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親信、心腹與舊部:中國新一屆政府領導班子有哪些新、老面孔?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李強成為中國第八任國務院總理。63歲的他是習近平團隊的核心幕僚之一,2000年代初, 習近平主政浙江時李強擔任其秘書長。他後來主政江蘇和上海。儘管去年上海因COVID-19疫情封城期間頻發的民生危機讓其領導力廣受質疑,但這仍無阻他在去年中共「二十大」上晉升為中共黨內排名第二的常委,緊隨習近平之後。
隨著中國「兩會」走向尾聲,中國在政府層面完成了領導層換屆。習近平繼續擔任國家主席,而他在去(2022)年「二十大」上提拔的親信李強不出意外地接替李克強,擔任國務院總理。
在周日(3月12日)舉行的人大會議中,副總理、部長和國務委員的人選也塵埃落定。
讓我們來看看大權在握的習近平如何安排國防、安全和外交等重要方面的人事,新執政團隊中又有哪些新、老面孔?
李強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李強成為中國第八任國務院總理。63歲的他是習近平團隊的核心幕僚之一,2000年代初, 習近平主政浙江時李強擔任其秘書長。他後來主政江蘇和上海。
儘管去年上海因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封城期間頻發的民生危機讓其領導力廣受質疑,但這仍無阻他在去年中共「二十大」上晉升為中共黨內排名第二的常委,緊隨習近平之後。
趙樂際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中共「二十大」後留任政治局常委的趙樂際,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65歲的趙樂際仕途開始於中國西部的青海和陝西省。在習近平的第一個任期內(2012-2017),他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負責幫助處理黨政高層人事任免,包括填補當時因反腐運動而導致的大批幹部空缺。2017年,他接任王岐山擔任中紀委書記,輔佐習近平查處孫力軍、傅政華等人。
王滬寧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王滬寧是 「二十大」上留任的另一位常委,他出任全國政協主席。
學者出身的王滬寧被認為是中共多代領導人的撰稿人和理論智囊,2017年晉升常委後擔任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兼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是習近平的國家政策顧問,並主管意識形態工作。
韓正

Photo Credit: EPA / BBC News
68歲的韓正沒有留任常委,但深受習近平信任的他接替王岐山,出任更多是禮儀性的職位——中國國家副主席。
韓正曾長期在上海工作,被視為是一位務實派官員。他在2017年躋身政治局常委,隨後擔任常務副總理,主要協助習近平主管港澳事務。在此期間,他督導鎮壓了香港聲勢浩大的「反送中」抗議,推動設立《港區國安法》。
丁薛祥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60歲的丁薛祥是習近平的親密助手。在「二十大」後晉升常委的他出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儘管他從未主政過任何一個省市。
早在2007年,丁薛祥曾與習近平在上海短暫共事,2013年被調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2017年升任主任,成為習近平的首席幕僚長。他曾多次陪同習近平在國內外訪問。
何立峰
在中共「二十大」上進入政治局委員行列的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出任國務院副總理,接棒劉鶴成為下一任「經濟沙皇」,處理中國的經濟、金融和工業事務。
68歲的他曾在福建長期工作,1980年代他曾是習近平的屬下。2014年,他成為負責規劃中國經濟運行的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副主任,2017年升任主任。
劉國中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60歲的劉國中在此次「兩會」上晉升副總理。他預計將接替孫春蘭,主管衛生工作。劉國中出身軍工。1990年代進入政界後,他的仕途從中國東北的黑龍江開始。2013年,他調任全國總工會任副主任。
2016年至2022年,他分別在四川、吉林和陝西擔任地方大員。2022年的「二十大」上,他以陝西省委書記的身份躋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張國清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張國清在此次「兩會」上晉升副總理。這名58歲的官員曾是中國最大的武器製造商之一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總經理,被稱為「兵工少帥」。
在2012年薄熙來事件爆發後不久,他突然「空降」重慶,擔任重慶市委副書記,2017年擔任市長,幾個月後調任天津市長。2020年他開始主政遼寧,並在去年「二十大」上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
秦剛

Photo Credit: EPA / BBC News
前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在去年12月底突然被任命為外交部長,他與已升任中央外事辦主任的前外長王毅共同處理中國的外交事務。他在此次「兩會」上兼任國務委員。
秦剛曾擔任過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熟悉國外媒體運作,他還曾負責禮賓事務,多次陪同習近平出訪,被視為是深得習近平信任的幕僚之一。
王小洪
65歲的王小洪於去年6月接任公安部長。在此次「兩會」上,他兼任國務委員。
王小洪曾是習近平在福建的舊部,兩人相識近20年。2015年,王小洪轉任北京公安局局長。去年中共「二十大」上,他兼任中央書記處書記,標誌著他權力的進一步鞏固。
李尚福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二十大」上公布的中央軍委四名委員中,65歲的李尚福排名第一。他已接替魏鳳和擔任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美國曾因中國軍隊向俄羅斯購買武器,對當時主管裝備工作的李尚福實施制裁,有分析認為,北京讓李尚福接任防長,有向華盛頓「示威」之意。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稱香港反送中是「暴動」,政協委員甄子丹接棒成龍宣傳「中國好故事」
- 李克強最後工作報告:十年任期僅一小時畫下句點,團派退出中國政壇視野
- 應對西方競爭,中國推出數十年最大規模官僚機構改革
- 中國政府新人事:丁薛祥領銜出任國務院副總理,被美國制裁的李尚福出任國防部長
- 收窄兩岸模糊空間?中國外長秦剛拿《憲法》談台灣問題為何惹議?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菸品陳列不納管加熱菸載具,恐成新興菸品管理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健署承諾要處理新興菸品亂象、保護國人健康,但在母法公布之後,各項子法卻草率無章、用詞定義不明,現在加熱菸菸彈與載具又未一致管理,將來稽查恐出現「看得到卻管不到」的問題。
在今年2月15日總統公告「菸害防制法」以來,國健署陸續預告修正多項配套措施,除了「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辦法」之外,還有2月24日同步發布的「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菸品尼古丁焦油含量檢測及容器標示辦法」、「菸品資料申報辦法」等,預告期同樣縮減至7天。跨黨派立委也在3月2號的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中,再次質疑衛福部如此匆促預告為圖利菸商,並要求應召開全台公聽會、落實本土健康風險評估。立委林為洲甚至於臉書表示,薛瑞元部長已口頭允諾,法案預告期過了還是可陳述意見,他很樂意協助大家送件。
載具不受販賣場所限制 民團憂心成吸睛工具
在「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中,要求業者不能行銷加熱菸之「載具」,但未限制不得行銷「載具品牌」,引起各方譁然。專家示警,國健署承諾要處理新興菸品亂象、保護國人健康,但在母法公布之後,各項子法卻草率無章、用詞定義不明,現在加熱菸菸彈與載具又未一致管理,將來稽查恐出現「看得到卻管不到」的問題。
不同於傳統紙菸,要吸食加熱菸,必須以加熱菸載具搭配菸彈一起使用。菸防法修法期間,國健署就曾因僅將載具視為一般3C產品、不與菸彈共同納入健康風險評估,而飽受各界批評。儘管後來國健署改變立場、納管載具,然預告的「管理辦法」中,仍未將載具菸品納入管理對象。以管理辦法第五條為例,規定「菸品展示,不得以電子螢幕、動畫、移動式背景、聲音、氣味、燈光或其他引人注意之方式為之」,但是因為加熱菸載具不屬於「菸品」,所以並不適用此一條例。
這意味著在新版的菸害防制法正式上路之後,只有販賣菸彈的場所會受到規範,而載具則可以在任何實體店鋪、網路上,以任何手法為其廣告、宣傳、行銷,甚至成為推廣加熱菸的手段和工具。簡而言之,未來超商可直接陳列載具販賣,讓未成年消費者得以輕易接觸、購買。

針對新興菸品對未成年者所造成的潛在危害,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我認為這次修法,應該是要以保護未成年的孩子們為前提。我們這一代,或者上一代吸食傳統紙菸的人,基本上會願意去嘗試新興菸品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他們都習慣傳統紙菸了,新興菸品對他們沒有吸引力。但是孩子們不一樣,他們的好奇心、對新事物的新鮮感、同儕之間的誘因,這一切都有可能提高未成年者去嘗試加熱菸、電子煙的可能性。但現在我們的新法完全沒有起到保護、預防的作用,真的很令人憂心。」
日韓不納管加熱菸載具 青少年使用率暴增
以日本為例,2016年,加熱菸載具的使用在日本開始普及。三年後的2019年,日本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加熱菸載具市場之一,其中約有20%的吸食者年齡在20歲以下。根據日本醫學研究機構的數據,在2019年,加熱菸載具的使用在青少年之間呈現爆炸性增長,而且日益趨向年輕化,同年有逾1200例因加熱菸載具使用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其中不少是青少年。
在韓國,加熱菸載具的普及也帶來了類似的問題。據韓國疾病管理本部的數據,自2018年以來,由於加熱菸載具的使用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在該國激增,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截至2020年,韓國有約40%的加熱菸載具使用者年齡在20歲以下。韓國疾病管理本部也指出,由於加熱菸載具的健康風險和成癮性,青少年吸食加熱菸載具將導致將來的健康問題。
加熱菸載具管理不同調 可能加重地方違規稽查、業者等各方負擔
菸害防制檢舉項目分11大類,包含販賣菸品之方式、菸品容器之標示、促銷菸品或為菸品廣告、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營業場所為促銷或營利目的免費供應菸品、未滿18歲吸菸、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者、於禁菸場所吸菸、禁菸場所未設置明顯禁菸標示或供應與吸菸有關器物、於非吸菸區吸菸、室外吸菸區標示及設置。在販賣場所稽查上,皆針對「菸品」本身,加熱菸載具卻不受此限,未來可能形成「一(加熱)菸兩制」情形。
根據聯合報報導,菸防法查緝多仰賴縣市衛生局人員來進行,且過去查緝違規情形不普及。董氏基金會主任林清麗表示,如果將載具比照菸品管理,地方衛生局稽查人員即可比照菸品管理來執法,但現在加熱菸跟載具定義不同,執法面更增難度;民眾難以確保購買地點是否合法;網路購物難控管,要限制未成年不能購買更難以落實。
黃正銘理事長更進一步質疑,縮短公告期限、倉促實施新法,如果已成既定事實,那麼政府稽查人員對於稽查的標準、措施,甚至這些菸彈、載具品牌的辨識,都做好訓練了嗎?能真正的從源頭為人民把關嗎?如果載具又不納管,誰知道當它跟菸彈結合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有人能負責嗎?
為民眾健康站出來,菸防團體、朝野立委呼籲政府落實本土菸害管控
有鑒於載具不落實管理,將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深遠影響,同時加重稽查難度,遺害深重,民間反菸團體屢次向國健署提出建言,卻得不到回應。因此,由170個團體組成的台灣拒菸聯盟也再次呼籲,懇請出身公衛界的行政院陳建仁院長出面阻止,不要讓明明是吸食加熱菸必要元件的載具,被當成單純的3C零件來另外管理。
雖然菸防法配套法令預告期已過,但推動反菸不遺餘力的林為洲委員,日前公開表示將繼續將為大家的陳述意見送進衛福部,同時呼籲政府應立即查緝現在市面上這些未經健康風險評估、違法的新興菸品。除此之外,國健署草擬的健康風險評估漏洞百出且未召集專家討論,他認為衛福部應立即召開北、中、南、東至少四場公聽會,蒐集各方意見作為修法參考。陳椒華立委也在質詢薛瑞元部長時提到,現在的健康風險評估根本是紙上談兵,並且提出要有「本土健康風險評估」的訴求。
新版菸害防制法即將上路,但仍然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和挑戰。在可見的將來,除了期待政府願意為了保障公眾的健康和利益,繼續強化反菸政策的執行,從立法、稽查、行政措施等多種手段,來限制吸菸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國人也需要更加自覺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認識吸菸危害的認識,提高警覺性,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