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談《日麗》「同志片」爭議:華麗辭藻堆出來的駢文就能稱作影評嗎?

談《日麗》「同志片」爭議:華麗辭藻堆出來的駢文就能稱作影評嗎?
Photo Credit: 東昊影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向來以寫作能引起爭議或共鳴為動力。前陣子我寫了關於《日麗》的影評,確實有點挑釁。「同志片」三字在標題,我們都知道可能引起爭議。而作為一個男同志,從小到大聽人罵「偏差」的次數,大概跟被早餐店老闆娘叫「帥哥」無異。面對這個雞爪也能捧成雞腿,每部電影都值四到五顆星,無差評的藝文評論環境,想到就又好笑又好氣。明明這圈子產值那麼低,結果大家還要互相排擠。更慘的是整個圈子多數人寫不出新意,品質良莠不齊也沒人在乎沒人理。

在我們詭異的「國文教育」下,多數人就是患了吃到好吃粉圓,也只會重複說「哇這個吃起來很Q」的語言貧瘠的病,需要更華美的文字來標新立異過過乾癮。基於能豐富語言美學這點,我毫不懷疑其他人拓展出文化評論「散文式美學」的重要性。

我只是想說,現在的現實環境,就是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在寫這種影評,實在不缺我這筆。基於分工原則的比較利益,我選擇往別的方向開創可能性。我就不懂,難道台灣人的集體感受力,真的有差到聞到的東西是花還是屎,也需要一百個人用一百零一篇駢文來指引?(看我還能押韻就知道我其實是笑笑的說並沒有在生氣)

另一種常見批評,是有過度以導演為中心的「作者論」嫌疑。我想說冤枉,這實在是稱呼的難題。大家都知道製作團隊每個人對最終成品都有不同重要性:有人號稱名導,實際上都是監製主導;有些大導,攝影和剪接背後都笑他根本不懂電影怎麼搞。

也有演員抱怨,要是真的什麼都得照著編劇不食人間煙火的「非人話」台詞念,或聽某些導演「這裡哭出來」「那裡大聲點」的指令硬演,最後就大家死一片。有點理想的編劇,也不願意自己心血,被出了錢但沒sense的人指指點點。最後成果變成那樣,背後辛酸誰人解。

而回頭看《日麗》,很明顯編劇兼導演的重要性就是多了點。不說編導,改口主創,「支語」糾察隊又會衝出來打臉。這題還請各位不吝指教怎麼解。

我心目中理想的「電影研究」和「電影評論」典範,本來就不是用些華麗辭藻抒發個人心境的作文比賽而已。我自己通常比較喜歡的,是能否拆解創作者是以什麼手法設計,才讓觀眾在此時此刻會抱持哪種特定的猜疑或情緒。最重要的永遠是觀點與獨到見解。

所以,看完電影感動到哭,寫自己「不禁潸然淚下」,說是心得的話也沒人會介意。要自稱「研究」或「專業影評」,好歹就也說說在劇情和表演外,打動你的那場戲,前後怎麼接、鏡頭擺得近或遠、有沒有音樂催落去逼你哭醜了臉,諸如此類的基本cue點,才是我心目中理想評論的重點(當然,你也可以對「影評」有不同想像,前述純粹我個人觀點)。

偏偏就有很多「專業影評」對此視而不見,沒事就愛在那邊扯幾句,原意是什麼都搞不懂的巴塔耶。

(btw,我很推最近剛看完的《漫畫原來要這樣看》、《漫畫原來要這樣畫》、《漫畫原來還可以這樣看》三冊。我覺得這是不限漫畫領域的文化愛好者,絕對都能從閱讀中享受學習樂趣的經典。)

日麗_劇照3
Photo Credit: 東昊影業

第三大題:申論題(40%)​

每次有什麼熱門話題,都會有人以「作文大賽」比擬,諷刺大家的評論形式和大意千篇一律,頂多換句話說而已。累積起來的文字,就構成了ChatGPT。

不信,看我在ChatGPT輸入以下指令:「請以比較具有文藝氣息的語氣,寫一篇說明《日麗》是一部看不太懂,但是蠻好看的電影的影評」,結果跟台灣許多影評,和期末報告的相似程度大概有87%像?同樣句子形容《日麗》或「田麗」好像也沒問題(有人還記得田麗?)

333698740_243212034713971_27527263235463
Photo Credit: 蘇致亨

問題絕非ChatGPT。關於ChatGPT,近期聽到最合我意的短評,來自某老師(且讓我姑隱其名)說的:看到很多同事在討論如何禁止學生用ChatGPT,都想說,各位同行是不是搞錯問題?擔心學生前,不是應該先擔心自己?明明最可能先被ChatGPT拆穿的,是為師者不願承認許多以往的教學、測驗和研究方式有何問題能改進。

想像再過沒多久,就有個對ChatGPT毫不陌生,更沒倫理禁忌的世代。一旦摸透這技術,或許她們會更快看穿:哪些哀嘆一代不如一代的,骨子裡就是個食古不化的北七,或其「高見」不過就是東抄襲西抄襲,說話「嚎洨」如同 ChatGPT:資訊停在某個年代以前不更新、不懂裝懂聊什麼都先胡謅兩句。只要你是肯付費的大爺千金,哪怕是誰,要我扮貓扮狗當你的小僕人都可以。

平穩清楚的文字,已經可以由ChatGPT翻譯。我已經有點警覺,若不想被代替,就要找出屬於自己的「聲音」。所以文學譯者除外,其他愛拖稿,外文好但中文爛的真的要小心。大概再沒多久,我們就會被ChatGPT世代淘汰換新。出版社編輯也省得輕鬆,不用發到雷包譯者後還得自己吞下去默默修訂⋯⋯

​這就是ChatGPT的基本運算說明。更多狂想或許可以讀讀賀景濱。我只是不爽那些享受過時代便宜紅利就不思進取,結果自己現在不上不下,所以對別人開始有新想像就抱持「唱衰主義」的北七。大家如果都不想指出那些「弄臣偽善的新衣」,最後結果就是所有人慢慢變成一堆處理速度比電腦還慢的劣配版肉身GPT。

我還是相信,多數人都有最基本的良知、判斷力和學習適應能力。世界很大,也不用自己想太多太害怕,站得住腳的,就別擔心有什麼「大老」有條件能搞死你。還活得下去,有些案子大不了不接沒關係。

至於那些會跟著酸吳淡如,但自己其實也還不會用ChatGPT和Midjourney的長輩們(including me),建議我們還是趕快學習。早點理解這些新技術該怎麼互相適應,找出幾種真正能幫大家往最終目標前進的學習、工作和創作倫理。

對著別人出申論題的人,應該畏懼的,是自己有沒有本事,看出誰才是真材實料地有想像力,哪一份回答純粹只是不同指令變形下的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