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想「湊免運」?為什麼「免費」總是讓我花更多?|又!賈芯文S2EP16

忍不住想「湊免運」?為什麼「免費」總是讓我花更多?|又!賈芯文S2EP16
Photo Credit: TNL / 鄭宇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們會忍不住湊「免運」的原因,或許可以用「零元效應」和「支付的痛苦」兩個因素來解釋。「支付的痛苦」在心理學上指的是「會阻止人們完成購買行為」的心理不適,白話來說其實就是「付錢的痛苦感」。而「零元效應」則是當一項物品或服務從「要付費」變成「免費」的時候,就會大幅增加人們對這個物品或服務的需求。

文:蕭汎如

節目意見募集中。歡迎點進問卷給我們一些建議。

你曾經為了湊免運,而額外購買商品嗎?這種為了湊免運而買的行為,不僅超過原先的購物規劃,甚至會不小心買了不需要的東西而造成浪費。到底「免運」這兩個字有什麼魔力,讓人願意多花錢來達到門檻呢?

「支付的痛苦」讓人不願為服務或產品額外付費

也許有兩個原因,可以解釋大眾願意多付錢湊免運的行為。第一個原因,是「支付的痛苦」。「支付的痛苦」在心理學上指的是「會阻止人們完成購買行為」的心理不適,白話來說其實就是「付錢的痛苦感」。不管這項服務或產品,是不是非常有價值,一旦講到要付錢,消費者可能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太樂意要「為特定的服務」付費。

例如:理性上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支付運費就可以享受更快更可靠的物流。但是在心理上,人們可能還是覺得運費是「額外的」支出,認為自己選擇在網路上買東西的原因,就是因為網路消費比直接到實體店面購買,可以享受更多折扣。要是還要額外加上運費,多少都會讓人有些不太甘心。因此就會選擇——與其為看不著、摸不到的服務付費,這幾十塊運費,倒不如換成多買一個實際存在、可以用的東西來的划算。

「零元效應」會大幅增加人們對物品或服務的需求

第二個讓人想湊免運的原因,可以透過「零元效應」來解釋。什麼是「零元效應」呢?根據研究,當一項物品或服務,從「要付費」變成「免費」的時候,就會大幅增加人們對這個物品或服務的需求。比如說,同樣都是降價1塊錢,商品價格從1元降到0元,絕對會比從2元降到1元更有誘因。由此可見,「免費」對人心具有非常強大的額外拉力。所以如果遇上免費產品或服務,例如「免運活動」的時候,消費者內心就會開始說服自己,應該要為了避免損失而湊滿金額,而忽略免運的缺點和成本。結果很多人都是收到包裹之後才發現,為了湊免運而多買的商品,大部分都是不必要的東西,不僅增加預期之外的花費,也額外增加不少家裡的倉儲成本。

既然「支付的痛苦」與「零元效應」會讓我們在購物時,會因為不甘心或是想搶便宜而忍不住湊免運,那我們到底要怎麼幫助自己精準、理性、冷靜的消費呢?

其實,「等待」可能是個不錯的方法。下次購物時,讓商品在購物車多放兩天,等心中的衝動退去,再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那些東西,讓自己可以減少衝動消費。特別我們常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想利用網購來紓壓一下,下次就可以先放購物車,但晚一點下單,因為在強烈的情緒作用下,可能會讓我們做出更多非理性的選擇。

再來,建議大家可以事先列出購物清單,當需要的、想要的物品都分別列出的時候,購物時就可以更妥善分配購物車,讓購物金額可以符合你的預期,如果真的需要湊免運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這份購物清單,去選擇那些你本來就想需要、但還沒買的日常用品,避免臨時為湊而湊、反而買了完全不需要的商品。

延伸閱讀

影片參考資料

責任編輯:陳韻安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