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5000天後的世界》:25年以內,科技四巨頭GAFA將被取代

KK《5000天後的世界》:25年以內,科技四巨頭GAFA將被取代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科技記者大野和基和服部桂訪問凱文・凱利對於5000天後的想法,整理成這本科技預測。KK預測人工智慧、擴增實境、加密貨幣將成為未來引領潮流的關鍵,糧食、交通、金融、能源與教育等領域也將迎來革命性的變動。

文:凱文・凱利(Kevin Kelly)、大野和基(Kazumoto Ohno)、服部桂(Katsura Hattori)

【科技四巨頭沒落以後的世界】

二十五年以內,科技四巨頭將被取代

創立Amazon的傑夫.貝佐斯曾說,「亞馬遜有朝一日會倒閉」。科技四巨頭約莫二十五年內會被取代,不再像現在氣勢如虹,龍頭寶座將拱手讓人。只不過,還要過一百年才會退出市場吧?雖然西爾斯百貨公司破產了,其後被收購,也依然尚未退出歷史舞台。西爾斯約二十年前已經非百貨業龍頭了,不過一直留在市場內。

有鑑於此,雖然我認為Amazon會一直存續到二十年後,進入下個世紀之前或許就消失無蹤了。由於那是巨大無比的企業,因此唯有一部分伺服器將被保留下來。

Facebook只有一個實體,因此其地位搖搖欲墜吧?而Google由於太普及了,我不認為會消失。不過縱使Google現在的搜尋功能被保留下來,擴充實境中的搜尋功能或許將由其他企業一肩扛起。總之在一、兩代之內,科技四巨頭的地位將拱手讓人吧?

除了Amazon,另外三間企業沒有聘僱許多員工。這種做法的公司,每個員工都是高收入,這種狀態會持續下去,也將逐漸成長吧?也有人說,如奇異公司產生雇用機會,是大企業的義務,是件好事,但我覺得正好相反。雇用需求不用供過於求。

機會隨處可見,各種形式的雇用型態都是有可能的,因此一間企業旗下有許多員工並非上上之策。人員一多,就變得難以改變企業文化,每個人獲得的利益就會逐漸下降,因此我認為減少員工也是不錯的做法。

現在,成長茁壯宛如詛咒本身般,社會潮流反對變得巨大。不過我的想法不同。在網路上,龐大的現象極其自然,愈龐大則愈能幫助他人。倘若維持現狀不變,也挺令人傷腦筋的。

大企業會被將來茁壯的公司取代,那間公司又被下一間公司取代。不過在這些公司支配的期間,將形成有益於消費者和開發者等相關人士的環境。

況且正因為巨大,也擁有可能性。假如想前往月球,得在巨大的體系下製造大型火箭才行。建設太空站或者防止地球暖化,也必須建設大型設施。因此最近「反對巨大化」的潮流是不對的,缺乏大組織的幫助,就無法擬定更宏大的計畫和更加遠大的目標。

這種大組織以人類的力量支撐,必須成為可維持環境學或生態學的優良組織。大組織可成為好組織,亦可能成為差勁的組織。

對於科技四巨頭的規範毫無意義

如我方才所述,巨大科技企業壟斷被視為問題,而對於這些企業,以後的規範和限制似乎會更加嚴格。不過,許多人沒有察覺,然而規範大企業的結果,反而更加強化他們的力量了。結果,競爭企業變得無法予以抗衡。這是因為雖然大企業能夠負擔因規範而產生的成本,不過小公司無法這麼做。

規範對消費者而言是件好事,不過對競爭企業沒有好處。日後數位業界的規範會被強化,然而結果僅讓大企業勢力茁壯,無法抑止他們。

規範對新創企業打擊重大。譬如為了應付歐盟的GDPR(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規範)會耗費極大成本,企業不會積極應對。不過Facebook或Google有充足的資金,因此可以支付遵守規範的金額,屹立不搖。另一方面,對於新創公司是無法負荷的沉重負擔,競爭力會被削弱。

意即,在競爭這件事中,可說規範反而會讓壟斷狀態更加惡化。至今為止,擔憂的事情為壟斷狀態會導致產品價格之類的提升,損害消費者權益,不過現在的壟斷狀態,由於網際網路效果,不會危害到消費者。相對的,所有物品變便宜,消費者可獲得好處。現在壟斷狀態下令人掛念的問題並非消費者,而是競爭,規範其實讓競爭狀態更加惡化。

規範是為了讓一切變得公平而制定的,主要是為了保障消費者。原本應為促進競爭而訂定的規範,在這種問題上卻顯得模糊不清。

確實,或許有某種創新規範可以保證競爭條件也說不定。一九七○年代議論紛紛、全球最大的電話公司AT&T的拆分,原本是為了提升競爭而做的,實際上這個決定可說促進了競爭。

轉換電信公司可保留電話號碼的電話號碼可攜服務,也是為了促進競爭。只要其他電信公司提供的服務也能使用自己的電話號碼的話,就能簡單更換手機電信公司。因為以前必須更換電話號碼,因此沒有人會換到其他電信業者,而這種規範則讓新的競爭誕生了。

因此,有些規範確實能夠幫助競爭。不過,至少在美國,壟斷這種思維是適用於消費者的。因此我們必須轉換發想,思考競爭本身帶來的壞處呢。也就是說,得重新定義壟斷這個詞。

然而,美國法務部對於數位業界市場,開始調查Facebook、Google、Amazon等是否做出違反競爭狀態的行動。政府關於競爭法的行動總是慢一拍呢。政府是在無可挽回才第一次展開行動。也就是說,事到如今已經不需要出手干涉了。

現在發生的壟斷是暫時性的現象。由於新科技擴增實境出現了,因此不會發生太久吧。雖然現在發生「自然壟斷」(比起多間企業生產,一間企業生產要更有效率的場合,會自然發生壟斷),卻不會長久下去。而一般而言,美國政府產生興趣,都是在尖峰期過後呢。

下一個趨勢開始發生,驅逐統治上一代的東西,如智慧型手機般的產品取代占據了新時代的位置,要花個十年。微軟和AT&T的動向也花費好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