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生人數衝破2萬人,台灣如何使越南超越中國成最大境外生來源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在台就讀的越南學生有2萬3728名,一舉超越中國成最大境外生來源國。這背後的推手是駐越南代表處教育組長朱多銘,他記得2006年派駐越南時,當年只有四五百名越南學生來台,隨著多年來積極辦教育展,近年人數才大幅成長。
(中央社)越南學生在台就讀人數首度突破2萬人,並繼續蟬聯台灣境外生最大來源國。教育部在越南派駐人員迄今16年,因超前歐美國家布局,趕上越南發展黃金期,一步步打造台灣留學口碑。
越南2022年3月中開放邊境,結束鎖國防疫,越生赴台就讀人數大幅增加。教育部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底,共有2萬3728名越生在台就讀,較2021年底的1萬8821人成長26%。
教育部2006年在越南經濟大城胡志明市派駐人員,2016年又於首都河內市設立教育組,駐越南代表處教育組長朱多銘2006年前往胡志明市開疆闢土,2020年1月再度「回鍋」越南派駐河內市,兩次加起來已逾6年。
朱多銘表示,教育部大概於2005、2006年就注意到海外招生的市場,以因應台灣少子化趨勢,東南亞因為距離近成為首選,越南在這一背景下成為教育部繼泰國之後在東南亞派駐人員的第2個國家。
教育部2006首次在越南設點,朱多銘從英國轉赴胡志明市報到,在他印象中,剛到越南時,只有約400、500名越生在台就讀,當時有意前往台灣深造的越生僅能仰賴口耳相傳及透過一些零星的大學赴越招生獲取資訊。
為了拓展越南生源,朱多銘2007年首次在越南舉辦高等教育展。他回憶,當時共有24所台灣的大學前來,每所學校派1、2個人,共計40人剛好塞滿一輛遊覽車,靠著飛機搭配汽車展開上千公里的南北巡迴。

「從河內、胡志明市、峴港、芹苴這樣繞,到各學校說明,也沒有冷氣,只有幾台大電風扇在吹…」篳路藍縷開拓生源雖然艱辛,大夥卻建立革命情感,高教展後來成為年度例行活動,直到去年參展校數已達60所。
期間越生赴台人數一路攀升,2016年逼近5000人,2018年破萬人,2020年與2021年即使遭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仍持續正成長,並於2020年達1萬7540人成為最大境外生源國,2022年超越2萬人。
朱多銘認為,台灣吸引越南學生前往就讀的原因有三,首先,台灣耕耘越南市場較許多國家早;其次,越南產官學界對台灣的印象好,能夠接受台灣的想法與觀念;再者,越南拚經濟,與國際接軌需要人才。
2006年教育部在越南設點之初,越南人均GDP不到800美元,歷史與政治因素使然,越南民眾早期留學主要選擇東歐各國;除此之外,朱多銘觀察,僅澳洲與台灣較積極在越南開發留學生生源,相較之下具先發優勢。
朱多銘指出,越南官民普遍對台灣印象不錯,雙方針對教育議題的意見交換管道非常暢通。2018年,越南更採認華語文能力測驗成績作為高中畢業以及申請大學入學的外語能力認證,並鼓勵雙方校際合作。
越南近10多年來經濟高速發展,民間拚經濟需要人才與外國接軌,台灣成為越南對外接觸可選擇的一條路徑。朱多銘表示,越南一些具大學、碩士學位的大學教職員常常選擇赴台攻讀學位。
朱多銘形容,他的工作就像是「推銷員」,把台灣高教介紹給越南,「越生在台人數破2萬,很值得高興,但不以此為滿足,還要繼續努力」。而他在越南上下班用來代步的機車,也是他搶爭生源的「戰友」。
每次騎機車外出,只要看到有人在販售台灣美食,朱多銘就會停車去一探究竟,他猜想:「會吃台灣料理的越南人,多少對台灣有興趣」,填飽肚子的同時一邊物色潛在生源,「就算當事人不去台灣念書,親朋好友多少會有意願。」
展望越生海外留學市場,朱多銘認為潛力無限,因為台灣在越南累計投資金額排名第4,台商對留台越生有需求,越生返國後有就業市場;另一方面,越南擁近億人口,30歲以下族群占近5成,意味學齡人口很多。
朱多銘表示,未來招生觸角將更為全面,往大都市周邊省分延伸,並從大學生招到高中生,同時與企業合作培育人才,及鼓勵台灣的學校在大學部開設更多全英語課程、舉辦寒暑期體驗營等,促成更多越生到台灣深造。

越生讚台灣人情味 新娘印象及台海局勢一言難盡
(中央社)在台越生表示,台灣具國際視野、人情味濃厚、文化相近是吸引越生留學的優勢。然而,台海局勢起伏及部分台灣人對越南女性仍有「新娘」刻板印象,常讓他們不知該從何解釋起。
教育部自2006年起開始在越南派駐人員,歷經10多年耕耘,2020年有逾1.7萬名越生在台灣念書,越南超越中國一舉成為台灣最大境外生來源地;至2022年底,在台越生正式突破2萬大關並穩居最大境外生族群。
現正就讀台北教育大學學習與教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的武玄妝(Vu Huyen Trang)向中央社表示,在越南念書時因為擔任免費導遊結識台灣旅客,對方告訴她,想學中文可以去台灣,還幫她找好越文版本的台灣相關獎學金資料。
「我覺得台灣人很親切,所以就去台灣學中文」,武玄妝順利申請到教育部華語文獎學金,2022年初前往國立成功大學展開為期半年的中文進修,考慮到職涯規劃是教外國人學越文,進而申請在台攻讀教育碩士學位。
在台灣迄今待了一年,武玄妝表示,台灣對國際學生很友善,是個學中文的好環境,她在成大那半年,中文程度進步到能閉眼聽懂整部台灣電影,還可以書寫正體字,課業之外還結識將她當女兒看待的餐廳老闆娘。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