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稱「香港是包容城市」,賀建奎「高才通」簽證被港府取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因「基因編輯嬰兒」在大陸被指非法行醫判囚3年,但他近日獲港府批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香港社會出現質疑聲音。事件經一日發酵,港府指,懷疑有人以虛假陳述獲得簽證,宣告其簽證無效,並會展開刑事調查。
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因「基因編輯嬰兒」在大陸被指非法行醫判囚3年,但他近日獲港府批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簡稱高才通),香港社會出現質疑聲音。事件經一日發酵,港府昨晚(21日)指,懷疑有人以虛假陳述獲得簽證,宣告其簽證無效,並會展開刑事調查。
(中央社)經過一天爭議後,港府昨晚宣布取消中國大陸科學家賀建奎的「高才通」來港簽證。
賀建奎曾因非法行醫罪在中國大陸被判刑。他昨天表示,已透過香港的「高才通」獲發給赴港發展的簽證,事件引起爭議。
港府發言人昨晚公布,入境事務處一直嚴格審批每宗簽證或進入許可的申請,入境處經檢視有關申請後,懷疑有人以虛假陳述獲得簽證或進入許可,入境處處長已依法宣告其簽證或進入許可無效。
賀建奎多年前任職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2018年,他對外宣布,其團隊透過基因編輯成功令一對雙胞胎出生後即擁有抵抗愛滋病的能力,但這項研究在全球引發非議,既有技術層面,也有道德層面。
2019年底,賀建奎等3人因共同非法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和生殖醫療活動,被深圳法院裁定「非法行醫」等罪成,判監3年及罰款。
去年底,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公布多項吸引外來人才的計畫,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為期兩年;這項計畫主要為吸引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來港。
對於有刑事紀錄的賀建奎透過「高才通」計畫獲准來港,香港有輿論批評港府處理人才來港過程中有漏洞及粗疏,但也有評論指出,當局應該釐清刑事紀錄的輕重,不應該因為輕微的刑事紀錄就扼殺人才來港。

賀建奎:來港研究,會遵守倫理道德
(中央社)賀建奎昨日見傳媒時曾說,他來港後計畫展開罕見遺傳病的基因治療研究,強調相關研究會遵守倫理道德和國際的科學共識。
《無線電視》台昨日在報導中播放了賀建奎的發言。據報導,他在北京會見記者時說,希望尋求與香港的大學及科研機構合作。
他說,2月初在網上向港方提交「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申請,一週後獲批。
賀建奎說,「我一直認為香港是一個自由、繁榮、包容及開放的城市,我看好香港的未來。我現在正與香港的大學、科研機構及公司聯繫,如果有決定合適的機會,我會考慮赴香港工作。」
他說,計劃展開罕見遺傳病的基因治療研究,尤其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杜氏肌肉營養不良症。
他表示,目前沒有打算長期在港居留,到香港主要是探討合作及工作機會。
賀建奎多年前曾任職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2019年底,他因為非法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和生殖醫療活動,被深圳法院裁定「非法行醫」等罪成,判監3年及罰款。
港府去年底為吸引海外人才而設立「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主要吸引全球百強大學的人士來港,獲批者可獲發給2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
由於賀建奎有刑事紀錄,港府批准他來港引起爭議。有港府官員較早時表示,計畫的申請人毋須填寫刑事犯罪紀錄。

港府:申請人毋須填寫刑事犯罪紀錄
(中央社)針對中國大陸基因編輯寶寶案主角賀建奎以高端人才身分獲批來港發展一事,香港相關官員昨日表示,當前有關計畫不要求申請者填寫刑事紀錄。
賀建奎曾任職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2019年底,他因為非法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和生殖醫療活動,被深圳法院裁定「非法行醫」等罪成,判監3年及罰款。
賀建奎前天(20日)在社群平台表示,他申請香港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已獲批,並表示「看好香港的未來」。由於他有刑事紀錄,港府批准他來港引起少許爭議。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回應事件時向媒體說,現時相關計畫的申請人毋須填寫刑事犯罪紀錄,但當局會不時調整及檢視計畫的申請流程,包括申請者填寫的個人資料,有需要時會作出調整。
他表示,不會評論個案,但強調相關人才計畫由入境處處長最後把關,如果有任何申請涉及不實陳述或與事實不符,有關申請將會視作無效,已發出的簽註可被註銷;即使獲批簽註人士成功來港,在兩年後續證時,入境處也會再作檢視。
賀建奎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學任職時,於2018年對外宣布,其團隊透過基因編輯成功令一對雙胞胎出生後即擁有抵抗愛滋病的能力;這項研究在全球引發非議,既有技術層面,也有道德層面。
2019年底,賀建奎等3人因共同非法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和生殖醫療活動,被深圳法院裁定「非法行醫」等罪成,判監3年及罰款。
去年底,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指出,過去兩年,香港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
為此,他公布多項吸引外來人才的計畫,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為期兩年,申請資格包括過去一年年薪達港幣250萬元或以上,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5年內累積3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
這兩類人士可獲發為期2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
至於未符工作經驗要求但最近5年內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的畢業生也可獲發通行證,每年上限1萬人。
孫玉菡上週曾表示,這項計畫推出約7週以來,申請者已超過1萬人,當局已批出7700宗申請。另據報導,申請者絕大部分來自大陸。
新聞來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Tags:
菸品陳列不納管加熱菸載具,恐成新興菸品管理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健署承諾要處理新興菸品亂象、保護國人健康,但在母法公布之後,各項子法卻草率無章、用詞定義不明,現在加熱菸菸彈與載具又未一致管理,將來稽查恐出現「看得到卻管不到」的問題。
在今年2月15日總統公告「菸害防制法」以來,國健署陸續預告修正多項配套措施,除了「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辦法」之外,還有2月24日同步發布的「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菸品尼古丁焦油含量檢測及容器標示辦法」、「菸品資料申報辦法」等,預告期同樣縮減至7天。跨黨派立委也在3月2號的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中,再次質疑衛福部如此匆促預告為圖利菸商,並要求應召開全台公聽會、落實本土健康風險評估。立委林為洲甚至於臉書表示,薛瑞元部長已口頭允諾,法案預告期過了還是可陳述意見,他很樂意協助大家送件。
載具不受販賣場所限制 民團憂心成吸睛工具
在「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中,要求業者不能行銷加熱菸之「載具」,但未限制不得行銷「載具品牌」,引起各方譁然。專家示警,國健署承諾要處理新興菸品亂象、保護國人健康,但在母法公布之後,各項子法卻草率無章、用詞定義不明,現在加熱菸菸彈與載具又未一致管理,將來稽查恐出現「看得到卻管不到」的問題。
不同於傳統紙菸,要吸食加熱菸,必須以加熱菸載具搭配菸彈一起使用。菸防法修法期間,國健署就曾因僅將載具視為一般3C產品、不與菸彈共同納入健康風險評估,而飽受各界批評。儘管後來國健署改變立場、納管載具,然預告的「管理辦法」中,仍未將載具菸品納入管理對象。以管理辦法第五條為例,規定「菸品展示,不得以電子螢幕、動畫、移動式背景、聲音、氣味、燈光或其他引人注意之方式為之」,但是因為加熱菸載具不屬於「菸品」,所以並不適用此一條例。
這意味著在新版的菸害防制法正式上路之後,只有販賣菸彈的場所會受到規範,而載具則可以在任何實體店鋪、網路上,以任何手法為其廣告、宣傳、行銷,甚至成為推廣加熱菸的手段和工具。簡而言之,未來超商可直接陳列載具販賣,讓未成年消費者得以輕易接觸、購買。

針對新興菸品對未成年者所造成的潛在危害,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我認為這次修法,應該是要以保護未成年的孩子們為前提。我們這一代,或者上一代吸食傳統紙菸的人,基本上會願意去嘗試新興菸品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他們都習慣傳統紙菸了,新興菸品對他們沒有吸引力。但是孩子們不一樣,他們的好奇心、對新事物的新鮮感、同儕之間的誘因,這一切都有可能提高未成年者去嘗試加熱菸、電子煙的可能性。但現在我們的新法完全沒有起到保護、預防的作用,真的很令人憂心。」
日韓不納管加熱菸載具 青少年使用率暴增
以日本為例,2016年,加熱菸載具的使用在日本開始普及。三年後的2019年,日本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加熱菸載具市場之一,其中約有20%的吸食者年齡在20歲以下。根據日本醫學研究機構的數據,在2019年,加熱菸載具的使用在青少年之間呈現爆炸性增長,而且日益趨向年輕化,同年有逾1200例因加熱菸載具使用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其中不少是青少年。
在韓國,加熱菸載具的普及也帶來了類似的問題。據韓國疾病管理本部的數據,自2018年以來,由於加熱菸載具的使用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在該國激增,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截至2020年,韓國有約40%的加熱菸載具使用者年齡在20歲以下。韓國疾病管理本部也指出,由於加熱菸載具的健康風險和成癮性,青少年吸食加熱菸載具將導致將來的健康問題。
加熱菸載具管理不同調 可能加重地方違規稽查、業者等各方負擔
菸害防制檢舉項目分11大類,包含販賣菸品之方式、菸品容器之標示、促銷菸品或為菸品廣告、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營業場所為促銷或營利目的免費供應菸品、未滿18歲吸菸、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者、於禁菸場所吸菸、禁菸場所未設置明顯禁菸標示或供應與吸菸有關器物、於非吸菸區吸菸、室外吸菸區標示及設置。在販賣場所稽查上,皆針對「菸品」本身,加熱菸載具卻不受此限,未來可能形成「一(加熱)菸兩制」情形。
根據聯合報報導,菸防法查緝多仰賴縣市衛生局人員來進行,且過去查緝違規情形不普及。董氏基金會主任林清麗表示,如果將載具比照菸品管理,地方衛生局稽查人員即可比照菸品管理來執法,但現在加熱菸跟載具定義不同,執法面更增難度;民眾難以確保購買地點是否合法;網路購物難控管,要限制未成年不能購買更難以落實。
黃正銘理事長更進一步質疑,縮短公告期限、倉促實施新法,如果已成既定事實,那麼政府稽查人員對於稽查的標準、措施,甚至這些菸彈、載具品牌的辨識,都做好訓練了嗎?能真正的從源頭為人民把關嗎?如果載具又不納管,誰知道當它跟菸彈結合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有人能負責嗎?
為民眾健康站出來,菸防團體、朝野立委呼籲政府落實本土菸害管控
有鑒於載具不落實管理,將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深遠影響,同時加重稽查難度,遺害深重,民間反菸團體屢次向國健署提出建言,卻得不到回應。因此,由170個團體組成的台灣拒菸聯盟也再次呼籲,懇請出身公衛界的行政院陳建仁院長出面阻止,不要讓明明是吸食加熱菸必要元件的載具,被當成單純的3C零件來另外管理。
雖然菸防法配套法令預告期已過,但推動反菸不遺餘力的林為洲委員,日前公開表示將繼續將為大家的陳述意見送進衛福部,同時呼籲政府應立即查緝現在市面上這些未經健康風險評估、違法的新興菸品。除此之外,國健署草擬的健康風險評估漏洞百出且未召集專家討論,他認為衛福部應立即召開北、中、南、東至少四場公聽會,蒐集各方意見作為修法參考。陳椒華立委也在質詢薛瑞元部長時提到,現在的健康風險評估根本是紙上談兵,並且提出要有「本土健康風險評估」的訴求。
新版菸害防制法即將上路,但仍然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和挑戰。在可見的將來,除了期待政府願意為了保障公眾的健康和利益,繼續強化反菸政策的執行,從立法、稽查、行政措施等多種手段,來限制吸菸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國人也需要更加自覺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認識吸菸危害的認識,提高警覺性,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