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晴舫評班雅明《柏林童年》:作為一個都市的孩子,他無可避免感悟進步其實是種死亡的過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這本作者甘願奉獻的生理密碼書《柏林童年》,登錄了他最初的城市記憶,解釋班雅明如何養成他走走停停的漫步風格,怎麼琢磨他觀看世界的特殊視角,也說明了班雅明當時無法歸類的社會原因,除了他個人獨特的憂鬱氣質,多少跟十九世紀以下整個歐洲城市文明發展有關。
文:胡晴舫
「我努力想捕捉大城市的生活經驗在一個市民階級孩子心中留下的畫面。」 (《柏林童年・序言》)
「回憶,即使是最廣泛的回憶,也不總能累積成自傳。即便是與我特別有關的柏林歲月,回憶也肯定不能累積成自傳。因為自傳跟時間有關,有先後順序,乃生活連續流動的過程。我在這裡談的是空間、瞬間和非連續性。」 (《柏林紀事》)
班雅明自認,假使他的德文比同輩大多數作家寫得都好的話,那是因為他長期嚴格遵循一個小小的原則,除了書信以外,永遠不用 「我」這個字。對他來說, 「我」不能隨便廉價出售。
《柏林童年》是他第一部正式而明白使用了第一人稱的作品。一向藏身在城市陰影之下猶疑蹉跎、徘徊不定的羞澀文人,頭一次公開現身,親自當嚮導,帶領讀者走進了他童年時代的城市地形圖。
一九四○年跨越法國與西班牙邊境的前夕,四十六歲的班雅明服用過量嗎啡自殺,死時沒沒無名,是一名遭德國納粹逼得走投無路的歐洲猶太人,沒能功成名就的知識分子,終其一生都活得像個徹底無用的失敗者,僅在歷史投下一枚淡薄影子,本在物換星移之後,就該消失無痕。
然而,世代一輪輪出生,班雅明的影子不但沒有縮小變淡,反而愈來愈放大,臉孔愈來愈清晰,隨時都會像正面迎來的路人,與我們在街頭錯身過。我們深深為他的抒情氣質著迷,一接近他的文字便不由自主跌進去,無法解釋為何他有此魔力隔代召喚著我們。
漢娜・鄂蘭在《黑暗時代群像》書中用她極其冷銳聰明的筆,花了一整章向讀者介紹班雅明這名 「最後的歐洲人」。為了說明他是誰,她先解釋他不是誰,宣稱若要按照一般的參考架構來形容班雅明的作品和他這個作家, 「就得用上一堆否定的陳述 」。
他學問淵博,研究神學卻不喜歡聖經,研讀馬克思思想卻政治信仰不堅定,翻譯波特萊爾、普魯斯特,寫書評、文化理論,作城市研究,以詩化語言寫哲學,用哲思搞文學,但他 「不是學者」,而且年輕時代很早便在不自知情況下得罪了學術界,不是翻譯家,不是語文專家, 「不是歷史家,也不是文學家或其他什麼家」, 「既不是詩人也不是哲學家」,雖然他 「是個天生的作家,但他最大的野心卻是寫一本完全用引文寫成的書」。
對文人來說,身後名是最最難以企望的一種名氣。倒楣了一輩子的班雅明在這件事上卻交了極大好運,死後才以幾近出土的姿態,搖身變為文化巨星,他幾本生前無人理睬的作品《德國悲劇的起源》、《單行道》、《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等,乃至於他未真正完成的巴黎拱廊計畫,而今,幾乎每顆自認敏感的現代心靈都會爭相閱讀,並為他贏來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心靈之一」的舉世讚譽。
漢娜・鄂蘭以為, 「人之死後才得大名,似乎來自無法歸類的宿命,他們的作品既非現存等級可以安排,也沒有因為另闢蹊徑而讓自己變成未來的類型」。然而,隨著時代推移,班雅明愈來愈向後代讀者靠近的原因恐怕正來自他當時的 「無法歸類」。
從這本作者甘願奉獻的生理密碼書《柏林童年》,登錄了他最初的城市記憶,解釋班雅明如何養成他走走停停的漫步風格,怎麼琢磨他觀看世界的特殊視角,也說明了班雅明當時無法歸類的社會原因,除了他個人獨特的憂鬱氣質,多少跟十九世紀以下整個歐洲城市文明發展有關。
如果二十一世紀的讀者認為自己活在一個萬象瞬變的年代,資訊爆炸,生活失控,十九世紀歐洲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也相同籠罩在某種揮之不去的輕微瘋狂感,每晚上床前,舊世界便跟著瓦解,每早起床時,就得重新建構對新世界的知識。十八世紀時,他們還有國王皇后,剛剛有了股市和鐵路,大部分人仍居住鄉間,工作與居家如果不是同一地點,相隔也不會超過一百碼。
到了十九世紀,經過了多次革命的痛苦、奧斯曼男爵的都市改革計畫、都市資產階級興起,巴黎率先變身為一座所謂的現代之都,有著資本發達、商品文化旺盛、機械文明先進等人們如今熟悉、依賴同時也痛恨的當代都會特徵。
十九世紀巴黎詩人波特萊爾所認識的地平線,已不是遼闊原野與蔚藍天空接壤之處,僅是一條街的盡頭。無處不在的商業廣告嚴重干擾詩人寫詩的節奏。到了一九○○年,巴黎第一條地鐵線啟用,公寓裝上了沖水馬桶,天空有了飛行的機器,足不出戶的普魯斯特開始試用電話歌劇的服務。
如英國作家葛蘭姆・羅布在他的《巴黎人》書中所提的都會細節,等普魯斯特八年後開始寫那本無法讓人在 「一站和另一站之間」輕鬆閱讀的巴黎小說時,巴黎地鐵已長達六十公里,並停靠九十六站,活在現代城市卻啟動記憶迴路去喚醒所有昔日鬼魂的普魯斯特不曾進過地鐵站,一輩子沒寫過名詞 「地鐵」,還時常拼錯 「電梯」這個單字。然而,法國畫家亨利・盧梭畢竟開始認真畫起艾菲爾鐵塔,並在一幅鄉村風景畫的燦爛晚霞天空,添上了氣球飛行船和雙翼飛機。
年輕的班雅明到了巴黎,立即對巴黎著了迷,從此這座城市對他的寫作便起了關鍵性的影響。班雅明藉由十九世紀巴黎詩人波特萊爾所創造的城市 「漫遊者」形象,其實是某種遊手好閒的紈袴子弟。
生活不愁,心無大志,鎮日無所事事,不受世俗約束,流連酒館、咖啡店、戲院,買書讀報,抽菸飲酒喝咖啡,跟朋友漫長爭辯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討論浪漫詩派的美學,為似有若無的戀情牽腸掛肚,更多時候,只是漫無目的閒逛,把街道當做自家客廳,由十字路口鑽進小巷又從窄弄混入大街,腳步散漫,呼吸勻緩,觀察前方路人的穿著打扮,躕躇商店櫥窗前,評估那些商品的意義,猜測每扇公寓門窗背後的故事,自命為城市的 「拾荒者」(波特萊爾的意象),悠悠晃晃,從街的這頭蹓躂到那頭,東瞧西望,在城市的精神廢墟上撿拾思想的靈光碎片。
Tags: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