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文化下的技藝學習:世界各地都有廚藝學校,為何選擇到法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因為日常生活中對於法國當地飲食的了解和探索也是他們會選擇到法國學習「法式料理」和「法式甜點」的原因。料理和甜點的製作技術是構成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既然是屬於文化的一部分,僅是對於技術和知識的了解是不夠的。他們仍需要去了解法國飲食背後的精神和哲學。
而在訪談對象的挑選上,為了能了解當今幾所主要招收外國學生的法國廚藝學校是如何規劃課程,將法式料理及甜點的技術、知識和哲學教授並傳遞給學生,所以盡可能地當今有招收或是有接收外國學生就讀的每間學校都至少訪問到一位學生。除了訪談之外,也積極地參與受訪者在法國求學時的日常生活活動,藉由參與觀察得知他們在生活中是如何討論及展現學習的成果和對於法式料理和甜點的看法。
附帶說明:根據訪談的結果和有關於法國廚藝學校的相關資料,目前到法國學習廚藝的台灣學生大多選擇就讀巴黎藍帶廚藝學校(École du Cordon Bleu Paris)、巴黎貝魯耶美食學校(École Gastronomique Bellouet Conseil)、歐洲專業烹飪中心(Centre Européen des Professions Culinaires〔CEPROC〕)、巴黎斐杭狄高等廚藝學校(Ferrandi Paris)、法國雷諾特廚藝學院(École Lenôtre)、保羅博古斯廚藝學院(École de Cuisine de l'Institut Paul Bocuse)及麗池廚藝學校艾斯考費耶(École Ritz Escoffier)。因此,在選擇研究對象時,也以這幾間學校的學生作為主要訪談目標。
就像最一開始提到,法國廚藝學校學習是不同於一般餐飲界常見的由師徒制和職業學校培養廚師的方式,其獨特性,尤其是「短時間」這個特色,也吸引到不同群體的學生前往就讀。依照所訪問的55位受訪者,了解他們的學經歷背景後,可以發現以下三點特色,而這些特色也說明了這些學生與一般餐飲界廚師或甜點師的差異:
- 學歷多為大專以上,且非就讀餐飲相關科系。
- 前往法國學習廚藝的年紀大多介於25-30歲之間(因為大多是在大學畢業後才前往就讀)。
- 極少數在前往法國之前有在餐飲業工作的經驗。
這些受訪者的背景也凸顯出他們一般餐飲從業人員(尤其是廚師、甜點師)大多是從13、14歲就開始其職業生涯有所差異。即使在現今各國將廚藝教育被納入正規教育後,從高中開始就讀餐飲科系的學生也從15歲開始接觸有系統的餐飲知識和技術教學,並且藉由實習擁有在業界工作的經驗。另外,極少數在前往法國前有餐飲業工作經驗,就代表他們之前並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餐飲訓練,意謂廚藝學校必須在課程中讓他們得以從無到有了解及認識廚房工作的規定和料理的技術與知識。另一方面,對於台灣學生來說,法式料理及甜點又是與自身飲食文化全然不同的飲食系統,他們如何在短時間內了解並熟練相關的知識與技術是我想要了解的核心。
廚藝學校上課方式
根據廚藝學校的課程安排,他們大多必須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早上一進到學校之後就必須一直待在學校中直到下午或是晚上,跟隨校方課程的安排進行實作課程或是理論課程。平均一天上課時間至少八小時以上。由於料理和甜點對於實作技能的強調,而實作課程便是協助學生學習和熟悉各項技術的主要方式,所以學生們對於不同廚藝學校所提供的實作課程的授課方式和教學品質會有多方的比較,也是他們在選取就讀學校的重要篩選標準。
因此,他們會在意在實作課中可以練習到多少菜餚或甜點、上實作課同時有多少學生一起上課、廚師的教學方式、廚房的器材設備等,並且都希望可以獲得最佳的學習環境。經過訪談,除了藍帶之外,大部分的學校上課方式都是一班學生(大約十位)跟隨一位廚師直接在廚房(或是甜點所稱的實驗室)中進行教學。以下提供斐杭迪(Ferrandi Paris)國際班的料理課程說明廚藝學校在課程進行和運作的方式,以了解學生是如何在充實的課程安排下,短時間學習各式與法式料理相關的知識、技術和文化。
由下表斐杭迪法式料理班2012年兩周的課程規劃中,可以得知課程的安排是從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早上到晚上,並且有時甚至需要在廚房工作到半夜(例如3月21日)。此外,也可以了解到課程是以一個一個的主題任務做規劃。像是表中的「實習廚房午餐」及「實習廚房晚餐」,是指料理課程的學生必須藉由準備斐杭迪所設置的實習廚房的出餐以熟悉廚房工作的流程。在每一次的出餐任務中,同一班的學生會被分成不同組別及職別,達成在實習餐廳出餐給一般消費者的任務。
組別的分配是以法式廚房,也是一般西式廚房的配置來安排。通常會分成前菜組、肉組、魚組及甜點組,當然編制人數越多的廚房其分組會更細,可能會再加上備料組、醬汁組等。職別的分配則是源自於法國大廚Georges Auguste Escoffier(1847-1935)所建立的廚房職別制度。一般來說法國廚房的人員配置為主廚(chef)、副主廚(sous chef)、部門主廚或小組長(chef de partie)及廚助(commis),另外還有學徒(apprenti)及實習生(stagiaire)。
經過多次在實習廚房的出餐經驗之後,學生就可以了解在實際的廚房中是如何掌控出餐時間以及人員的管理。因為每一次的實習廚房任務,教導他們的廚師都會將學生再次打散分組,讓每位學生在每次都可以接觸到不同組別及職務的工作。例如:一位學生被分配到的職務是副主廚(sous chef)及部門主廚(chef de partie)的話,他在該次的實習廚房任務就必須下指令給他所隸屬組別的廚助們以完成該組別所需要出餐的菜餚。這樣的練習對於他們之後實際到廚房工作是相當有幫助的。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