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先說說該菜單的優點,Toyz在影片中強調製作速度上升,讓人力成本極大化,降低成本,這點菜單上可清晰看見,他把產品「原料」極限的縮小,這十分有利提升效率,給予正面鼓勵,但提升的效率,可能彌補不了因「高銷售杯數」所需額外增加的人力支出成本。
文:吳博元(飲饗力餐飲顧問、執行長)
拾汣茶屋:解析Toyz行銷包裝下的商模閉環不全及缺陷
身為一個資深從業者,終於看到茶飲或是咖啡的產業討論,進入到人民的商業討論範圍,且還是從如此「頂流」的YouTuber發起的討論,倍感欣慰(?)。
先聲明!我是完全反對吸食毒品的,甚至我覺得Toyz本人就不配擁有媒體資源去做宣傳,但大家也知道台灣媒體業沒什麼道德標準。
但我是支持該品牌的出現的,因為多品牌的競爭,才會讓消費者成為最後的贏家!
但該品牌模式是否經的起市場驗證,還需要時間來觀察。希望大家用理性、不引戰態度,Peace & Love。
今天就來簡單分析該影片中提及的運作模式,分成兩點來進行討論。
No1:用茶飲「革命」包裝情懷,將社會「悶經濟」作為共感營造主軸
這點真的很聰明,但必須說,革命情懷的力道,可能遠遠不足小確幸的心理需求。如今可支配消費比例下降、經濟下行、物價上漲情況加劇,這點將會存在反效果。
消費者喝的高價格茶飲,絕大部滿足空缺的心理需求,而並非剛性生理需求;辦公室揪團消費,主管請客,生日請客,都是環繞在心理帳戶的填補。
這就是為何這麼多頂流的茶飲店,都會非常在意品牌軸線與IP結合,因為「非剛需」之茶飲,在台灣人的文化中,早就變成另一種社交飲品。
而剛需的日常茶飲呢?
是的,已經有平價且穩定的大品牌盤踞了這部分市場。
要比低價好喝,其實都有可以對標之品牌,甚至便利超商的茶飲(這是同功能性取代商品)嚴格來說也需要加入討論。
而Toyz團隊非常聰明,選擇避開多做討論,避免失焦,讓民眾的風向,營造成「舉著茶飲價格太高之旗幟」,對現有品牌發起挑戰。
再者,產品的變化與軸線基本上都是以對標為主題,在現在已經高度細化之競爭中,沒有特色軸線的茶飲品牌,是很難在市場上存活的,這點從過往許多高流量明星開店可以得到驗證,最近的Joeman小七聯名商品也同步驗證了此脈絡。
No2:營運的商業閉環缺陷風險,成本與人力維持會面臨巨大挑戰
先說說該菜單的優點,Toyz在影片中強調製作速度上升,讓人力成本極大化,降低成本,這點菜單上可清晰看見,他把產品「原料」極限的縮小,這十分有利提升效率,給予正面鼓勵,但提升的效率,可能彌補不了因「高銷售杯數」所需額外增加的人力支出成本。
簡單的依據他影片內的數據計算,整體菜單毛利率67%(假設已含包材成本),然後再依照過往經驗推算出營業配比,就會初步生成本文的數據圖片。

等瘋狂期之後沈澱下來,非常理想的狀態下,假設每天好天氣,每天都是上班日,都還有1000杯,測算如下。從帳面上看起來的確是可以賺錢的。
且若以簡單裝潢的話,回收成本的時間並不算太長,是合理的時間範圍。以上都是假設消費者黏著度極高,且都不去喝其他品牌的狀態下,茶飲的烏托邦品牌,可能就是這樣設定的(笑)。
但拾汣茶屋直接忽略掉一個大環境問題:
員工的在職穩定性&缺工窘境
是的,沒錯,就是員工。
同樣差不多的薪水,在大品牌每天輕鬆處理400杯,還是要有壓力匆忙處理1000杯的數量跟壓力?
只要是正常打工仔,應該都選得出來,是前者。
況且我們現在是用日均杯數再討論問題,而高峰餐期的工作壓力是比離峰的還要高上許多,甚至很多員工是經過一次高峰製作期就直接提離職的。
這也是非常多看似賺錢的店,最後卻以收場告終的主因之一。
因為整天會累死,還不見得可以穩定賺錢。
再來講講除了人力之外的硬性成本問題。
培訓、行銷、研發,採購系統,各項後勤設定,上述基本支出跟建立,如果要用心做的話,都需要佔據公司營業額17~20%,如果原料基本疊價只疊了20%,那我敢說,供應鏈這端壓力會非常的大,尤其現在高通膨以及物流費用一直再增加,這比例的疊價是很難以支撐總部的。
之後的故事,大家就可以自行延伸了:
總部支援不足導致管理不周,督導不嚴格,加盟主不滿,活動力道弱,產品特色不強等,導致品牌持續衰退,然後退場。
從心而論,我是非常支持這樣的嘗試的,畢竟有好的良性競爭品牌,消費者才會是最後的受益者。
Peace。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丁肇九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