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小川洋子《小鳥》選摘:大家又想起「小鳥叔叔」的時候,他已經死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原文書名「ことり」不直接寫成漢字「小鳥」,是因為故事裡藏著一樁懸案、一個悲傷的謎團。小川洋子透過《小鳥》裡尋常卻奇異的人物,細細描摹出人心旮旯的幽微,留下陰翳之美的繚繞餘音。
文:小川洋子(Ogawa Yōko)
小鳥叔叔過世的時候,遺體和遺物都依照那種情況下的規定,俐落地處理完畢——也就是無依無靠的人死後過了幾天才被人發現的情況。
急救隊員、警察、民生委員、町內會會長、公務員、淸潔工人、看熱鬧的人。各式各樣的人輪番前來,做好各自該做的事。有人搬運遺體,有人調配消毒液,有人翻找信夾裡的明信片,找尋聯絡線索。就連看熱鬧的人群也恰如其分,喧鬧不休地聊起了傳聞,多少消除了現場瀰漫的陰沉氣氛。
多數人對於小鳥叔叔都不太熟悉。就算有過幾面之緣,也沒人和他有過親近的交談。這麼多人造訪小鳥叔叔家,這還是第一次。
發現遺體的,是前來收報費的人。他看信箱裡塞滿了報紙,覺得可疑,從門口沿著庭院繞往屋子南側時,見到小鳥叔叔就倒臥在敞開的起居室窗邊。
遺體微微腐爛,但生前沒有痛苦掙扎的痕跡,甚至看起來像是很安心地緩緩躺下來休息。他穿著一身平常的襯衫和長褲,弓著背躺在地上,雙腳微彎。唯一令圍觀群眾感到吃驚的,是他緊抱著一個竹製鳥籠。鳥籠裡那隻小鳥安分地站在棲木的正中央。
「是鳥啊。」
率先開口的,是身為第一發現者、基於責任留在現場角落觀看情勢發展的那個收費員。照理說,小鳥叔叔家裡就算有小鳥,也不足為奇,但眾人因為他這句話而猛然一驚,臉上的表情彷彿有生以來首次目睹「鳥」這種生物般。
是一隻能夠輕鬆藏在掌中的小小鳥兒。飼料盒空空如也,卻不顯虛弱的模樣,還偏著頭打量現場的人們。在死者手臂的環繞保護下,牠沒半點不安之色,骨碌碌轉動著黑眼珠。羽毛微帶黃綠色,但色調柔和,看不出搶眼的花紋,只能用「小鳥」來稱之,除此之外,毋需任何其他詞彙來補充說明。
經過半晌的靜默,警察高高抬起鳥籠,就像要拿來遮擋從庭院射進的陽光般。小鳥振翅拍了二、三下,雙腳抓向鳥籠側面,旋即又回到棲木上。底部堆積的乾燥鳥糞和脫落的羽毛也一同飄落。儘管沐浴在陽光下,牠的羽毛依舊是那低調的色澤。
不久,牠發出急促的「啾啾」叫聲,接著是一陣出人意表的鳥囀,傳遍四方。在場眾人皆望向籠內。就像要確認那傳遍庭院每個角落、猶如淸澈小溪般的聲音,是否眞是眼前這個小生物所發出般,靜靜凝睇著牠。
小鳥持續引吭長鳴。牠彷彿相信,只要繼續鳴唱,那不知何時喪命的死者將就此復活。
警察之所以打開籠門,或許是因為那聲音太過淒美,聽得如痴如醉,就此鬆懈了緊繃的神經。也可能心生錯覺,以為自己能用雙手輕輕承接這樣的聲音。不管原因為何,只見下一個瞬間,小鳥飛出籠外,在遺體上方盤旋一周後,從窗口離去。誰都來不及阻擋。
不久,相關工作重新展開,現場恢復喧鬧。由於飼主已死,也無法可施;動物回歸大自然是理所當然的,再怎麼說,畢竟是鳥,能在天空自在飛翔,是無比幸福的事。人們各自在心中低語。警察為了不讓人注意到他的處理失當,改寫起文件內容。
半晌過後,庭院角落再次傳來鳥囀,但是對眾人來說,那只是一個遙遠的聲響,就像是自己聽錯了一樣。沒人知道那小鳥是一隻綠繡眼。
人們之所以稱他「小鳥叔叔」 ,與鳥籠裡的綠繡眼毫不相干。早在飼養綠繡眼之前,他已照料附近一家幼稚園裡的小鳥將近二十年之久。沒人拜託他這麼做,完全是當義工。就這樣,不知不覺間他成了小鳥叔叔。
他固定在孩童上學前、放學後,或是假日,才會出現在幼稚園的鳥屋前。他不擅長與孩子相處。
他投入的心力遠超過單純來園裡打發時間的程度,那嚴格的態度近乎修行。首先,他會從倉庫裡搬出桶子、長柄刷、畚箕等各種用具。盡是一些用舊了的工具,但他維護得很周全。鳥屋共有兩座,小的養了一對烏骨雞,大的鳥舍則是一些觀賞用的小鳥。他總是先從烏骨雞那兒做起,因為要是之後再打掃,烏骨雞就會鬧脾氣,發出「唧——唧——」的怪叫聲,喧鬧不休。
曬乾鋪地上的稻草、淸理糞便、淸洗水盒、更換飼料。這些步驟他已嫻熟,一氣呵成,不會有多餘的動作。烏骨雞同樣也記住了這些步驟,在鳥屋門打開的同時,兩隻雞會從小鳥叔叔腳下溜過,在外頭玩沙浴,然後在庭園裡蹓躂,看準他更換新鮮飼料的時間,再回到鳥屋裡。就算小鳥叔叔沒出聲叫喚或是發出信號,他和這對烏骨雞之間同樣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
另一座鳥舍就更天眞可愛了。小鳥頻頻高聲鳴唱,來回飛舞,甩動尾羽,啄著鐵絲網歡迎他的到來。有虎皮鸚鵡、橫斑鸚鵡、雞尾鸚鵡、櫻文鳥、肉桂文鳥、十姊妹。不時因為自然死去或是屬性不合的問題,而有種類或數量的變化。但對於小鳥的挑選和採購,小鳥叔叔向來沒有任何權限。他只是一個照顧鳥兒的人。
不論是飼料盒還是水盒,小鳥叔叔都淸洗得無可挑剔。只要他拿起長柄刷刷洗地板,園長甚至擔心他會不會一刷就沒完。在沒半個學童的庭園裡,就只聽得見刷洗聲和水流聲,小鳥的鳴唱與這個節奏相互重疊,有如唱和般。他弓著背,視線就只落向腳下,儘管濕了褲腳,飛沫濺向臉上,也毫不在意。他氣息平穩,雙眸淸澄。原本想早點洗去髒汙的念頭已飛到九霄雲外,不知不覺間成了冥想和祈禱。小鳥有時在他頭上飛舞,有時停在他肩上,發出更高亢的鳥囀,為小鳥叔叔獻上祝福。
Tags:
菸品陳列不納管加熱菸載具,恐成新興菸品管理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健署承諾要處理新興菸品亂象、保護國人健康,但在母法公布之後,各項子法卻草率無章、用詞定義不明,現在加熱菸菸彈與載具又未一致管理,將來稽查恐出現「看得到卻管不到」的問題。
在今年2月15日總統公告「菸害防制法」以來,國健署陸續預告修正多項配套措施,除了「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辦法」之外,還有2月24日同步發布的「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菸品尼古丁焦油含量檢測及容器標示辦法」、「菸品資料申報辦法」等,預告期同樣縮減至7天。跨黨派立委也在3月2號的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中,再次質疑衛福部如此匆促預告為圖利菸商,並要求應召開全台公聽會、落實本土健康風險評估。立委林為洲甚至於臉書表示,薛瑞元部長已口頭允諾,法案預告期過了還是可陳述意見,他很樂意協助大家送件。
載具不受販賣場所限制 民團憂心成吸睛工具
在「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中,要求業者不能行銷加熱菸之「載具」,但未限制不得行銷「載具品牌」,引起各方譁然。專家示警,國健署承諾要處理新興菸品亂象、保護國人健康,但在母法公布之後,各項子法卻草率無章、用詞定義不明,現在加熱菸菸彈與載具又未一致管理,將來稽查恐出現「看得到卻管不到」的問題。
不同於傳統紙菸,要吸食加熱菸,必須以加熱菸載具搭配菸彈一起使用。菸防法修法期間,國健署就曾因僅將載具視為一般3C產品、不與菸彈共同納入健康風險評估,而飽受各界批評。儘管後來國健署改變立場、納管載具,然預告的「管理辦法」中,仍未將載具菸品納入管理對象。以管理辦法第五條為例,規定「菸品展示,不得以電子螢幕、動畫、移動式背景、聲音、氣味、燈光或其他引人注意之方式為之」,但是因為加熱菸載具不屬於「菸品」,所以並不適用此一條例。
這意味著在新版的菸害防制法正式上路之後,只有販賣菸彈的場所會受到規範,而載具則可以在任何實體店鋪、網路上,以任何手法為其廣告、宣傳、行銷,甚至成為推廣加熱菸的手段和工具。簡而言之,未來超商可直接陳列載具販賣,讓未成年消費者得以輕易接觸、購買。

針對新興菸品對未成年者所造成的潛在危害,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我認為這次修法,應該是要以保護未成年的孩子們為前提。我們這一代,或者上一代吸食傳統紙菸的人,基本上會願意去嘗試新興菸品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他們都習慣傳統紙菸了,新興菸品對他們沒有吸引力。但是孩子們不一樣,他們的好奇心、對新事物的新鮮感、同儕之間的誘因,這一切都有可能提高未成年者去嘗試加熱菸、電子煙的可能性。但現在我們的新法完全沒有起到保護、預防的作用,真的很令人憂心。」
日韓不納管加熱菸載具 青少年使用率暴增
以日本為例,2016年,加熱菸載具的使用在日本開始普及。三年後的2019年,日本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加熱菸載具市場之一,其中約有20%的吸食者年齡在20歲以下。根據日本醫學研究機構的數據,在2019年,加熱菸載具的使用在青少年之間呈現爆炸性增長,而且日益趨向年輕化,同年有逾1200例因加熱菸載具使用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其中不少是青少年。
在韓國,加熱菸載具的普及也帶來了類似的問題。據韓國疾病管理本部的數據,自2018年以來,由於加熱菸載具的使用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在該國激增,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截至2020年,韓國有約40%的加熱菸載具使用者年齡在20歲以下。韓國疾病管理本部也指出,由於加熱菸載具的健康風險和成癮性,青少年吸食加熱菸載具將導致將來的健康問題。
加熱菸載具管理不同調 可能加重地方違規稽查、業者等各方負擔
菸害防制檢舉項目分11大類,包含販賣菸品之方式、菸品容器之標示、促銷菸品或為菸品廣告、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營業場所為促銷或營利目的免費供應菸品、未滿18歲吸菸、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者、於禁菸場所吸菸、禁菸場所未設置明顯禁菸標示或供應與吸菸有關器物、於非吸菸區吸菸、室外吸菸區標示及設置。在販賣場所稽查上,皆針對「菸品」本身,加熱菸載具卻不受此限,未來可能形成「一(加熱)菸兩制」情形。
根據聯合報報導,菸防法查緝多仰賴縣市衛生局人員來進行,且過去查緝違規情形不普及。董氏基金會主任林清麗表示,如果將載具比照菸品管理,地方衛生局稽查人員即可比照菸品管理來執法,但現在加熱菸跟載具定義不同,執法面更增難度;民眾難以確保購買地點是否合法;網路購物難控管,要限制未成年不能購買更難以落實。
黃正銘理事長更進一步質疑,縮短公告期限、倉促實施新法,如果已成既定事實,那麼政府稽查人員對於稽查的標準、措施,甚至這些菸彈、載具品牌的辨識,都做好訓練了嗎?能真正的從源頭為人民把關嗎?如果載具又不納管,誰知道當它跟菸彈結合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有人能負責嗎?
為民眾健康站出來,菸防團體、朝野立委呼籲政府落實本土菸害管控
有鑒於載具不落實管理,將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深遠影響,同時加重稽查難度,遺害深重,民間反菸團體屢次向國健署提出建言,卻得不到回應。因此,由170個團體組成的台灣拒菸聯盟也再次呼籲,懇請出身公衛界的行政院陳建仁院長出面阻止,不要讓明明是吸食加熱菸必要元件的載具,被當成單純的3C零件來另外管理。
雖然菸防法配套法令預告期已過,但推動反菸不遺餘力的林為洲委員,日前公開表示將繼續將為大家的陳述意見送進衛福部,同時呼籲政府應立即查緝現在市面上這些未經健康風險評估、違法的新興菸品。除此之外,國健署草擬的健康風險評估漏洞百出且未召集專家討論,他認為衛福部應立即召開北、中、南、東至少四場公聽會,蒐集各方意見作為修法參考。陳椒華立委也在質詢薛瑞元部長時提到,現在的健康風險評估根本是紙上談兵,並且提出要有「本土健康風險評估」的訴求。
新版菸害防制法即將上路,但仍然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和挑戰。在可見的將來,除了期待政府願意為了保障公眾的健康和利益,繼續強化反菸政策的執行,從立法、稽查、行政措施等多種手段,來限制吸菸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國人也需要更加自覺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認識吸菸危害的認識,提高警覺性,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