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指揮中心:3/20起確診輕症免隔離,教育部建議師生在確診5日內不要到校

疫情指揮中心:3/20起確診輕症免隔離,教育部建議師生在確診5日內不要到校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羅一鈞說明,n為10天,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非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安心外出

(中央社)睽違1159天,COVID-19輕症強制隔離將走入歷史。指揮中心今(9)日宣布,預計自3月20日起取消輕症隔離等7項防疫措施,維持4項醫療相關政策,調整死亡喪葬慰問金及關懷金適用對象。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在2020年1月15日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採確診強制隔離至今,輕症強制隔離將在3月19日走入歷史,睽違1159天。

指揮中心:5+n改0+n,取消強制隔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宣布,如疫情穩定,自3月20日起輕症免通報、免隔離,由5+n改0+n,取消強制隔離,改採自主健康管理。

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說明,n為10天,建議有症狀時在家休息,避免非必要外出,無症狀或症狀緩解(退燒至少1天)後可安心外出,並配合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陰性,或發病/採檢陽性滿10天,外出時請全程佩戴口罩,具重症風險因子者儘速就醫,及時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0+n自主健康管理屬於指引性質,無罰則。

至於中重症通報部分,羅一鈞表示,由「確診均通報」改為「併發症(中重症)才須通報」,COVID-19檢驗陽性,且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COVID-19相關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醫事人員才須通報。

根據指揮中心規劃,將取消「輕症強制隔離」「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居家照護對象)開立」「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0+7)」「輕症通報、提供確診數位證明」「確診者簡訊、自主疫調回報」「居家照護遠距諮詢」「確診死亡個案遺體儘速火化」等7項。

至於醫療端經醫師評估及符合病例定義者,仍維持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公費清冠一號、住院需採適當防護措施、住院者開立隔離治療通知書。

喪葬部分,將調整死亡喪葬慰問金及關懷金的適用對象。

勞動部:適用普通傷病假

勞動部保險司長陳美女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說明,勞保傷病給付依規定為被保險人住院診療、無法工作,導致薪資短少,自不能工作第4天起可請領。

陳美女指出,過去因COVID-19被劃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原則以醫院收治,因此適用;後來隨疫情變化,指揮中心為維持醫療量能,將輕症患者改至集中檢疫所、加強型防疫旅館收治,後又改為居家照護,因勞工工作確實受影響、且仍在接受醫療照護,因此函釋為都可以適用勞保傷病給付。

陳美女表示,若20日起不強制確診者隔離,進行居家照護,僅採取自主健康管理,就不會符合勞保普通傷病給付「住院」的給付要件;勞動部將配合指揮中心指引,再行調整相關規定。

陳美女說,勞保被保險人因感染COVID-19請領傷病給付件數,自民國109年起統計到今年3月1日止,共已逾171萬件,總給付金額超過新台幣47億元,相較往年每年約10萬件請領件數大幅增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0+N各類對象適用假別,其中勞工適用普通傷病假,且0日及次日起5日內不得扣發全勤獎金。

羅一鈞說明0+n各類對象適用假別,共分5大類,其中軍職人員適用假別為病假(無不利處分);公務人員適用假別為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之病假不列入年度病假日數計算及考績等次考量)以及居家辦公。

教師如無法居家辦公或線上教學,可請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之病假,不列入學年度病假日數計算及成績考核之考量,其所遺留課務由學校協助排代並支付鐘點費)。

至於學生適用假別為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病假不列入出缺席紀錄),家長可請防疫照顧假;勞工的適用假別為普通傷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不得扣發全勤獎金)。

此外,羅一鈞指出,在請假依據上,建議認快篩陽性證明(如照片)即可,不須要求出具醫師開具的診斷證明,請假相關作業細節,依目的主管機關規定辦理。

教育部:確診次日起5日內在家自主健康管理

教育部隨後發布新聞稿指出,考量學校多為近距離且群聚型活動,建議師生在確診的0日及次日起5日內,在家自主健康管理,不要到校上課、上班。

教育部隨後以文字回應媒體,解釋指揮中心今天發布的自主健康管理指引屬「建議性質」,教育部給各校的指引也是「沒有罰則」的建議性質。但為保護師生健康及校園安全,仍請遵守上述「建議」。

教育部提到,師生確診次日起第6日,即可到校上課;如果第6日仍快篩陽性並有症狀,取得醫師證明後仍可請假,一樣不列出缺席紀錄,家長也可申請防疫照顧假。

教育部也提醒,按照指揮中心建議,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有症狀時在家休息,如果有外出與入校的必要時,請全程佩戴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上週(3/3到3/9)平均每日新增1萬609例COVID-19確定病例,其中為1萬439例本土個案及170例境外移入;另上週平均每日新增研判52例死亡。新增病例較前一週呈下降趨勢。另新增檢出37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33例本土個案及4例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說明,全國COVID-19本土新增病例數持續下降,中重症數及死亡數雖於高點後下降,惟人數仍多,持續呼籲長者等重症高風險族群疫苗接種與及早用藥,並監測防疫措施鬆綁後對疫情影響及變異株變化。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防疫逐漸穩健開放,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BF.7、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效力,請民眾一起參與「疫苗加一」活動,提升預防保護力,安心恢復正常生活。另亦提醒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配合各項防疫規範,並建議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