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宣布28家入實體清單,中國業者透過第三方「租晶片」繞過制裁發展人工智慧

美國再宣布28家入實體清單,中國業者透過第三方「租晶片」繞過制裁發展人工智慧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美中對抗仍在僵持,白宮不斷擴大出口管制名單,但是中國業者得以簽訂租賃方式突圍,取得大量新進晶片,例如:8塊輝達A100晶片,能以每小時10美元的價格租到。

美中對抗仍在僵持,日前美國商務部(USDC)再度宣布將28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擴大出口管制,並要求荷商艾司摩爾(ASML)停止維修晶片機台。而外媒報導,中國相關人工智慧(AI)業者以租的方式正繞過管制,取得高階晶片。

美國再宣布28家入制裁名單

自從川普(Donald John Trump)政府開始,改變了對中國的態度,一再收緊出口管制,並且發動連續的貿易攻防。今(2023)年3月3日,美國商務部再宣布將28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28家中國業者包含: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BGI)的數家子公司、雲端計算公司浪潮(Inspur)、空運公司全翔國際貨運(AIF Global Logistics)以及一些電子產品公司等。

根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的說法指出,中國業者和伊朗被制裁的公司有往來,而該公司又和位於伊朗的軍隊有聯繫,才會一併被美國制裁。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這一項制裁讓美中關係變得更緊張,而中國日前的「間諜氣球」事件;和近日與歐美國家的對手伊朗、俄羅斯走得很近,種種事件都讓白宮感到不安。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一再重申,這些制裁措施是為了打擊日益上升的中國威脅。

其中,作為下一世代的重要產業人工智慧,成為了美國首要打擊目標。限制高階晶片出口,是美國對付北京當局的利器之一。全球晶片設備龍頭荷商艾司摩爾被要求不得出口設備到中國,且於近日將定案是否擴大到「禁止維修」。

中國業者租晶片突圍發展人工智慧

荷蘭外貿大臣施賴納馬赫爾(Liesje Schreinemacher)告訴英國媒體《金融時報》,目前仍未決定是否允許提供維護服務和更換零件。他說:「細節仍需確定……過去中國向我們提出過要求(出口)……希望不要擾亂全球供應鏈。此外,維護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我們確實很擔心。」

事實上,中國也沒有坐以待斃,中國相關人工智慧業者正積極繞過管制,透過第三方取得美國的高階晶片。《金融時報》直言,這些消息透露了美國出口封鎖仍有漏洞。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業者以雲端供應商,以第三方簽訂租賃協議的方式取得大量晶片。簡言之,以眾多集團子公司為名義,收購、租用高階晶片。例如,受中國政府資助的科大訊飛(iFlytek)正利用租用輝達(Nvidia)的A100晶片的方式突破出口封鎖。

此外,還有3名知情人士向《金融時報》透露,中國人臉辨識大廠商湯科技(SenseTime)持續透過第三方,取得受到管制的零件,並加強發展人工智慧等相關科技。

其中,位於上海的雲端計算公司智星雲(AI-Galaxy)由輝達和阿里雲(AliCloud)前員工成立。智星雲的過去所購入的8塊輝達A100晶片,以每小時10美元的價格對外面的業者出租。這也意味著,美國除非制裁全部擁有先進晶片的中企,否則根本無法徹底杜絕北京發展AI。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