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專家:王毅在歐洲抨擊美國錯判形勢恐加深隔閡,《華爾街日報》:習近平擬訪俄促和談難獲西方信任

專家:王毅在歐洲抨擊美國錯判形勢恐加深隔閡,《華爾街日報》:習近平擬訪俄促和談難獲西方信任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學者巴爾金(Noah Barkin)分析,在中國與俄羅斯關係日漸密切,而與華府衝突日益加深之際,「中國高階外交官王毅的出訪,卻顯示了北京要讓歐中關係重返軌道是多麼困難。」王毅慕尼黑之行被夾在巴黎、羅馬,以及布達佩斯與莫斯科之間,這清楚呈現了目前中國的外交兩難。

專家:中國在歐洲抨擊美國,錯判形勢恐加深隔閡

(中央社)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日前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想透過貶低美國來吸引歐洲,並表示將提出俄烏戰爭的和平計畫。專家表示,跨大西洋聯盟團結,此舉錯判形勢,恐會加深歐洲對中國質疑。

中國近月來不斷積極重啟國際交流,18日的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中國對歐洲的「魅力攻勢」原本應該要開到最高檔,然而事與願違,恐怕引發反效果。

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學者巴爾金(Noah Barkin)20日以「中國在慕尼黑不懂察言觀色」為標,分析指出,在中國與俄羅斯關係日漸密切,而與華府衝突日益加深之際,「中國高階外交官王毅的出訪,卻顯示了北京要讓歐中關係重返軌道是多麼困難。」

王毅慕尼黑之行被夾在巴黎、羅馬,以及布達佩斯與莫斯科之間,巴爾金形容,這清楚呈現了目前中國的外交兩難。

他指出,王毅在慕尼黑發言時的聽眾前一天才在慶祝面對俄烏戰爭的跨大西洋團結,然而,王毅錯判形勢,開始自顧自地攻擊美國,警告「某些勢力」,即暗指美國希望延長戰爭,並指責白宮對中國氣球的反應「歇斯底里」。

於此同時,中國外交部還大肆批評美國俄亥俄州火車脫軌事件,並提及美國記者赫希(Seymour Hersh)近日指控美國與挪威政府陰謀聯手破壞俄、德間的北溪天然氣管線。

巴爾金指出,歐洲國家確實對美國處理中國氣球的方式存有疑慮;有些歐洲領袖對華府部分鷹派言論感到不妥,也對新成立的「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問題特別委員會」感到擔憂;甚至有人認為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訪台計劃是時機不宜的挑釁。

「然而,中國應該要知道,不該試圖透過抨擊美國來吸引歐洲。北京應該要意識到中國官媒近幾週散播的大量不實資訊,這只會加深歐洲和中國之間的隔閡。」

過去幾個月來,中國解除疫情閉關政策並重拾與歐洲領袖的真人會晤後,兩者間的隔閡更加清晰,也讓中國急於推展一連串魅力攻勢。

不僅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歐盟高峰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都受邀訪中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中國新任駐歐大使傅聰也奉命修補過去幾年來因戰狼外交、制裁、經濟脅迫、人權爭議與中國俄烏戰爭立場而出現的裂痕。

但如今的歐洲已不像從前,對北京更加強硬,且已準備好在俄烏戰爭中肩負建設性的角色。因此,巴爾金分析,儘管中國在慕尼黑會議中表示將提出衝突的「和平計畫」,但沒有明理的歐洲政治人物相信北京的行為會真正改變。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在慕尼黑會議後也刊登分析,指出在會議中,歐洲各國沒有顯示出任何想與美國保持距離,或停止軍援烏克蘭的跡象,連一度猶豫的蕭茲也呼籲歐洲提供烏克蘭更先進的坦克。

「不出所料,各界對於中國的『和平』概念是否與歐洲的吻合,都抱持懷疑態度。」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則在會場外向記者表示,「中國之前沒有譴責(俄國)入侵,且北京的和平計畫也非常模糊。」他同時強調,和平只有在俄羅斯尊重烏克蘭主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

另一方面,巴爾金認為中俄關係可能會在未來一年內強化,且歐媒對於王毅20日訪莫斯科作為此行最終站的選擇也抱有存疑。

法國24(France 24)20日報導指出,俄國是習近平的「外交資產」,認為中國將透過俄羅斯影響歐洲。法國漢學家瑪爾維尚(Laurent Malvezin)表示,「歐洲可能想向北京示好,好讓他施壓莫斯科並找到危機解方;然而如此一來,這也會讓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力策略得逞。」

部分分析師因此認為,中國不大可能在企圖成為「和平使者」的同時還向俄國供武,因為這會是「西方最紅的紅線」。中國問題專家蘭特尼(Marc Lanteigne)向法媒強調,「若中國真的軍援俄羅斯,那他之前所有的努力可能都白費了。」

華爾街日報:習近平擬訪俄促和談,西方質疑目的

俄烏戰爭一週年前夕,《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準備在幾個月後訪問莫斯科,推動多方和談,但西方國家普遍懷疑北京此時扮演和事佬另有所圖。

知情人士說,此行處於初步安排階段,時間尚未敲定。習近平可能等3月全國兩會(全國政協、人大會議)、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結束,4月或5月俄羅斯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投降時訪問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舉行峰會,並造訪其他歐洲國家。

北京表示,希望在終結俄烏衝突上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掌握習近平出訪規畫的人士說,習近平會晤普亭將是推動多方和談的一環,也能讓中國再次敦促參戰方不要動用核武。

不過,中國國務委員、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上週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揭示促和計畫輪廓後,西方國家普遍抱持懷疑態度。

俄軍去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戰事已奪走數萬條人命、數百萬人流離失所、能源市場與全球經濟深受影響。王毅21日訪問莫斯科,中國外交部表示,此行將與俄方討論中俄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

知情人士說,王毅訪問莫斯科時可能和俄方討論習近平訪問事宜。


“2022烏克蘭危機”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