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源頭爭議:過去曾發生過哪些致命的實驗室洩漏事件?

COVID-19疫情源頭爭議:過去曾發生過哪些致命的實驗室洩漏事件?
實驗室神秘洩漏的事件肯定是有可能發生的,但這是否就是COVID-19疫情在中國最初爆發進而導致全球大流行的源頭,還是說它是自然地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則仍然未有定論(圖為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資料照片)。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致命的病毒從大城市市中心的實驗室裡被釋放出來的事過去曾有過,而當中最危險的一次莫過於天花。一般相信,在1977年徹底絕跡之前,該病毒單在20世紀就奪去了3億人的性命。

近日,美國聲稱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最有可能是來自中國政府控制的實驗室,再度引發關於三年前開始的全球大流行疫情源頭的爭論。

2018至2021年間擔任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的羅伯特.雷德菲爾德博士(Dr Robert Redfield)在周三(3月8日)向美國國會小組表示,他相信COVID-19病毒很可能是中國實驗室意外洩漏的結果。

他的觀點與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此前的說法一致。後者曾接受美國電視台《福斯新聞網》(Fox News)訪問表示:「聯邦調查局評估全球大流行疫情源頭已有一段時間,最有可能的是一次潛在的實驗室事件。」

很多科學家都指出,沒有證據顯示病毒是從實驗室洩漏,其他美國政府機構則得出各自不同的結論。

於是,對於疫情爆發的源頭並無共識——即使在美國政府內部也是如此——但是一種病毒要從實驗室裡洩漏出來的難易程度如何?這種事情以前發生過嗎?

致命爆發

是的——致命的病毒從大城市市中心的實驗室裡被釋放出來的事過去曾有過——而當中最危險的一次莫過於天花。

一般相信,在1977年徹底絕跡之前,該病毒單在20世紀就奪去了3億人的性命。

這解釋了為什麼在1978年8月,英國伯明翰大學的40歲醫學攝影師珍妮特.帕克(Janet Parker)忽然確診時,會引起如此大的恐慌。

「那是一種令人聞風喪膽的疾病;當時的恐慌不止於伯明翰,在政府內部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都對它的出現感到恐慌。」阿利斯泰爾.蓋德斯教授(Prof Alasdair Geddes)說。他在當時疫情爆發時是東伯明翰醫院的傳染病顧問。

天花是傳染性疾病,感染者的死亡率約為三分之一,當時該大學的實驗室正在進行相關實驗。

帕克女士到底是如何染上天花的?這一問題從來沒有得出過完整的答案。

一份政府報告指,病毒的傳播必然是三種途徑之一——透過氣流、人際接觸或者與受污染設備的接觸。

經過一系列的隔離措施,當時除帕克女士以外,唯一染病的就是她的母親。

帕克女士死了,她的母親則從輕微感染中康復,然而這次爆發還是帶走了另外兩條人命。

她77歲的父親弗雷德里克(Frederick)在隔離期間死於疑似是由女兒染病造成壓力而引致的心臟病發;還有亨利.貝德森教授(Prof Henry Bedson),當時伯明翰天花實驗室的主管,在此期間自殺了。

最高安全級別

美國亞特蘭大的疾控中心是世界頂尖的實驗室設施之一,圖為美國總統拜登到訪期間的照片。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美國亞特蘭大的疾控中心是世界頂尖的實驗室設施之一,圖為美國總統拜登到訪期間的照片。

事件發生後,當局重新評估實驗室再度發生洩漏的風險,同時也採取行動減少存放病毒的地點數量。

1979年的世衛組織協議下,官方存放天花活病毒樣本的地點只剩下美國亞特蘭大的疾病控制中心和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地區的俄羅斯國家病毒和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這些是作為世界最好且最安全的實驗室被選中的,但是它們也出現過令人擔憂的事件。

2014年,美國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沒有恰當地對正在實驗當中的炭疽病菌進行活性削減操作,幾乎將數十人置於險境(最終沒有人染病)。

2019年,俄羅斯國家病毒和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一次氣爆,炸飛了一幢樓的窗戶,令一名工作人員嚴重燒傷,被送至重症監護病房。不過,當局稱,事件中沒有發生生物污染事件。

致命失誤

A brain scan showing part of the brain highlighted yellow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普恩蛋白可導致庫賈氏病,能對大腦造成破壞——這張掃描圖片當中的黃色區域就是受感染的部分

另一些高度設防的實驗室,也發生過造成工作人員和附近民眾感染的事件。

在法國,一名科學家被一種設備割傷10年後死亡,令全國收緊相關的安全措施。

那是2019年,33歲的埃米莉.賈梅因(Émilie Jaumain)死亡,因為10年前她曾被暴露於傳染性的普恩蛋白(Prion)之下,該病毒可令牲畜感染狂牛病(BSE)和令人類感染庫賈氏病(CJD)。

儘管當時意識到她有可能被感染,但是醫生卻沒有疫苗或者醫療方法來治療這種病。

中國西北城市蘭州的一個生物製藥廠,則曾因失誤導致超過1萬人感染一種危險的病原體。

當時在製造布魯氏菌病疫苗的廠區,有人使用了過期的消毒劑處理廢氣。

這使得病菌傳播給了附近一家研究機構的工作人員,之後又傳染給了城市內和數千人。

雖然該病很少致命,但卻會產生像流感一樣的症狀,從而導致長期問題——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都曾將這種病菌發展成生物武器。

當時數以千計的人需要接受醫療救治,隨後亦獲得賠償。

這些事例絕非罕見,還有很多其他錯誤都曾導致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受到實驗室感染。

神秘的洩漏

還有一些事例,是疾病從實驗室裡洩漏出來,但是原因從未得到確定。

2021年,台北一處設施的工作人員在研究病毒期間感染了COVID-19。

調查發現,該實驗室的監管「不夠嚴密」,但是卻從未確認過問題出在哪裡。

有猜測指,原因可能是在實驗室裡吸入了病毒,或者是卸下防護裝備的先後順序出錯導致。

實驗室神秘洩漏的事件肯定是有可能發生的,但這是否就是COVID-19疫情在中國最初爆發進而導致全球大流行的源頭,還是說它是自然地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仍然未有定論。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