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從獨裁者到民選總統:前軍事強人為何能贏得奈及利亞選民的信任?

從獨裁者到民選總統:前軍事強人為何能贏得奈及利亞選民的信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外國媒體均形容布哈里為前獨裁者或軍事強人,但奈國人自己卻深知布哈里的往績,以及危機當前國家所需要的領導;另一方面,布哈里已經揚棄獨裁思想,他說:「我無法改變過去,卻可以改變現在和未來。」

文:雅德

奈及利亞新總統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於5月29日正式上任,代表著奈國的新開始。

布哈里在奈及利亞是個家傳戶曉的政治人物。奈國政治的一個特點是軍人參政,自1960年從英國殖民統治獨立以來,其中28年由軍人統治,而且歷經了6屆不同的軍人政府;即使1999年國家重回民主憲政,1999到2007年的總統奧巴桑喬(Olusegun Obasanjo)依然是軍人出身。已屆72歲高齡的布哈里,其30多年的政治生涯也就是從他青年時代在軍隊的日子開始。

布哈里最為人所知的往績,是1983年底通過政變成為軍人政府的元首(Head of State)後,在執政20個月期間實行的鐵腕管治。布哈裡當時對大大小小違規行為包括貪腐採用的鐵腕(War against Indiscipline),在國民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0年後的今天,這屬於全國的歷史記憶變成他競選總統的一筆可觀的政治資本。

布哈里實行的鐵腕管治,是要全面整頓社會秩序,其中包括嚴厲打擊貪腐;於是,前任政府的貪官污吏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一個個被投進牢獄。當時受到嚴懲的犯罪分子還有持械劫匪、生產或銷售冒牌藥物商等。

不止干犯法律者必須受到懲治,連一般國民在日常生活中,若破壞秩序亦必須接受處分,而處分往往以體罰的形式(比如被棍打和做青蛙跳)即時進行。當時較為普遍而被處分的違規行為包括:不用行人天橋而亂闖馬路、等候公共汽車而不排隊、公務員上班遲到等等。

另外,為改善全國的環境衛生,政府規定每月最後一個週六早上封閉全國道路,即是說人人必須留在家中,首先為自家打掃清洗,然後左鄰右裡合力清潔鄰近的街道。在鄉村地區,不少村民習慣跑到附近的溪流大解,嚴重影響環境衛生,政府因而規定每戶必須設有廁所和浴室,以防止村民在戶外大解。

起初,大家都認為如此種種措施嚴苛;但是,當新政策的成果擺在面前,人們漸漸明白,鐵腕政策好比給病人服用的一劑特效藥,藥劑雖然苦澀卻能夠有效地治癒疾病。布哈里於1985年8月被政變推翻並關進牢獄,他的嚴厲政策也就戛然而止。

30年後的今天,奈及利亞變成個爛攤子。這30年間,無論是軍人或民選政府,都無法扭轉國家在急速下滑的趨勢。奈國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問題數不勝數,其中最關鍵、最嚴重、大家最痛恨的便是貪腐問題。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奈及利亞拉哥斯(Lagos)的一處布哈里(右二)競選海報。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貪腐在奈及利亞根深蒂固,甚至可回溯至英國殖民政府時代。已故奈國著名作家阿切貝(Chinua Achebe)其中一本暢銷小說《再也不得安寧》(No Longer at Ease,或譯《動盪》)便是描述故事主人翁—一個在英國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奈及利亞當殖民政府高級公務員的年輕小夥子—怎樣無法抵抗賄賂的大流,而最終只能夠同流合污。隨著時間推移,貪腐的形式變得多樣化,行賄受賄、裙帶關係、利益輸送等等不一而足。時至今日,奈國人所指的貪腐,主要是指公職人員大規模地挪用公帑,把國家財富轉到私人口袋。

奈及利亞是個既富有又貧窮的國家。富有,因為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既是非洲最大石油生產國,又擁有大量其他天然資源,包括天然氣、礦藏和農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貧窮,因為大部分國民未能從國家財富中獲益,只能夠過著三餐不保的生活。數十年下來,奈國社會達成的一個共識是,獨立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國家領導層只顧謀取私利而罔顧大眾利益,大量國家財富都進了私人口袋,尤其是70年代石油價格漲升之後,國家豐厚的石油收入更加令政客、官員垂涎。

1983年底布哈里領導政變上臺厲打擊貪腐,就是要阻止貪腐繼續侵蝕奈國。可惜,不到兩年他就被推翻。在巴班吉達(Ibrahim Babangida)軍事統治下(1985-1993),貪腐變得體制化,並且進一步惡化。在阿巴查(Sani Abacha)統治年代(1993-1998),估計阿巴查本人就從國庫盜取了30至4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存在歐洲銀行裡;其後的民選政府一直試圖向阿巴查家族追回屬於國家的款項,事情至今仍未完滿解決。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阿巴查(Sani Abacha),1993到1998年間在位。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國家元首可以如此明目張膽地盜取國家財富,政府機關和私人企業的情況可想而知。各種貪腐的伎倆已經是眾所周知,無需掩飾,比如各個政府單位的工程合約金額往往是工程公司實際收取金額的倍數,差額就進了有關部門領導的私人口袋。獲委任或通過選舉產生的公職人員,如國會議員、州長、州議會議員、政府成立的各個委員會領導,都是站在挪用公帑的有利位置;擔任公職往往是謀取私利的手段。

數十年來,貪腐問題一直阻礙著奈及利亞的發展;本來應該用於各種發展計畫的國家財富,很大一部分不翼而飛。據估計,1960到1999年間,有近4,000億美元從國庫中被偷去,致使國家發展停滯不前。看看一些影響著國民日常生活的例子,政府連生活必需品如水、電都無法供應國民所需,星斗市民只有自己張羅—如鑽井和用發電機—解決問題,又或者忍耐著缺水缺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