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若中國援俄武器將受嚴懲,CNN:美中攤牌態勢迅速惡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CNN指出,這是美國在此問題上對中國最直接的警告,也是布林肯最明確及公開的警告,凸顯美中兩大超級強國間的攤牌態勢迅速惡化。布林肯在哈薩克表示:「中國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問題上不能腳踏兩條船。它不能一方面提出和平方案,同時又助長俄羅斯點燃的戰火。」
(中央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1)日警告,如果中國提供致命武器等援助給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美國將會嚴懲涉及的中國企業和個人,這可能讓中國付出重大經濟代價,在全世界面臨嚴重問題。
CNN指出,這是美國在此問題上對中國最直接的警告,也是布林肯最明確及公開的警告,凸顯美中兩大超級強國間的攤牌態勢迅速惡化。
布林肯在哈薩克表示:「中國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問題上不能腳踏兩條船。它不能一方面提出和平方案,同時又助長俄羅斯點燃的戰火。」
美國官員近10天來一直警告,情報顯示中國正考慮提供俄國致命武器等援助,招致北京當局憤怒回駁,凸顯兩國早已惡化的外交關係,正受幾乎每日爆發的新危機搖撼,從最近的偵察氣球爭議至再度燃起的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病毒源頭爭論。
昨晚,白宮給政府機構30天的時間,來確保聯邦設備和系統中沒有中國影音分享應用程式TikTok,而眾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今日將召開成立後首場聽證會,就此啟動為期兩年的選擇性與中國「脫鉤」籌畫行動。
布林肯表示:「我們確曾非常明確警告中國提供此類援助的影響和後果。」他指的是本月18日於慕尼黑安全會議場邊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會晤,以及去(2022)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峇厘島會談。
他表示:「譬如說,我們不會猶豫鎖定違反我們制裁或參與支持俄國戰爭行動的中國企業或個人。」
新的對抗,以及美中兩軍在亞洲日益升高的緊張關係和兩國為台灣日趨升溫的僵持局面,正使長期醞釀、一度僅是理論上的超級強國對立戲劇化,突然間成為日常現實。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美眾院金融委員會通過3項挺台法案;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首次聽證會登場,關注焦點一次看
- 「間諜氣球」美中關係緊張之際,美國4眾議員抵台拜會立法院與張忠謀
- 美軍8天內擊落4個不明飛行物:它們都是氣球嗎?是否有可能來自外星人?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圖解】在台灣,等一項癌症救命新藥需要等上超過700天,而日本最快只需要60天!台灣人,你真的有「命」等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等一項救命的藥物,需要多久時間?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健保正式給付生效,如癌症創新新藥等重大疾病藥物,平均需等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日本,則是60-90天內。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生了病,想要用到新研發的救命藥物,病人需耗時等待。台灣人,真的有「命」能等嗎?
2022年中,余苑綺因癌症過世,不僅讓演藝圈許多粉絲與親友不捨與難過,也讓許多同是癌症病友的患者與家屬,感到忐忑不安。余苑綺從2014年罹患直腸癌後,立委余天耗費數百萬就為替女兒挽命,甚至四處奔走希望爭取美國最新的抗癌藥物,可惜最終未能等到就已離世。
看得到卻用不到的救命新藥

事實上,類似遺憾在台灣時有所聞。即使國外屢有救命新藥問世,台灣人卻不一定能使用得到。根據數據顯示,在日、韓、以色列、加拿大等11個高所得國家中,台灣的肺癌存活率在高所得國家排名倒數第四,只有日本的一半;攝護腺癌存活率為倒數第一、乳癌倒數第二,胃癌則輸日本、韓國。若以平均餘命來看,台灣也比日本短少三年。
國人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等指標,落後其他國家,健康投資不足也是一大原因。若與鄰近的日本比較,日本整體醫療支出佔整體GDP比例為11%、其中強制性醫療保險支出8.3%、藥費支出2.3%,而台灣則是6.1%、3.5%、1.2%,三者占比皆低於日本。
慢性病、罕見疾病甚至是現今新興癌症治療趨勢,如免疫療法、精準醫療等,亟具突破性、療效更佳的治療,在健保資源有限下,被限縮給付,導致病人只能自力救濟,自掏腰包使用。

為什麼新藥新科技導入台灣那麼難?

健保業務也包含引進新藥及新科技,但為什麼仍讓新藥新科技導入受阻?首要原因就是健保財源不足,進而排擠新藥引進。雖然每年的健保預算相較25年前開辦時的2000多億元,已成長到8000億元,但醫療費用年年成長,仍跟不上如雨後春筍增加的治療項目。台灣整體藥費支出早已偏低,新藥預算更是嚴重不足,不但零成長,甚至還負成長。
財務衝擊下,造成新藥給付審理流程頻頻卡關,許多國外原廠新藥因台灣議價空間小,使得引入時程拉長、健保給付條件越趨嚴格。許多效果良好的藥品,卻因支出費用高,在健保現有預算限制下,只得限縮藥品的給付範圍,讓可使用的病人族群也連帶限縮。
無法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的台灣

新藥納入給付前都得先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意即評估新藥引進是否具有成本效益,但常常因財務衝擊大,在醫療科技評估(HTA)這關就被擋了下來。依據2019年藥品查驗中心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顯示,僅3成癌症患者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給付。
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減少延長生命機會,也讓台灣用藥標準大幅落後先進國家。根據統計,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入健保給付生效,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平均審查需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的日本,則是在60-90天內。
尤其,相較於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適應症,台灣健保給付的藥品適用範圍,因為預算相對限縮,僅部分適應症可以納入健保,未納保之適應症的病人必須自救苦等審核通過。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患重大疾病,可能只有三個殘忍選擇:一是使用既有治療控制病情苦等新藥納保;二是賣車賣房自費使用藥品換取生命延續;三若金錢耗盡最後只能放棄治療。反觀日本,新藥給付不僅時間快速,甚至是依照仿單所有的適應症都給付,民眾可以使用到依照仿單給付的最新藥品。
環環相扣下,台灣標準治療早已和國際嚴重偏離。政府對於台灣醫療政策要有前瞻性的思考,應全面檢討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新藥預算以加速新藥新科技納入給付,為台灣民眾謀求新藥可近性及最佳醫療選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