行分析,以及我國現行對外援助亮點計畫成果做效益說明,最後提出幾點建議供相關單位作為未來政策的參考。

文:黃勢璋(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所長)、洪千皓(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兼任研究助理)

過去習慣於全球化經營流通的國際合作,近年受到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影響,不僅面臨到供應鏈的斷鏈危機,讓跨國援助交流險些停擺,加上俄烏戰爭使得原物料價格上漲而帶動的通膨壓力,更讓開發中國家的社會與經濟面臨重大的生活挑戰。

為此,本文將從盤點開發中國家青年面臨的問題著手,透過我國對外援助亮點計畫的成果效益,提出政府與民間如何善用台灣優勢的政策建議,透過官民合作與商機共創,強化國際青年協助的策略規劃,藉以展現台灣落實ESG之社會經濟價值。

受惠於地球村的思潮蔓延,世界各地接觸交流的機會日益增多,加上網際網路、通訊系統和交通工具的技術進步,由全球化所帶動的社會、文化、經濟、人才已能夠輕易地進行跨國虛實的互動。然而,自2019年末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肺炎病毒也隨著人們跨國跨域移動的腳步,迅速蔓延至地球的每個角落,直至目前仍無法完全根除,不只本土青年受打擊,全世界各地的青年亦仍身處疫情的困境之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的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9月17日止,全球已有6.08億的確診病例(註1);過去視為稀鬆平常的「移動」、「接觸」、「群聚」等人際交流被視為嚴重禁忌。

再加上各國對防疫政策的重視,以往日常的人與人互動模式,或是企業對企業(business-to-business, B2B)、企業對消費者 (business-to-consumer, B2C)、消費者對消費者(consumer-to-consumer, C2C)的商業模式,也開始從線下實體的方式,快速開展至線上虛擬的作法,從教育學習、企業上班到醫療看診,無一不透過線上遠距的作業完成,青年能否迅速加入電子科技,達到對科技產品樣樣精通的能力,成為時下的關鍵問題。

然而,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國際局勢出現緊繃,不論是各類的能源或工業原料供應,抑或是農業食品的各種原物料供給,這些國際供應鏈均受到俄烏戰爭影響,在其他國家多數為求自保而紛紛提倡糧食保護主義的前提下,使得全球糧食供應問題出現惡化,價格更出現前所未有的飆漲,導致高通膨嚴重影響各國經濟,迅速侵蝕民眾的消費能力,家庭經濟狀況出現危機,多數青年生存亦受到考驗。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最新發布的《全球青年就業趨勢報告》指出(註2),早在2020年疫情爆發的第1年,青年失業人數就比2019年多出400萬人口,達7100萬,到2021全球的青年失業人口更上升至7500萬。雖然2022年青年失業人口可望略微改善至7300萬的水準,但較2019年的6700萬仍多出600萬人,顯示全球青年就業復甦的時刻仍尚未到來;其中,尤以資源貧瘠的開發中國家青年所受到的影響更深。

協助開發中國家青年深化自我能力、強化職業教育,不僅可讓青年朋友順利脫貧,也能提升友邦的國內勞動參與,擴大產業發展經濟利益,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GettyImages-1233256661
聯合國SDGS宣傳廣告版|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為此,本文規劃從目前開發中國家青年面臨的潛在問題困境進行分析,以及我國現行對外援助亮點計畫成果做效益說明,最後提出幾點建議供相關單位作為未來政策擬定的參考,以期能加強跨國友邦的資源互助共享,透過官民合作與商機共創的誘因設計,協助開發中國家的青年朋友順利達到「經濟改善、生活共好」的目標。

開發中國家青年面對的困境

在COVID-19疫情尚未解除及全球高通膨持續延燒的情況下,開發中國家青年朋友的經濟能力與生存壓力,正面臨極為困難的挑戰;若已開發的民主國家陣營無法適時提出改善措施,聯合國於2015年宣布17項的「永續發展目標」(註3)中,目標1(終結貧窮)、目標2(消除飢餓)、目標4(優質教育)、目標5(性別平權)、目標8(合適的工作與經濟成長)、目標10(減少不平等)及目標16(和平、正義與健全制度)的落實,恐將都會遙遙無期。

針對目前開發中國家青年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本文歸納有以下2點:

困境一:疫情加深數位落差,連帶影響開發中國家青年的創業競爭力

疫情海嘯加深數位落差,開發中國家青年謀生能力不足。全球受到COVID-19的影響,多數實體會面被迫中止,線上會議成為主要溝通方式。雖然在教育數位化的推廣下,一般國家的民眾都可以藉由手機、筆電和桌機進行線上課程,使得各類視訊、網路會議軟體蓬勃發展。

但是,開發中國家卻受到科技資源限制,網際網路和科技產品普及率皆遠遠落後的「先天不足」,學校硬體設備多無法配合遠距教學,再加上師長們普遍缺乏電子資訊的知識,以及多數青年的家庭亦無法提供合適的線上學習環境,造成許多開發中國家的政府無力出資規劃的「後天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