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低估我,而這更加激勵我。」精選照片帶看你這些「小巨人」們的運動人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除了接受生長激素治療,成功長高30公分的阿根廷足球選手梅西,世界上有更多頂天立地的「袖珍人」,突破先天的限制。
文:蘇品慈
「小孩多大了?」
「不,我是大人。」
侏儒症者的日常生活,比別人多了不少挑戰,像是照一般身高設計的公車吊環、水池深度,或是併發症的醫療費用,乃至旁人的目光。但許多侏儒症者不屈就於別人陰影之下,更樂於向世界展現自身天賦。
不一樣又怎樣
根據美國衛生研究院的定義,侏儒症(Dwarfism)係指身高低於4英尺10英寸(相當於147公分)的成人,但也有些患者身高稍高。侏儒症有超過200種的可能發生原因,其中軟骨發育不全(Achondroplasia)占了70%,發生率介於1/25,000至1/40,000。
除了魔戒中的哈比人、白雪公主的7個小矮人、LOL的矮人英雄,你是否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小巨人」呢?以下圖輯,將助你打破「170公分是半殘」的刻板印象。

總教練尤塞夫(Yousef Azari)帶領伊朗的「Kocholoha」(小個子之意)足球隊員進行暖身。7年前成立的Kocholoha協會,已有超過380名註冊成員,始於2009年。圖為足球隊正和同行的巴西球隊比賽。攝於2010年9月6日。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在鄰近亞馬遜河入海口的巴卡雷納體育場,別名「瓦格納的愛」(Vagner Love)的里貝羅(左),試圖在友誼賽中,躲避巴卡雷納隊的對手。來自貝倫的「北部巨人隊」(The Giants of the North),據稱是世上第一個袖珍人足球隊,多在巴西東北部進行青年友誼賽。攝於2008年4月6日。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印度運動員阿里(左)和摩爾(右),正在貝爾法斯特的瑪麗•彼得斯跑道上,準備進行世界袖珍人運動會(World Dwarf Games)100公尺短跑決賽。這場與世界好手較量的競賽為期一週。攝於2009年7月27日。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世界袖珍人運動會(World Dwarf Games)游泳比賽的選手,該比賽在距離北貝爾法斯特20英里的拉恩休閒中心舉辦。攝於2009年7月28日。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人們總是低估我,而這更加激勵我。」
身高135公分的史萬森(Jahmani Swanson)球技精湛,號稱袖珍人的麥可•喬丹,目前效力於由矮個子所組成的職業籃球隊「紐約塔」(New York Towers)。他在採訪中表示:「你不能將天生的身高視為缺點,因為別人就是期待你這樣想。你必須善用你所擁有的,並讓它成為你的動機、你的推進器。我敢跟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人說:『你一定做得到(你想做的事情)。』」

來自小個子鬥牛士(Los Enanitos Toreros)的奧斯瓦爾多•埃爾南德斯(Osvaldo Hernandez)表演鬥牛。小個子鬥牛士是6名來自尤卡坦的喜劇演員所組成的團體,他們穿越墨西哥,散播快樂給觀眾;發揚源於西班牙的鬥牛傳統。數百年來作為賣藝者的「袖珍人」(Little people),因為身高歧視,被傳統鬥牛及許多日常行業拒絕在外。該場鬥牛與傳統不一樣的地方是:沒有任何動物會受傷,並以小牛取代一般尺寸的公牛。攝於2011年5月29日。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自由摔跤選手馬特(底部右)與隊友迷你馬特,為洛杉磯瑪雅劇院的「LUCHA VaVOOM秀」表演,慶祝五月五日節(Cinco de Mayo)。西班牙五月五日節,是為了紀念墨西哥軍隊在1862年普埃布拉戰役中戰勝法國。攝於2013年5月5日。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在俄羅斯莫斯科賓士時裝週的無國界時裝秀中走秀的侏儒症模特兒。根據官網,設計師Daria Razumihina、Sabina Gorelik、Masha Sharoeva、Albina Bikbulatova、Dmitriy Neu、Oksana Livencova、Miguel Angelo Fernandes Carvalho 、Christine Wolf,共同為侏儒症者及肢體障礙者設計的一系列服裝。攝於2014年3月31日。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Barb跟Chris Kotzian都是軟骨發育不全的侏儒症者,但他們更喜歡被稱為「袖珍人」。他們活躍於美國唯一的侏儒症支持組織「Little People of America」,該組織接納多達200種形式的侏儒症者。圖為掛在Kotzians車庫的老車牌。攝於2010年3月25日,科羅拉多州。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一年級生Adam Kotzian(中間)和他的父母都是軟骨發育不全的侏儒症者,但他的姐姐並不是。Adam Kotzian正在與班上同學一起玩遊戲。攝於2010年3月31日,科羅拉多州。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玻利維亞兒童參加首都拉巴斯廣場的「Day of Short Statured People」慶祝活動。攝於2013年10月25日。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走上星光步道
Tags:
零售業瘋跨域,深耕各式消費者的全零售時代到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Chome 24h購物的Z世代及壯世代的用戶不斷增長,足見PChome 24h購物運用過去幾十年來的網路零售經驗穩紮穩打,以綜合型電商角色分眾溝通不同的消費者,豐富品牌風格調性,也把握客群黏著度。
根據資策會《2021-2022民生消費數據力大調查》報告,2022年零售業在相關服務或產品的投資成長最大,從各個品牌的布局來看,這兩年零售業不斷推出新店型或是跨域結合,不管是原先產業別、市場、線上線下的界線都不斷被消弭,往全通路邁進。
跨產業-從女性搶攻家庭客 寶雅也賣五金、3C!
原先以美妝生活用品在女性市場打出一片天的寶雅,在去年也開始拓展旗下商品及服務,推出主打複合式居家用品的電商平台,更橫跨3C家電,此外更成立Youtube頻道《寶家POYA HOME》教導民眾如何運用商品自行解決居家修繕。

跨市場-個人化需求激增 超商跨足生鮮快商務
看好個人化及小家庭需求,統一超商也開設open now便利快超市,以生鮮為主要販賣品項,擴大肉品、海鮮等生鮮商品,也與旗下foodomo串接外送服務,搶攻市區的生鮮需求,未來更可能複製類似店型更多進入社區。全家便利商店也跟進711開設社區生鮮便利新店型「Famisuper」,選址在台北市大安區及新竹竹北的住商混合都會區。新店型專攻小份量、易保存的生鮮商品,也配合都市生活習慣,包括冷凍法式料理及常溫酒櫃(紅酒、白酒、燒酒……)。另外近期也在板橋開設新店,更針對「快行動」、「懶商機」和「綠生活」等目標開發許多新服務,如首創APP訂便當功能,與在地商圈便當品牌合作,可以到全家取貨現做便當,除此之外也導入保溫餐食智能取貨櫃,讓保溫延長,不用擔心錯過用餐時段。此外也因疫情網購興盛,並開發了EC自助寄取功能,還有雙溫功能,讓民眾可以自助拿取包裹,減少等待時間。生鮮快商務市場越來越熱,零售商們也前仆後繼投入,紛紛針對都市型態消費推出新模式。

跨線上線下-疫情渴望接觸 電商開店平台協助開拓全通路布局
電商開店平台shopline近期在台北誠品生活南西店開設實體概念店,集結30間人氣電商品牌,推出三個月快閃實體店,並根據不同波段推出不同主題,如第一波毛孩超市以寵物用品及品牌為主、第二波潮時尚伸展台以穿搭潮流品牌為主,第三波則以城市野餐為主題,販賣戶外露營野餐用品。此外各檔期也與公益團體合作,並搭配社群活動獲得IP贈品,企圖吸引更多消費者上門。一般消費者對於電商購買的疑慮就是沒有辦法接觸到實品,Shopline的做法幫助電商品牌有實際接觸到消費者的機會,開發更多的消費者,對於品牌和電商平台而言是雙贏。
大型電商平台穩紮零售經驗 深耕跨域消費者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統計,電商市場的銷售成長率又優於整體零售業,原先以3C商品打下電商版圖的PChome 24h購物,近年來也不斷深耕各類消費者市場,根據內部觀察,35-44歲的消費者躍升為今年消費最活躍的族群,年成長率近30%;18-24歲Z世代也有明顯成長,年成長率近20%,2022年整體消費者結構年輕化。掌握這些趨勢,PChome 24h購物也在接下來的檔期調整策略,深耕跨域消費者。以往用首創分會場的情境式購物吸引消費者,今年五月檔期又再進一步讓分會場界限消失,以不同角色類型的媽媽區分,給予消費者送禮建議,從3C到美妝通通都有,集結不同品類商品,在會場內也藉由產品跨域來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520」5月20日檔期也將目標受眾擴及到所有想表達愛的對象,以柔性訴求來溝通跨域消費者,不同於過往市場單純向女性或媽媽背景的消費者喊話,有機會持續提升新客群。

除此之外,PChome 24h購物今年也特別與皓式宅食工作室跨域合作,推出「藍帶主廚到你家」饗宴料理餐盒,讓消費者在今年母親節不用冒著疫情的危險出門慶祝,在家也能享受星級料理,滿足高消費族群的精緻味蕾。另外,也推出「Lofi Mom」特別企劃,將媽媽的叨念聲如「出來吃飯!」、「又把家當飯店!」等熟悉的語句融入chill beats中,搭配日系動畫並結合母親愛用好物進一步呈現商品,嶄新的跨域行銷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在這些操作下,PChome 24h購物的Z世代及壯世代的用戶不斷增長,足見PChome 24h購物運用過去幾十年來的網路零售經驗穩紮穩打,以綜合型電商角色分眾溝通不同的消費者,豐富品牌風格調性,也把握客群黏著度。
無論是實體或是電商起家的零售業不斷在嘗試跨域,提供更多通路和服務,未來的全零售時代將會提供消費者什麼樣的新局面,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章內容由「爆米花數位」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