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面試時說自己興趣是「學習」的,可能會是最先被刷掉的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會跟你講我廣泛學習的,通常是不知道怎麼學的人,幾乎是亂轉電視的概念,於是有很高機率是能力平庸的人。既然這情境不是交朋友而是要「找人」,能力平庸的當然就無可奈何了。甚至更進一步來說,能力平庸卻熱愛學習的人,在工作上也常有五個隱憂。
內容口述:張國洋
整理:鐘敏瑜
-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們的Podcast節目《大人的 Small Talk》一起聆聽,在多數Podcast平台(例如 Apple Podcast 或 Spotify )都可以找到
前陣子,我在臉書上po文分享一個想法,那就是作為面試官,如果有個求職者在面試時不斷強調自己「熱愛學習」,我有很高的機率會把他刷掉。
這篇文一發出,很多人就來問我這是為什麼:「一個人如果熱愛學習,不就代表他是個很積極、正面的工作夥伴嗎?Joe,為何你還要把他刷掉呢?」
我這麼說的原因,很多人都想不太明白,也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打算直言不諱地分享背後原由。
其實是這樣的。一般而言,那些廣泛學習的人不外乎兩種類型:一種是他能力很強,所以一直有學習的習慣,另一種則是他能力很平庸,所以一直學習,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強項。
這兩種人除了能力,還有一個差異,那就是前者往往不會把「我是個廣泛學習的人」、「我熱愛學習」這種話掛在嘴邊。
比方說Bryan,他也看很多書、上很多課,可是如果我問他興趣,他絕不會說他的興趣是學習、更不會說他喜歡廣泛學習。他會講一個明確的興趣,或是跟我講最近看了哪本書、上了什麼課很有趣。然後我們會聊其中值得聊的細節,他會有他目前研究的心得與觀點,而不是只是空泛地講說:「最近廣泛上了很多課,都很好玩」。
這整個反應,就是差異的關鍵。
這就好似你問同事週日在家看了什麼?若他跟你說:「啊,我就一整天轉電視、廣泛地看了各種節目」。這意思多半就是他其實啥也沒看進去,遙控器亂轉了一整天。
這也是為何超強的人,幾乎很少人會到處跟別人講我廣泛學習。雖然他們確實廣泛學習,但通常不是漫無目的,而是可能先廣又深,最後會研究出一個明確方向。等某件事情摸索的差不多,才又可能拉遠看廣,然後找到另一個值得打擊的點,又一次深入下去。
所以會跟你講我廣泛學習的,通常是不知道怎麼學的人,幾乎是亂轉電視的概念,於是有很高機率是上面提到的能力平庸的人。
既然這情境不是交朋友而是要「找人」,能力平庸的當然就無可奈何了......
甚至更進一步來說,能力平庸卻熱愛學習的人,在工作上也常有五個隱憂。以下,我逐一來說明。
1. 顯然他們不會訂目標
你看到這也許會想,「熱愛學習」和「不會訂目標」有什麼關係?
事實上,一個人就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訂目標、不曉得怎麼做計劃,所以才會任意東摸摸、西碰碰。美其名叫「好學」,但實際上是「缺乏目標」。做為職員,你會發現他們工作上目標掌握度會差,很容易見樹不見林。
跟這樣的人做朋友沒問題,但若是作為工作夥伴,有這種特質的人在工作上對目標的掌握度,往往會比較差。而且,他們常常無法把力氣用在刀口上,不只他們自己困擾,整個團隊也容易跟著受影響。
2. 他們「自我理解」往往不夠
在「熱愛學習」表象下的另一個真相,其實是「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才會想透過大量的學習,找到將來有機會走往的方向。
這樣的人因為對自己的職涯規劃不明確,所以很容易不斷想變換領域。站在公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人其實很難在崗位上穩定且專注發展。
3. 他們的想法容易被世俗影響
一個會沒有方向又把廣泛學習掛在嘴邊,表示他很徬徨,可是又不願講他很徬徨,所以潛台詞是「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可是看電視不好、打電動不好,那我到處學習這總不會錯」。
可是我得說,徬徨時也不表示要亂學習。並不是學習就一定好。但如果容易被世俗影響,表示多半沒有自己的判斷力、沒有看到大局的眼界,很容易人云亦云。職場上就很容易沒有主見、沒有判斷力。哪怕是第一線的執行者,沒有判斷力也是會讓上司頭痛的。
4. 他們很容易自信心不足
坦白說,明明心裡非常徬徨,卻不斷說著「我要努力」的人,大多都是沒有承認現況、沒有發現自己的困境在哪、也沒有找到明確的突破困境方式的。而既然身處困境之中又找不到方法脫出,那麼自信心也就很容易不足。
自信心不足很容易讓一個人「玻璃心」。作為工作夥伴,玻璃心的人很可能會因為旁人的的一個舉動、眼神、甚至只是Email裡的一句回覆而感到受傷,而身旁所有人這時就得花很多時間來關懷他們,甚至後續還得體察他們的小心思,避免再誤傷他們,造成事務溝通或執行上的困擾。
5. 他們通常很寂寞
你看到這也許又會納悶,熱愛廣泛學習跟「寂寞」有什麼關係呢?
一個人之所以熱愛廣泛學習,除了因為徬徨,也可能是想尋找「歸屬感」,讓自己能夠暫時放下心中的不安。
可是,因為自信心不足加上想找尋歸屬感,這些人在職場上可能會非常用力地爭取上級注意,而這麼一來,就可能造成同事間「爭寵」的狀況。這不僅容易大傷團隊和諧,對主管而言,也可能造成潛在的麻煩,應對進退都得煞費苦心。
以上五點,是我很可能將「熱愛學習」的人刷掉的原因。
如果一個人只是能力平庸,那還可以透過訓練來提升;但如果能力平庸,心中又有常有各種小劇場,造成跟主管、同事相處上有問題,那對公司而言就真的麻煩了。在面試階段就先將這樣的人排除,很可能是相對安全的做法。
最後,如果你發現自己在面試也曾經、或者習慣常說自己「熱愛學習」,我也想提供幾項建議。
我在去年製作的【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這門課中,曾經談到一個概念,那就是:想建立自信或增強能力,你該做的絕不是廣泛學習求心安。
因為我們在初入社會的階段,金錢和時間等資源都非常有限,這時候選擇廣泛學習,效率其實是很差的。你可以想想看,多數人投入大量時間做一件事,成果都未必能完美了,更何況是分散資源、東摸摸西碰碰呢?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