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絕望的路上學會怎麼活》:這是我的第一次旅行,目的地是拉薩,為了自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8歲失明,9歲輟學,16歲第一次自殺。30歲出頭開了按摩店,規模拓展至四家分店。隔年一夕賠光。再度赴死。卻在前往地獄的途中,學會如何好好活。都說比戲劇更戲劇化的,只有真實人生,曹晟康用生命歷程告訴我們:結束生命不難,難的是沒有真正活過!而每個爛得不像話的人生,都有值得活下去的理由。
老闆「呵」了一聲,說:「你的口氣還不小,我最近正苦惱腰椎間盤突出,不管是什麼功夫,你敢不敢在我身上露兩手?」
我沒含糊,一口就答應了。他在前面找了個沙發躺下,我為他按摩了十分鐘後,這位一開始把我當乞丐的老闆,態度立馬轉變了。他說:「兄弟你技術不錯啊,我經常去醫院,去所謂的『理療中心』,都沒有遇到過像你手法這麼好的人。」
然後他問我:「你打算在西寧待幾天?」
我說:「三天。」
他立刻說:「好,這三天我讓你免費住。」
然後他又問我:「你挑不挑食?吃飯有什麼忌口的嗎?」
我愣了一下,說:「沒什麼忌口的,吃什麼都行。」
於是,他接著說:「那你這三天可以在這裡和我們一起吃飯,但是我這個腰就交給你了!在這兒住的幾天,你有空再幫我調理調理!」
我笑了,點了點頭。「人總要有個一技之長」,這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之後出門在外,靠著這門推拿的手藝,我交了很多朋友,也省了不少旅費。
開始遊覽西寧的第一天,我沒體會到什麼旅行的樂趣,因為我是跟著一個旅行團遊覽的,大家在塔爾寺轉了一天。雖然這是當地的名勝,但是我沒有多大的感覺。晚上回到旅館,我一邊幫老闆按摩腰椎,一邊與他閒聊。他告訴我,這兩天有大學生義工過來住,他們要去青海湖走一走。現在那邊天氣很涼爽,有藍天、白雲,還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
聽老闆這麼說,我的眼前彷彿突然出現了一點畫面。我其實已經分辨不出顏色很多年了,可是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小時候見過的藍天與白雲。
於是第二天,我和大學生義工一起來到了被稱為「高原藍寶石」的青海湖邊。雖然我看不到它終年清澈的湖水,但我把手伸進水中摸了摸,水很涼、很滑;雖然我看不到那一大片一大片金色的油菜花田,但是我蹲下去聞了聞,簡直噴香撲鼻,香得我渾身直發顫。
我還在湖邊的沙坡上打滾,雖然因此擦破了一點皮,但我非常興奮。自從股票賠了之後,不,應該說從八歲失明了之後,我好像從來沒有那麼興奮過。
你問為什麼?因為那時的我才第一次明白,原來旅行是一件這麼好玩的事!我是一個盲人,誰說盲人就不能旅行呢?雖然我不能看,但我可以聽、可以聞、可以觸摸,還可以用舌頭嘗……,說不定我的旅行體會,比正常人的還要深刻呢!我的人生從此有了寄託,我是個可以旅行的人!我要賺錢去旅行!
第二天我就出發去西藏了,那才是我第一次旅行的真正目的地。雖然青藏鐵路開通了,但考慮到盤纏不充裕的狀況,我選擇搭巴士去拉薩。那時候的路沒有現在修得這麼好、這麼平整,巴士在山裡一路顛簸。剛開始我還能忍受顛簸的痛苦,後來就撐不住了,吐了好幾回,到最後吐出來的都是胃酸,卻還是想吐。
有經驗的人在進西藏時,都會備上幾個氧氣瓶,但我是個「生瓜蛋子」,兩手空空就來了。一路上,車拋錨了好幾回,我安慰自己說,再忍忍、再忍忍就好了。結果,巴士不堪重負,在快到唐古喇山口的時候開不動了。司機下車研究了一會兒,告訴我們最快也得一天一夜後才能重新上路。聽到這句話,我整個人都要崩潰了。本來我就看不見,現在感覺眼前更黑暗了。我的腦袋疼得愈來愈厲害,像一個馬上就要破裂的氣球。有那麼一瞬間,我是真的怕了,心想不會吧,自己要死在這個地方了嗎?我還沒到拉薩,結果要死在半路上?先別說旅行了,我的家人怎麼辦?我的父親、母親,尤其是我還在上學的女兒,還等著我寄錢回去呢……。
人在覺得要死的那一刻,如果能想起什麼東西,就說明這些東西是真的對自己很重要。我當時想著這些生命裡最重要的東西,但還是沒撐住,昏了過去。等到睜開眼的時候,周圍的人告訴我拉薩到了。
拉薩到啦!拉薩海拔約三六五○公尺。可能是因為我在路上一直反應劇烈,所以醒過來之後「脫敏」了,真的到了拉薩,反而沒產生高原反應。
一路打聽著,我終於站在了嚮往的布達拉宮腳下。我仰起頭,朝著布達拉宮的大致方向站了一會兒。收音機裡說,布達拉宮是唐朝時松贊干布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宮殿,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殿。你們知道的,我看不見它,看不見它的巍峨、神聖,看不見時光在它的牆壁上留下了多麼厚重的塵埃。但我確實站在它的腳下,站在依託著它的瑪布日山的山腳下,正仰著頭望著它。如果布達拉宮有靈,我很想問問它:「雖然我看不見你,但是你看見我了嗎?」
布達拉宮廣場上的人很多,除了各種語言的嘈雜聲,我還聽到了有節奏的、打在地上的砰砰聲。我問了問才知道,那是磕長頭的聲音。我還聽到了轉經筒的聲音,那聲音很特別,好像鳥撲閃著翅膀從你的耳邊經過。有人在唱歌,但歌詞聽起來像是經文。風吹過的時候,撲面而來的是旺盛的香火氣息,我感到非常真實。這裡可真是淨土。那一刻我想,僅僅是站在布達拉宮腳下一會兒,並與它合影留念,根本不算來過布達拉宮,我要爬上去。和大多數來旅行的遊客一樣,我要爬上布達拉宮的頂端!
我是個行動派,說做就做。我開始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起攀登瑪布日山了。上山的臺階不陡,但非常多,幾乎每爬幾步我就得摔一跤,但是我一次也沒想過要原路返回,真的,一次也沒有。
在磕磕碰碰之中,我路過了東西日光殿、聖觀音殿、法王洞、西有寂圓滿大殿……。
Tags:
超越運動場上的勝利,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運動競賽中,總有站上頒獎台、榮獲金銀銅牌的高光時刻,但每每在賽事裡,即使遭逢意外受傷,仍要堅持運動精神、完成比賽的運動員們,也值得獲得全場觀眾們的熱烈鼓掌。場外勿以一時成敗論英雄,成功應由運動員自己來定義。如同Nike秉持Just do it的精神!鼓勵大眾全力以赴、放手一搏,何謂成功?將無所定義!

0.03秒,對日常生活中的你我,可能只是一個彈指的瞬間;解鎖手機的指尖滑動,可能都遠多於這剎那。但對於2023年成都世大運游泳賽道上的台灣選手王冠閎來說,這卻是奪得金牌或銀牌的差距。在200公尺蝶式的決賽中,與日本選手寺田拓未僅有0.03秒的差距,王冠閎以1分55秒69的成績奪下銀牌,也為接下來的亞運增添信心。無關排名,王冠閎在賽事中的全力拼搏,更值得所有人鼓掌喝采。事實上,從甫落幕的世大運,到即將登場的2023年杭州亞運,甚至延續到眾所期待的2024年巴黎奧運,贏與輸或許是運動場上寫實的成功象徵,但無論是否如願奪牌,展現竭盡所能對勝利渴望的運動員,或許更值得人們的尊敬與鼓勵。
個人的成功 需要時間來累積

逐漸受到國人關注的田徑場上,陳奎儒肯定是引起熱議的體壇新星。在2017年台北世大運的男子110公尺跨欄項目中,跑出了13.55秒的成績,不僅奪得銀牌,更打破全國紀錄。隔年2018雅加達亞運再以13.39秒紀錄突破自己樹立的全國紀錄,睽違48年由台灣選手拿下男子110公尺跨欄銀牌。但你可曾想過,幼年時的他曾需穿鐵甲衣、輔助器來協助正常行走。
陳奎儒身旁的訓練團隊成員們,總是會給予他「一直很努力地在進步」的評鑑,他也曾在媒體訪問中說道:「從小到大我都不是最好的,因為不被看好,所以每次我都想做到最好。」如鐵一般的意志,逐步精進、超越輸贏,達成看似不可能的目標,讓陳奎儒終能踏上東京奧運的最高殿堂,與美國、牙買加的頂尖選手們同場競爭。

「雖無法改變家庭環境,但我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拳擊甜心黃筱雯,從小父母離異、父親更多次吸毒入獄,仰賴爺爺開計程車扶養長大,接觸拳擊運動後,靠著自己的雙手,擊敗原生家庭的束縛,扭轉自己的命運,在東京奧運一舉奪銅,在2023年世錦賽更拿下第二面金牌。
無論在田徑場、拳擊場上的運動員們,即使有場邊教練與支援團隊的陪同,仍是需要一人扛起身心靈的龐大壓力。成功絕非一蹴可及,一時的輸贏並無法定奪每一位運動員的成就,因為往往在跌倒之後的重新邁步前進,步伐會更加地堅毅有力,運動員背後的故事也將更加的立體、鮮明而耀眼。
大我的勝利 不受限於運動場上
近年來,從持續吹起熱血旋風的HBL高中籃球聯賽,以及2023年成都世大運中華男籃締造隊史新猷的第11名佳績,加上赴日參加世界大學籃球系列賽,擊敗美國NCAA一級球隊與地主日本白鷗大學球隊的政大雄鷹籃球隊,再看到因COVID疫情睽違三年重啟的威廉瓊斯盃籃球邀請賽上,中華藍和中華白兩隊的拼搏表現,都讓台灣民眾們重拾起對於籃球運動的熱愛。在球類運動的團隊項目裡,成敗或許會因個人如英雄般的表現而影響輸贏,但藉由團隊凝聚眾志成城的力量與態度,更可讓球隊中的每一位球員都互相砥礪與交互成長,所展現出共好、共榮的團隊精神遠比隊伍能否奪牌的成果還更值得我們感動與學習。

另一方面,步出競技場外,運動員也能夠在社會中發揮其影響力,藉由不同方式來啟發更多新世代,感受運動的正向力量,進而創造更好的社會良性互動,這何嘗不也是一種運動的勝利呢?空手道競技場上的「小清新」文姿云,就曾在Nike與Teach For Taiwan團隊的邀請下前往花蓮,陪伴當地8所偏鄉小學的62位學童們,擔任一日老師,親自寫教案、帶領學童們上課、進行分組競賽,而文姿云也希望透過個人對於空手道運動的執著及拚勁,讓更多孩童們能體驗運動精神的重要性,進而對自我人生產生更多的決心與動力。
而身為中華男籃主控的陳盈駿,如同他控球後衛的角色,在籃球場外更是完美的詮釋「分享」的精神。陳盈駿攜手Nike,以他的生活口號「Have a nice Ray」,走訪偏鄉從事公益活動,透過籃球運動,教育基層孩童,更分享身為籃球運動員會面臨的挫折與挑戰,鼓勵偏鄉孩童勇於挑戰自己不設限。讓運動的成功定義不僅侷限場上的勝負,反而將運動的精神扎根全民心中,亦是一種廣義的勝利。
屬於未來的勝利,全世界共享

透過運動所彰顯出的成功,更可能是屬於全人類的。馬拉松界知名的Breaking 2計劃,就是一項無關世界排名與競賽輸贏的範例。挑戰人類在體能上的極限,當那1:59:40的紀錄終於達成,勝利並不僅屬於Eliud Kipchoge一人獨享,而是全人類共同努力的成就。
文化上的成就更可以透過運動的表現形式,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3年9月即將舉行的第19屆亞運,首度將Breaking(霹靂舞)列入正式競技比賽項目,同時亦將於2024年首次登上巴黎奧運,體壇人士更積極倡議將其延續至2028年洛杉磯奧運。目前正努力進行亞運培訓的台灣Breaking(霹靂舞)國手孫振就曾表示:「正因有著長達50年的嘻哈文化來支撐,才能孕育出Breaking如此獨特的競技舞蹈,進入奧運殿堂。」

更多女性投入運動領域的未來,也是全球體壇發展上的一大成功。身處變革最前線的全球女性,正重新定義著運動的意義,Nike全球女性品牌副總裁Liz Weldon曾說到:「在過去的50年裡,我們在展現了反叛精神的同時,也引領著進步的方向—Just Do It。我們一直鼓勵世界各地人們只管放手去做。」女性透過競技體育、健身等不同形式的運動,為體壇注入一股充滿靈魂、齊心團結,以及不受框架約束的感動。無分性別族群、人人皆能動起來的下一代,相信必將是運動的一大成功。

運動場上的贏與輸或許是運動成就的光與影,但頒獎台上的光榮僅僅只是一位運動員生涯的驚嘆號。但背後無數動人的運動故事與運動員展現的不服輸的精神,是一個接一個的逗號與未完待續。正如Nike持續支持各領域頂尖好手追求卓越,秉持Just Do It的精神,鼓勵運動員放手一搏,成就屬於自己定義的成功。
漫畫設計:劉若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