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版「冷戰」畫下休止符?中國斡旋下,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斷交七年後恢復邦交

中東版「冷戰」畫下休止符?中國斡旋下,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斷交七年後恢復邦交
沙烏地阿拉伯駐伊朗大使館在2016年受到示威者衝擊,此後兩國斷交。|Photo Credit: EPA / BBC New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兩個中東大國彼此相鄰,長年競爭地區的主導地位。這種對抗關係更因宗教差異而擴大。兩國分別信奉伊斯蘭教的兩大分支——伊朗大多數是什葉派穆斯林,沙烏地阿拉伯則代表著遜尼派穆斯林的領導力量,中東地區各國也因應這種教派差異而逐漸形成兩個陣營。

被視為中東地區宿敵的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在斷交七年後簽署協議,同意恢復兩國的外交關係。

兩國官員在中國的斡旋下,於北京進行了四天的談判,並於周五(3月10日)宣佈了這一則令外界意想不到的消息。

沙烏地阿拉伯於2016年1月與伊朗斷交,此前利雅德政府處決了知名什葉派穆斯林教士尼米爾,示威者衝擊了沙烏地阿拉伯駐德黑蘭大使館。

兩個分別由遜尼派與什葉派領導的鄰國此後關係一直緊張。

它們互將對方視為尋求地區統領地位的威脅勢力。在中東,兩國的角力蔓延至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在這些國家分別支持敵對的陣營,其中最公開的是在葉門。

伊朗支持什葉派胡塞(Houthi)反叛武裝在2014年推翻了沙烏地阿拉伯扶持的政府,而沙烏地阿拉伯則在之後牽頭一場針對胡塞武裝的大規模空襲,造成巨大破壞。

沙烏地阿拉伯也曾指控伊朗幫助胡塞武裝攻擊沙烏地阿拉伯。

當中最嚴重的事件是在2019年無人機和導彈襲擊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設施,造成破壞和生產中斷。沙烏地阿拉伯及其美國盟友將襲擊歸咎於伊朗,而伊朗對此予以否認。

北京斡旋,美國未參與

此前各方為兩國修復關係的嘗試均未取得成功,但是在周五(3月10日),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表示,將會在兩個月內重開在彼此國家的大使館,並將重啟貿易和安全事務關係。

中國外交部同一天發佈消息稱,兩國官員在北京完成了對話,並且「就解決各自關切達成共識」。

該消息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辦主任王毅主持下,沙烏地阿拉伯國務大臣兼國家安全顧問艾班(Musaad bin Mohammed Al-Aiban)和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出席了對話閉幕儀式。雙方亦於同日達成「北京協議」,中沙伊三方簽署了聯合聲明。

北京稱此次對話「翻開了沙伊關係新的一頁」。

王毅表示,沙伊恢復外交關係「是對話的勝利、和平的勝利,為當前動蕩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

對此,美國則表示審慎歡迎。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John Kirby)表示,美國政府支持「一切令地區緊張關係降級的努力」,但是他補充說:「伊朗是否會履行其義務,確實有待觀望。」

《路透社》引述柯比表示,對於在北京與伊朗進行復交對話,沙烏地阿拉伯一直有知會美方,但是美國未有直接參與相關談判。

他指周五達成的共識路線是此前多番對話的結果,包括過去在巴格達和阿曼進行的談判,以及沙烏地阿拉伯有效阻止伊朗及其代理人髮起的攻擊,才最終將伊朗帶回談判桌。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對中國斡旋促成協議表示感謝。

古特雷斯的發言人指,秘書長已凖備好幫助「確保海灣地區的持續和平與安全」。

此前曾呼籲就核項目向伊朗最大限度施加壓力的以色列則未就消息置評。

兩個中東宿敵的交惡史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左)和沙特王儲本·薩勒曼。

Photo Credit: Reuters/EPA / BBC News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左)和沙烏地阿拉伯王儲本・薩勒曼。

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兩個中東大國彼此相鄰,長年競爭地區的主導地位。

這種對抗關係更因宗教差異而擴大。兩國分別信奉伊斯蘭教的兩大分支——伊朗大多數是什葉派穆斯林,沙烏地阿拉伯則代表著遜尼派穆斯林的領導力量,中東地區各國也因應這種教派差異而逐漸形成兩個陣營。

1979年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建立了新的神權政府,此後一直以將這一模式擴大到其他地區為己任。

2003年美國入侵並推翻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遜尼派阿拉伯政權後,伊朗的什葉派在該國以至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得到擴大。這一變化,特別在軍事上,動搖了當時中東地區的格局。

2011年阿拉伯世界發生一連串革命和政治動蕩後,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均希望利用這一動蕩局面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沙伊緊張關係在他國蔓延,也門是主戰場之一。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沙伊緊張關係在他國蔓延,葉門是主戰場之一。

伊朗的地區勢力呈逐漸上升趨勢時,沙烏地阿拉伯在實際領導人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王儲(Crown Prince Mohammed bin Salman)推動下採取一系列行動試圖遏止伊朗的勢力,包括在葉門發動針對胡塞反叛武裝的戰爭。

聯合國相關報告顯示,伊朗一直向葉門的胡塞武裝提供武器和技術,但伊朗一再否認。

另一方面,沙烏地阿拉伯也在一定程度得到川普政府以及以色列的支持,試圖遏制伊朗。

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是2015年限制伊朗核項目國際協議最堅決的反對者,認為該協議遠不足以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之間的敵對被看作類似於中東版的「冷戰」——雙方處在軍事衝突的邊緣,但角力主要是通過支持他國的代理勢力展開對抗,而不是直接交戰。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