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The Startup Wife》:當科技逐漸取代宗教,將商業世界元素發揮到極致的警世寓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1世紀科技哲學主宰人類思維,科技巨頭統治世界,新創的熱潮從矽谷吹起,並如野火蔓延至全世界。AI預計也會影響往後的文學創作,新生代的英語作家將如何以文學應對科技的鉅變? 值得拭目以待。
近期關於AI的議題討論得沸沸揚揚,ChatGPT回答人類問題時的精準度令人驚豔,它還會進行過往人類以為電腦無法做到的事情,從事需要創意的藝術創作。這項發明有可能顛覆既有的職業框架,淘汰可自動化的職業,並產生新的職位需求。科技的進步是把雙面刃,若應用得宜,即可提高造福社會;但若使用不當,或許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在文學創作領域,已經有許多國內外作家針對此議題進行發想,思索科技將如何影響未來世界?
本文要分享的書籍叫做《The Startup Wife》,作者Tahmima Anam是一位中生代的知名英國小說家,她有入選英國《Granta》文學雜誌2013年第四屆最佳新生代英國小說家的殊榮,她的作品也有獲得幾個獎項的肯定。Anam的出生背景很特別,她是孟加拉裔的英國人,她的父親是一位孟加拉很有影響力的記者兼媒體人,1991年時孟加拉民主轉型時,創辦了最有影響力的全英文報紙,被譽為孟加拉的《紐約時報》。她父親曾在聯合國工作十幾年,派駐過巴黎、紐約、曼谷等地,所以當Tahmima Anam出生後就跟隨家人四處漂泊,她在訪談中說小時候很討厭這種游離的感覺,每當交到好朋友就要分別,不斷重複循環,但她說長大後回望,這些經驗確實塑造她現在的模樣,進而影響她跨文化的創作。
Anam 1975年出生於一個知識階級的家庭,因此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在美國讀大學,倫敦讀碩士,最後在哈佛大學取得人類學博士,並於2007年出版小說處女作《A Golden Age》,以1971年孟加拉解放戰爭為背景,又以其祖父母的回憶為基礎,記錄這場使孟加拉主權獨立的戰爭。Anam接著再以孟加拉為主題寫了兩本書《The Good Muslim》(2011)和《The Bones of Grace》(2016),被稱為孟加拉三部曲,這一系列也成為英語讀者認識孟加拉的必讀作品。2021年Anam睽違五年推出新書《The Startup Wife》,中文可譯為《新創之妻》,探討一位女性創業家在新創圈所經歷的故事。
Anam在哈佛就學時認識他的先生,他原本預計要當中國哲學教授,結果他開發了一個音樂app,後來在倫敦成立一間音樂新創公司並擔任CEO。Anam除了寫小說,也跟著他意外地投身商業世界,擔任公司的董事。Anam因緣際會之下成為新創人妻。21世紀科技哲學主宰人類思維,科技巨頭統治世界,新創的熱潮從矽谷吹起,並如野火蔓延至全世界。她決定參照自身的經歷寫成第四部作品。
《The Startup Wife》的主角是一位女性軟體工程師Asha Ray,她是一位孟加拉裔的美國人,本書亦隨處可見孟加拉的文化元素。她在中學時瘋狂迷戀校草Cyrus Jones,但當年並沒有擦出什麼火花,兩人畢業後即失聯。Asha接著一路念到MIT博士學程,卻在某次中學老師的葬禮上跟Cyrus重逢,並且驚訝地發現兩人其實人生軌跡有不少重疊。在葬禮上,Cyrus感性地拿著麥克風對著聽眾分享他對老師的感念,眾人不禁潸然淚下。
Cyrus雖然沒有接續正規教育,他卻將精力花在宗教研究上,他對於世界各地、古今中外的宗教儀式、文化、典籍、符碼、象徵、文學……等瞭若指掌,他是一本移動的宗教學百科全書,他也有一個神奇的魅力,就是能夠統整這些知識,把它寫成文章,或直接即席發揮,在各種宗教場合發表演說,所有人都會因為他的演說而情緒澎湃,彷彿著了魔一般。他的朋友暱稱他為傳道士,因為他可以跨宗教「佈道」: 在基督教堂裡引述聖經,在佛教寺廟吟唱佛經,在清真寺娓娓道來先知的明訓……諸如此類儼然傳教的演說。
Asha和Cyrus的重逢非常戲劇性,兩人乾柴烈火,立刻決定步入婚姻!對於Asha保守的孟加拉家庭來說,這個轉變非常突然,認為她不該為愛沖昏頭。小倆口開始過著甜蜜的婚後生活。在某一次機緣之下,小倆口決定試著結合兩人的專長,由Asha寫一個社交媒體app——We Are Infinite,簡稱為WAI,發音為WHY。WAI由Cyrus提供淵博的宗教知識進行機器學習,WAI可以在去宗教化的前提下,為使用者產出類似宗教的儀式。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輸入「北歐、加勒比海盜、祖靈崇拜、貓咪」這四個關鍵字,電腦就會自動參照各自的文化意涵,產生一個拼貼版的儀式。試著想像一下,先唸一段北歐神話的咒語,接著戴上海盜的骷髏頭戒指,對著貓咪圖騰膜拜。WAI上線後立刻爆紅,使用者瘋狂分享各式各樣的儀式,有的使用者說非常感謝開發者,因為他是一位無神論者,突然遭遇喪子之痛,他將兒子最喜愛的東西輸入app,依照這個儀式圓滿的陪伴兒子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人類在科技革命以後,以人為本位,科技逐漸取代宗教,到了資訊化的21世紀,基本上宗教的影響力已不若往昔,人們的精神世界少了皈依,某種程度轉而仰賴科技來填補空白。因此很多心靈應用程式應運而生,試圖以科技解決一切人類的問題。Asha和Cyrus原本只是出於好奇嘗試,沒想到WAI一夕爆紅,成為世界上最多使用者的社交應用程式。
Tags:
菸品陳列不納管加熱菸載具,恐成新興菸品管理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健署承諾要處理新興菸品亂象、保護國人健康,但在母法公布之後,各項子法卻草率無章、用詞定義不明,現在加熱菸菸彈與載具又未一致管理,將來稽查恐出現「看得到卻管不到」的問題。
在今年2月15日總統公告「菸害防制法」以來,國健署陸續預告修正多項配套措施,除了「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辦法」之外,還有2月24日同步發布的「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菸品尼古丁焦油含量檢測及容器標示辦法」、「菸品資料申報辦法」等,預告期同樣縮減至7天。跨黨派立委也在3月2號的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中,再次質疑衛福部如此匆促預告為圖利菸商,並要求應召開全台公聽會、落實本土健康風險評估。立委林為洲甚至於臉書表示,薛瑞元部長已口頭允諾,法案預告期過了還是可陳述意見,他很樂意協助大家送件。
載具不受販賣場所限制 民團憂心成吸睛工具
在「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中,要求業者不能行銷加熱菸之「載具」,但未限制不得行銷「載具品牌」,引起各方譁然。專家示警,國健署承諾要處理新興菸品亂象、保護國人健康,但在母法公布之後,各項子法卻草率無章、用詞定義不明,現在加熱菸菸彈與載具又未一致管理,將來稽查恐出現「看得到卻管不到」的問題。
不同於傳統紙菸,要吸食加熱菸,必須以加熱菸載具搭配菸彈一起使用。菸防法修法期間,國健署就曾因僅將載具視為一般3C產品、不與菸彈共同納入健康風險評估,而飽受各界批評。儘管後來國健署改變立場、納管載具,然預告的「管理辦法」中,仍未將載具菸品納入管理對象。以管理辦法第五條為例,規定「菸品展示,不得以電子螢幕、動畫、移動式背景、聲音、氣味、燈光或其他引人注意之方式為之」,但是因為加熱菸載具不屬於「菸品」,所以並不適用此一條例。
這意味著在新版的菸害防制法正式上路之後,只有販賣菸彈的場所會受到規範,而載具則可以在任何實體店鋪、網路上,以任何手法為其廣告、宣傳、行銷,甚至成為推廣加熱菸的手段和工具。簡而言之,未來超商可直接陳列載具販賣,讓未成年消費者得以輕易接觸、購買。

針對新興菸品對未成年者所造成的潛在危害,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我認為這次修法,應該是要以保護未成年的孩子們為前提。我們這一代,或者上一代吸食傳統紙菸的人,基本上會願意去嘗試新興菸品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他們都習慣傳統紙菸了,新興菸品對他們沒有吸引力。但是孩子們不一樣,他們的好奇心、對新事物的新鮮感、同儕之間的誘因,這一切都有可能提高未成年者去嘗試加熱菸、電子煙的可能性。但現在我們的新法完全沒有起到保護、預防的作用,真的很令人憂心。」
日韓不納管加熱菸載具 青少年使用率暴增
以日本為例,2016年,加熱菸載具的使用在日本開始普及。三年後的2019年,日本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加熱菸載具市場之一,其中約有20%的吸食者年齡在20歲以下。根據日本醫學研究機構的數據,在2019年,加熱菸載具的使用在青少年之間呈現爆炸性增長,而且日益趨向年輕化,同年有逾1200例因加熱菸載具使用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其中不少是青少年。
在韓國,加熱菸載具的普及也帶來了類似的問題。據韓國疾病管理本部的數據,自2018年以來,由於加熱菸載具的使用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在該國激增,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截至2020年,韓國有約40%的加熱菸載具使用者年齡在20歲以下。韓國疾病管理本部也指出,由於加熱菸載具的健康風險和成癮性,青少年吸食加熱菸載具將導致將來的健康問題。
加熱菸載具管理不同調 可能加重地方違規稽查、業者等各方負擔
菸害防制檢舉項目分11大類,包含販賣菸品之方式、菸品容器之標示、促銷菸品或為菸品廣告、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營業場所為促銷或營利目的免費供應菸品、未滿18歲吸菸、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者、於禁菸場所吸菸、禁菸場所未設置明顯禁菸標示或供應與吸菸有關器物、於非吸菸區吸菸、室外吸菸區標示及設置。在販賣場所稽查上,皆針對「菸品」本身,加熱菸載具卻不受此限,未來可能形成「一(加熱)菸兩制」情形。
根據聯合報報導,菸防法查緝多仰賴縣市衛生局人員來進行,且過去查緝違規情形不普及。董氏基金會主任林清麗表示,如果將載具比照菸品管理,地方衛生局稽查人員即可比照菸品管理來執法,但現在加熱菸跟載具定義不同,執法面更增難度;民眾難以確保購買地點是否合法;網路購物難控管,要限制未成年不能購買更難以落實。
黃正銘理事長更進一步質疑,縮短公告期限、倉促實施新法,如果已成既定事實,那麼政府稽查人員對於稽查的標準、措施,甚至這些菸彈、載具品牌的辨識,都做好訓練了嗎?能真正的從源頭為人民把關嗎?如果載具又不納管,誰知道當它跟菸彈結合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有人能負責嗎?
為民眾健康站出來,菸防團體、朝野立委呼籲政府落實本土菸害管控
有鑒於載具不落實管理,將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深遠影響,同時加重稽查難度,遺害深重,民間反菸團體屢次向國健署提出建言,卻得不到回應。因此,由170個團體組成的台灣拒菸聯盟也再次呼籲,懇請出身公衛界的行政院陳建仁院長出面阻止,不要讓明明是吸食加熱菸必要元件的載具,被當成單純的3C零件來另外管理。
雖然菸防法配套法令預告期已過,但推動反菸不遺餘力的林為洲委員,日前公開表示將繼續將為大家的陳述意見送進衛福部,同時呼籲政府應立即查緝現在市面上這些未經健康風險評估、違法的新興菸品。除此之外,國健署草擬的健康風險評估漏洞百出且未召集專家討論,他認為衛福部應立即召開北、中、南、東至少四場公聽會,蒐集各方意見作為修法參考。陳椒華立委也在質詢薛瑞元部長時提到,現在的健康風險評估根本是紙上談兵,並且提出要有「本土健康風險評估」的訴求。
新版菸害防制法即將上路,但仍然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和挑戰。在可見的將來,除了期待政府願意為了保障公眾的健康和利益,繼續強化反菸政策的執行,從立法、稽查、行政措施等多種手段,來限制吸菸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國人也需要更加自覺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認識吸菸危害的認識,提高警覺性,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