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小孩都能看懂的「矽谷銀行」倒閉風波:「雷曼兄弟」事件是否正在重演?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相較於「雷曼兄弟」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層層關係、連鎖效應與不良資產因素,「矽谷銀行」會倒閉主要仍在於公司自身債券投資部位過多,且對金融市場的變化不夠敏感,才導致不可挽回的結果。
文:邏輯投資
矽谷銀行倒閉風波
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簡稱SVB)3月9日爆出公司出售210億美元資產,認列多達18億美元虧損,母公司SVB金融集團(SVB financial group)表示為鞏固財務,將發行價值22.5億美元新股,這些操作讓市場擔憂公司出現流動性危機,導致股價暴跌超過60%,之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簡稱FDIC)隨即採取行動關閉並接管該銀行,震驚金融市場。
矽谷銀行是美國第16大銀行,主要客戶是科技產業、新創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根據其官網資料,近半美國創投支持的新創公司都與該行有往來,包括Shopify、CrowdStrike、TELADOC等。
無獨有偶,就在這短短一週內,跟加密貨幣關係密切的銀行Silvergate Bank也宣布結束業務及清算資產,市場還點名另一家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也具潛在風險,造成公司股價一度暴跌超過50%。10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也緊急召集美國聯準會、FDIC和美國貨幣監理署等領導人會商,頓時金融市場人心惶惶,彷彿當年「雷曼兄弟」事件的翻版浮現。
但「矽谷銀行」真的是2023年版本的「雷曼兄弟」事件嗎?要探討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先理解「矽谷銀行」為什麼會倒閉,不用擔心太難看不懂,接下來的故事與銀行運作機制,就連8歲的小朋友也能理解是怎麼回事。
八歲小孩都能理解的「矽谷銀行」倒閉故事
有一位住在矽谷,叫作小妍的女孩,她把自己的所有零用錢存下來,放在自己房間的大箱子裡,幾年過去她存了不少錢,但她想存更多更多錢,她覺得有多少錢都不夠。
這一天,她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她決定把自己存下來的錢拿來開「銀行」,她可以跟來借錢的小朋友收利息,幫助她們實現夢想,自己也能存到更多錢。
於是,她在家門口掛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矽谷銀行」,並到處宣傳。

很快,就有很多小朋友來到她家借錢,她跟她們收取每年3%的利息,但自己存的錢馬上就不夠了。
小妍想到乾脆請大家把自己的零用錢存在自己這邊,她會發放每年1%利息,這樣她可以賺取中間的利潤。
對於存錢的部分,她把錢通通放在金色箱子裡保管。對於借出去的部分,她則把借據放在紅色箱子裡,並登記在筆記本,紀錄還錢的時間跟金額,這樣她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可用。

但是,小妍發現存錢的人越來越多,但借錢的人並沒有增加,所以她沒有足夠多錢可以支付存款利息。
這時候她哥哥小華告訴她,有個好東西叫作「債券」,你可以拿這些存款去買債券,這些債券會付給你利息,甚至讓你賺更多錢,她想都沒想就去買了一堆債券,心想等債券到期就可以拿回這些錢,根本不用擔心。
但她沒想到,開銀行之後,其實問題越來越多。
有的小朋友借錢沒有按時還款,她很生氣,但這些小朋友當中有自己的好朋友,她們有的說錢弄丟,有的說買了玩具還沒領到領用錢,小妍很無奈,只能繼續催促。
另外有的小朋友因為調皮搗蛋,被爸爸媽媽處罰扣零用錢,或是砸破玻璃要賠錢,所以急著要把存款領回去。
小妍一直勸她們不要急,忍耐一下就可以領到利息,但這些小朋友有各式各樣的理由,這讓小妍很為難,只能答應她們提前取款。

小妍找哥哥小華商量這件事情,打算把債券賣掉換回原本的存款,但小華告訴她,因為美國開始升息,新發行的債券利率更高,舊的債券利率比較低,沒有人要買,所以價格變得更低了,如果現在把債券賣掉,反而會多賠很多錢。
最後,小妍遇到了最壞的情況。
有一天,所有存錢的小朋友都來到她的銀行門口,要求取回自己存放在「矽谷銀行」裡面的錢。
原來是因為最近流傳一個謠言。謠言說,矽谷銀行的存款不夠而且債券虧錢,所以大家趕快去取回自己存放在銀行裡面的錢吧!小妍只好趕快賣掉債券籌錢,賠了一堆錢,但錢還是不夠,她打算跟哥哥或其她小朋友借錢,但沒有人要借給她。
小妍陷入危機,她無法還錢給所有小朋友,她的大箱子裡只剩下幾枚硬幣,箱子裡面空空如也。

小妍看著家門口哭喊著、爭奪著、推擠著、失落著、辱罵著的朋友們,她們曾經和自己分享過快樂和夢想,曾經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曾經小妍也想幫助她們實現夢想,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小妍感到了從未有過的絕望和心碎。
就在這時,她聽到了一個溫柔的聲音。
「別哭,別哭,小妍。你還有我呢。」
小妍抬起頭,看到了一個穿著長袍、手拿法杖、臉上帶著微笑的老人站在她身旁。

「你是誰?」小妍問道。
「我是魔法師」,老人說:「你可以叫我拜登,我是來幫助你的。」
「你能幫助我嗎?」小妍問道。
「當然可以。」老人說:「我可以用我的魔法讓一切重新恢復正常,讓你重新開始!」
「真的嗎?真的嗎?」小妍激動地問道。
「真的。」老人說:「不過,有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小妍問道。
「你必須答應我一件事。」老人繼續說著:「從今以後,你要走出家門,離開你那裝滿錢的金色箱子,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知識,閱讀書籍,探索世界,培養興趣,交更多朋友,幫助更多人,這些才是真正能讓你快樂和成長的事情。」
最新發展: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