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2008年金融危機後最大銀行倒閉案:矽谷銀行為何崩壞?會對經濟造成什麼影響?

2008年金融危機後最大銀行倒閉案:矽谷銀行為何崩壞?會對經濟造成什麼影響?
矽谷銀行 |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3月8日起的48小時內,美國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先後經歷資產跳樓大拍賣、募資失敗,並在一系列擠兌後終遭監管機構接管。這有如雷曼兄弟後的最大金融危機會對市場造成什麼影響?又會影響台灣的股市嗎?

美國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在美國時間3月8日時宣布賤賣手中資產籌措現金,之後提出的籌資計畫又告失敗,導致10日時母公司SVB決定出售銀行,最終遭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部(DFPI)關閉,矽谷銀行也由美國監管單位接管。

許多專家認為,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銀行倒閉案,更使全球銀行業市值蒸發數十億美元。

資產跳樓大拍賣、募資又失敗,矽谷銀行遭監管接管

綜合《NBC》與《CNN》報導,3月8日時,矽谷銀行母公司SVB金融集團先宣佈將出售價值210億美元的資產,然後為了鞏固財務狀況,又新發行價值22.5億美元新股,一切操作讓風險投資人惴惴不安。根據《POLITICO》,SVB出售資產的交易損失了18億美元,有如跳樓大拍賣,也使許多客戶開始擠兌。

到了美國時間10日上午,SVB取消發行新股的計畫,並宣布求售,此舉又讓投資人進一步感到恐慌,而矽谷銀行的種種行動,也在美國監管機構介入接管後,暫告一個段落。

因為這個事件,SVB集團股價也從3月8日約268元,一路跌至3月9日收盤時的106元,重摔60%,且盤後股價仍在下探。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接管矽谷銀行後,也同時接管了銀行近1750億美元的客戶存款。

矽谷銀行爆發危機,一大原因或是「聯準會升息」

身為美國第16大銀行的矽谷銀行,是科技產業最喜愛的金融服務提供者之一。根據官網介紹,成立於1983年的矽谷銀行,總部位於美國加州,主要為新創企業、創業者、風險投資公司、私募股權公司等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在全球擁有超過35個辦公室,包括英國、中國、以色列、德國、加拿大等國家。

CNN》報導分析,矽谷銀行崩壞原因有部分來自於美國聯準會過去一年的積極加息政策。

報導中提到,在過去利率接近零時,銀行會大量持有長期、看似低風險的國債,但隨著聯準會為抑制通貨膨脹加息,這些資產的價值下跌,造成銀行的未實現損失(unrealized losses)增加。此外,高利率對科技行業尤其不利,會削弱科技股票的價值,也使籌集資金變得困難。

報導中也引述穆迪(Moody)的首席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說法,表示這樣的趨勢,使得許多科技公司提取在矽谷銀行的存款,以維持運營。

「高利率降低了資產和其他證券的價值,而那些都是矽谷銀行需要支付存款者的款項,」贊迪說,「而這種種條件造成存款擠兌,也迫使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矽谷銀行。」

鉅亨網》則引述專家說法,表示矽谷銀行倒閉事件提醒投資人,當聯準會變得激進時,往往會造成破壞。

報導中提到,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投資長海菲勒(Mark Haefele)認為聯準會現在有非常明確的證據,表明升息正在對金融體系和經濟產生影響,「雖然這還不足以讓聯準會停下腳步,但會使他們納入考慮。」

GettyImages-1187996433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鮑爾(Jerome Powell)

Oanda 高級市場分析師莫亞(Edward Moya)則表示,根據週五非農就業和薪資成長數據,聯準會先前升息已產生預期的經濟降溫效果,加上矽谷銀行倒閉,3月會議上重回2碼升息幅度的可能性不大。莫亞認為,只要下周二不出現一份過熱的通膨報告,聯準會應該會持續1碼的升息步伐。

法人:系統性風險發生機率低,矽谷銀行對台股影響應不大

針對矽谷銀行風暴對台灣造成的可能影響,法人分析,由於金融海嘯後銀行業的監管趨嚴,應該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但對台股可能造成間接影響或外溢效應。

中央社》報導,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銀行防火牆都做得不錯,現在監管相當嚴格,這次矽谷銀行關閉,應該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頂多是一兩天的信心動搖。」

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則認為,美國聯邦監管機構迅速出手接管矽谷銀行,會讓金融機構體系感覺到政府動作明快,也指出這個事件對台股可能有間接影響或外溢效應,還是要看華爾街反應,「下週如果美國金融市場沒有明顯動盪,對台股應該不致於有太大衝擊。」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