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肖建華、郭廣昌、包凡:那些消失的中國億萬富翁,和收緊的金融監管

馬雲、肖建華、郭廣昌、包凡:那些消失的中國億萬富翁,和收緊的金融監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的不平等現象日益嚴重——據說習近平面臨著來自極左派的壓力,他們希望向黨的社會主義根源靠攏。億萬富翁失蹤背後的謎題,以及外界對中國政府處理商業問題的更廣泛關注,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Bao Fan, CEO of China Renaissance.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億萬富翁包凡是中國知名的投資人和資本中介,以撮合科技巨頭併購聞名

上個月,科技行業投資人包凡失蹤,重新點燃了人們對近期中國一個現象的興趣——消失的億萬富翁們。

華興控股創始人——其客戶包括網路巨頭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被認為是中國科技行業裡巨人般的存在。

包凡案件的走向,有前車之鑒:失蹤幾天後,其公司宣布他「目前正配合國家有關機關的調查」。

跟以往類似案件如出一轍,哪個政府機構正在進行調查、調查的內容,以及包凡的下落,都還沒有明確消息。

在包凡之前,中國商界領袖的消失時有發生,包括阿里巴巴的老闆馬雲。

雖然消失的億萬富翁關注度高,也有一些不太為人所知的中國公民參加諸如反政府或人權抗議活動後失蹤的案例。

包凡的失蹤再次引起人們關注,有觀點認為這是習近平加強對中國經濟控制的方式之一。

在一年一度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際,中國宣布多年來最為重大的金融監管系統改革計劃。

中國將成立一個新的金融監管監督機構,用以監管大多數金融部門。當局表示,這將填補目前由多個機構監督金融服務業的不同方面所造成的漏洞。在中國,金融行業規模達到數萬億美元。


觀察:衡量中國金融改革成功與否的標尺是什麼?

BBC中文記者 陳岩

一個月之前,中國金融領域迎來一項重大改革——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一改實施了三十多年的核准制。一個難得的制度革新,讓金融環境隨之一鬆。

一個月之後,「兩會」上又迎來一項更重大的改革——成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市場環境又為之一緊。

很多觀察者認為,這一改革是為了更嚴密地監管金融服務業。實際上,相比於在產權、外貿,甚至國企等領域的大力改革,中國在金融領域的動作一直慎之又慎。

FILE PHOTO: Paramilitary police officers stand guard in front of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the central bank (PBOC), in Beijing, China September 30, 2022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1978年中國雖然開啟改革開放,但路線搖擺不定,直到1993年的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路線問題才塵埃落定。那一年,中國迎來了一位主導之後十年改革的「經濟沙皇」朱鎔基。

1993年也是中國金融混亂達到頂點之時:體制內有「蘇三山」事件;體制外有「沈太福」集資案;剛剛成立僅兩年多的上海股票交易所,一取消交易價格限制,整體股價3天暴漲570%,甚至有新股一上市翻了30倍。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

等到朱鎔基著手改革國企時,受到韓國模式的啟發,認為韓國的金融與實業融合的大型財團,助力該國在短短幾十年間成為首屈一指的工業國。中國應該按此模式,培養國有企業。

然而,1997年金融危機來襲,中國人眼中的「好學生」卻在危機中倒閉不少。韓國大宇集團最終巨虧倒閉。這條改革之路前方的亮光被戛然掐滅。

此後中國在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上始終審慎,比如股票上市註冊制,從討論到最終落地,歷經九年。

即便如此,在中國特殊的經濟制度下,金融還是累積了巨大的風險。比如投資和信貸大多給了國有企業,以及政府的城投公司,而非民營企業。這造成地方政府負債達到危險的高位,而民營企業只好用利率更高的影子銀行,「擠出效應」明顯。

這種資源錯配,使資金流向低效率領域,進一步加大了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一旦經濟不景氣,企業利潤難以償還利息,將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從根本上講,金融監管的放鬆與收緊都只是過程而不是目標,問題在於要打通投資的管道,讓資本更合理地流動,從而釋放私營部門和科技領域的潛力和推動力。資金注入更有效率的地方,使違約風險降低,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經濟才能進入更良性的循環。

新一輪的金融改革成不成功的一個衡量標尺,就是能否打通這個良性的管道。


僅在2015年,就至少有五名高管失聯,其中包括復星國際集團的董事長郭廣昌,該集團因擁有英超足球俱樂部伍爾弗漢普頓流浪者隊(簡稱狼隊,Wolves)而為西方人所熟知。

郭廣昌於當年12月失蹤,當他再次出現後,其公司才宣布他一直在協助調查。

兩年後,加拿大華裔商人肖建華在香港的一家豪華酒店被帶走。他曾是中國最富有的人之一,去年因腐敗被判入獄。

2020年3月,億萬富翁房地產大亨任志強在因習近平對疫情的處理而稱其為「小丑」後消失了。同年晚些時候,僅經過一天的審判,任志強就因腐敗指控被判處18年監禁。

最引人注目的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的消失。這位當時的中國首富批評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後,於2020年底消失了。

他旗下的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的上市也被擱置。儘管他向「共同繁榮」基金捐贈了近100億美元,但他已經兩年多沒有在中國露面,也未被指控犯有任何罪行。

Jack Ma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從公眾視野消失之時,馬雲是中國首富

馬雲的下落仍然不清楚,儘管有報道稱最近幾個月來他在日本、泰國和澳洲出現過。

中國政府堅持,對一些中國富豪採取行動完全是出於法律原因,而且一再表示要根除腐敗。但是,中國政府的行動與過去幾十年來造就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自由化相悖。

這種開放風潮造就一大批億萬富翁,他們擁有巨大財富,並擁有行使可觀影響的潛力。

有觀察者稱,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共產黨想要奪回這種權力,而完成這項任務的方式通常蒙著一層神秘面紗。

其背後的邏輯是:大企業,尤其是科技行業,在習近平的前任江澤民和胡錦濤的政策下,權力不斷增長。

在此之前,中國政府的重點是傳統的權力中心,包括軍隊、重工業和地方政府。

在保持對這些領域嚴格控制的同時,習近平的關注範圍擴大了,他將更多經濟領域置於其控制之下。在「共同富裕」政策下,大部分經濟領域都遭受嚴厲打擊,其中科技行業受到了特別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