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後最大銀行倒閉案:矽谷銀行為何崩壞?會對經濟造成什麼影響?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3月8日起的48小時內,美國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先後經歷資產跳樓大拍賣、募資失敗,並在一系列擠兌後終遭監管機構接管。這有如雷曼兄弟後的最大金融危機會對市場造成什麼影響?又會影響台灣的股市嗎?
美國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在美國時間3月8日時宣布賤賣手中資產籌措現金,之後提出的籌資計畫又告失敗,導致10日時母公司SVB決定出售銀行,最終遭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部(DFPI)關閉,矽谷銀行也由美國監管單位接管。
許多專家認為,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銀行倒閉案,更使全球銀行業市值蒸發數十億美元。
資產跳樓大拍賣、募資又失敗,矽谷銀行遭監管接管
綜合《NBC》與《CNN》報導,3月8日時,矽谷銀行母公司SVB金融集團先宣佈將出售價值210億美元的資產,然後為了鞏固財務狀況,又新發行價值22.5億美元新股,一切操作讓風險投資人惴惴不安。根據《POLITICO》,SVB出售資產的交易損失了18億美元,有如跳樓大拍賣,也使許多客戶開始擠兌。
到了美國時間10日上午,SVB取消發行新股的計畫,並宣布求售,此舉又讓投資人進一步感到恐慌,而矽谷銀行的種種行動,也在美國監管機構介入接管後,暫告一個段落。
因為這個事件,SVB集團股價也從3月8日約268元,一路跌至3月9日收盤時的106元,重摔60%,且盤後股價仍在下探。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接管矽谷銀行後,也同時接管了銀行近1750億美元的客戶存款。
矽谷銀行爆發危機,一大原因或是「聯準會升息」
身為美國第16大銀行的矽谷銀行,是科技產業最喜愛的金融服務提供者之一。根據官網介紹,成立於1983年的矽谷銀行,總部位於美國加州,主要為新創企業、創業者、風險投資公司、私募股權公司等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在全球擁有超過35個辦公室,包括英國、中國、以色列、德國、加拿大等國家。
《CNN》報導分析,矽谷銀行崩壞原因有部分來自於美國聯準會過去一年的積極加息政策。
報導中提到,在過去利率接近零時,銀行會大量持有長期、看似低風險的國債,但隨著聯準會為抑制通貨膨脹加息,這些資產的價值下跌,造成銀行的未實現損失(unrealized losses)增加。此外,高利率對科技行業尤其不利,會削弱科技股票的價值,也使籌集資金變得困難。
報導中也引述穆迪(Moody)的首席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說法,表示這樣的趨勢,使得許多科技公司提取在矽谷銀行的存款,以維持運營。
「高利率降低了資產和其他證券的價值,而那些都是矽谷銀行需要支付存款者的款項,」贊迪說,「而這種種條件造成存款擠兌,也迫使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矽谷銀行。」
《鉅亨網》則引述專家說法,表示矽谷銀行倒閉事件提醒投資人,當聯準會變得激進時,往往會造成破壞。
報導中提到,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投資長海菲勒(Mark Haefele)認為聯準會現在有非常明確的證據,表明升息正在對金融體系和經濟產生影響,「雖然這還不足以讓聯準會停下腳步,但會使他們納入考慮。」

Oanda 高級市場分析師莫亞(Edward Moya)則表示,根據週五非農就業和薪資成長數據,聯準會先前升息已產生預期的經濟降溫效果,加上矽谷銀行倒閉,3月會議上重回2碼升息幅度的可能性不大。莫亞認為,只要下周二不出現一份過熱的通膨報告,聯準會應該會持續1碼的升息步伐。
法人:系統性風險發生機率低,矽谷銀行對台股影響應不大
針對矽谷銀行風暴對台灣造成的可能影響,法人分析,由於金融海嘯後銀行業的監管趨嚴,應該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但對台股可能造成間接影響或外溢效應。
《中央社》報導,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銀行防火牆都做得不錯,現在監管相當嚴格,這次矽谷銀行關閉,應該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頂多是一兩天的信心動搖。」
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則認為,美國聯邦監管機構迅速出手接管矽谷銀行,會讓金融機構體系感覺到政府動作明快,也指出這個事件對台股可能有間接影響或外溢效應,還是要看華爾街反應,「下週如果美國金融市場沒有明顯動盪,對台股應該不致於有太大衝擊。」
新聞來源
- Silicon Valley Bank shut down in the biggest collapse since 2008 financial crisis(NBC News)
- Silicon Valley Bank collapses after failing to raise capital(CNN)
- Silicon Valley Bank collapses, in biggest failure since financial crisis(POLITICO)
- Silicon Valley Bank Fails After Run on Deposits(New York Times)
- 矽谷銀行倒閉 Fed 3月升息1碼預期重燃(鉅亨網)
- 美矽谷銀行關閉 法人:不致造成系統性風險(中央社)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楊士範
最新發展:
-
矽谷銀行倒閉引起金融動盪,美國聯準會認疏失,呼籲加強銀行業監管 4月前
-
摩根大通CEO:矽谷銀行倒閉引發金融業動盪,影響將持續數年 5月前
-
美國中小型銀行一週內連倒三間,五張關鍵圖表追蹤後續風險 6月前
-
5個QA瞭解矽谷銀行倒閉風波:對美國金融體系衝擊有多大?會不會重演2008年金融海嘯? 6月前
-
矽谷銀行破產倒閉拖累多國,凸顯美國「雙頭馬車」監管導致結構性失靈 6月前
-
美國3間銀行接連倒閉,匯豐銀行1英鎊收購矽谷銀行英國分行,主計長朱澤民:不會重演雷曼兄弟事件 6月前
-
矽谷銀行遭接管股市震盪,拜登向民眾保證金融體系穩固,儲戶都能取回全額存款 6月前
-
八歲小孩都能看懂的「矽谷銀行」倒閉風波:「雷曼兄弟」事件是否正在重演? 6月前
-
金融業人士看矽谷銀行倒閉:跟2008年雷曼是一樣問題,跟加密貨幣沒啥屁關係 6月前
-
矽谷銀行48小時內倒閉,葉倫稱政府不紓困,專家:恐影響Fed 3月升息幅度 6月前
Tags: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