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3間銀行接連倒閉,匯豐銀行1英鎊收購矽谷銀行英國分行,主計長朱澤民:不會重演雷曼兄弟事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英國政府和匯豐銀行(HSBC)昨天宣布,上週宣告破產的美國矽谷銀行英國分行(SVB UK)已在一項紓困交易中,以象徵性1英鎊(約新台幣37元)價格出售給匯豐銀行。歐洲多家銀行股價今天應聲重挫,瑞士信貸更一度大跌至歷史新低;德國與法國當局趕緊強調各自金融體系並無危險。
美國3間銀行接連倒閉引擔憂,歐股收盤大跌
(中央社)美國最近一週內有3間銀行(矽谷銀行、Silvergate Bank、Signature Bank)接連倒閉,引發市場對於銀行業的擔憂,歐洲主要股市指數今(14)日收盤大跌。
倫敦FTSE 100指數重挫199.72點或2.58%,收7548.63點。
法蘭克福DAX指數大跌468.50點或3.04%,收14959.47點。
巴黎CAC 40指數挫跌209.17點或2.90%,收7011.50點。
匯豐銀行出手,1英鎊收購矽谷銀行英國分行
(中央社)英國政府和匯豐銀行(HSBC)昨天宣布,上週宣告破產的美國矽谷銀行英國分行(SVB UK)已在一項紓困交易中,以象徵性1英鎊(約新台幣37元)價格出售給匯豐銀行。
《法新社》報導,匯豐是在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和英國財政部監督下完成這筆交易。矽谷銀行10日倒閉,在英國引發科技和生命科學業界客戶的恐慌。
財政部在週末緊急會談後發布聲明說:「矽谷銀行(英國分行)已於今天出售給匯豐銀行。」
「英格蘭銀行與財政部協商後,利用2009年銀行法授予的權力,促成這項交易。」
英國財政大臣韓特(Jeremy Hunt)強調,收購案並未動用政府資金,同時所有客戶存款都獲得保障。
韓特說:「我很高興可以在這麼短時間內做成決定。」
主要業務集中在亞洲地區的匯豐銀行表示,SVB UK擁有約55億英鎊的貸款和約67億英鎊的存款。
匯豐集團執行長祈耀年(Noel Quinn)指出:「本次收購對我們在英國的業務具有極高戰略價值。收購案不僅可強化我們的企金業務,也增強我們為創新和快速發展公司提供服務的能力,包括在英國和國際上的科技和生命科學業界。」
矽谷銀行倒閉歐洲銀行股大失血,德、法官方信心喊話
(中央社)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倒閉,引發投資人害怕其他地區銀行業受牽連。歐洲多家銀行股價今天應聲重挫,瑞士信貸更一度大跌至歷史新低;德國與法國當局趕緊強調各自金融體系並無危險。
《法新社》報導,矽谷銀行上週不堪客戶大規模擠兌,10日遭到美國當局接管。儘管美方昨天出面確保存戶可取回資金、試圖提振對銀行體系的信心,但歐洲銀行股今天早盤仍遭逢嚴厲打擊。
其中瑞士第2大銀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盤中重摔14.30%,創下史上最低價2.139瑞郎。德國前兩大銀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與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各挫跌6.7%與12%,西班牙國際銀行(Santander)下跌7.4%,荷蘭國際集團(ING)重挫8.3%。
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今天表示,美國矽谷銀行的處境不會對德國金融穩定構成威脅,因為兩者並無「系統上的關聯」。
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還說,已下令矽谷銀行德國分行暫停業務。當局指出,總部設在法蘭克福的矽谷銀行德國分行並未在德國提供存款服務,截至去(2022)年底資產總額為接近7億9000萬歐元(約新台幣258億元)。
法國經濟財政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今天也告訴法國新聞電台(France Info),美國矽谷銀行及Signature銀行的倒閉案,不會對法國金融機構構成危險。
勒麥爾表示,他「未見到任何連帶風險」,因此不需要對法國銀行發布「特殊警示」;法國的銀行與金融體系「穩固」,「流動性比率高」,抵擋得住衝擊。
勒麥爾補充說,法國銀行業與著重經營尖端科技企業客戶的矽谷銀行不同,「曝險不侷限在單一產業」,而是「非常多元化」。

矽谷銀行倒閉,中國企業及富豪紛紛撇清關係
(中央社)美國矽谷銀行倒閉不但波及本國企業,中國企業及富豪近日也被流言波及。其中,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夫婦、美團創始人王興及美團在該行存有鉅額款項的傳言,更一度成為中國網路熱搜話題。
矽谷銀行8日被披露出現鉅額虧損,此後更迅速宣布倒閉,資產已被美國監管機構扣押,被視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銀行倒閉案,引起全球警覺,而中國財經業界也十分注意這一金融風波的發展。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截至目前,中國已有百濟神州、再鼎醫藥、騰盛博藥、雲頂新耀、阜博集團等上市公司,對本身與矽谷銀行之間的資金往來作出澄清,並強調對公司影響甚微或沒有影響。
其中百濟神州表示,截至2022年底,公司在矽谷銀行持有的未投保現金存款,約占公司披露現金、等值資產、受限資金及短期投資總額的3.9%;雲頂新耀則強調,公司董事會將通過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保險,並結合其他補償措施,收回在矽谷銀行的大部份現金存款。
《界面新聞》報導,中國網路約自11日傳出目前移居美國的潘石屹、張欣夫婦,在矽谷銀行存有人民幣數十億元的款項,恐將因此有去無回。消息一出即受到中國網友熱傳,12日更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
有鑑於此,潘石屹12日下午在美國透過自己的微博帳號回應說,他與妻子「從來沒有在矽谷銀行開過戶,從來沒有存過款。謝謝大家的關心」;而前搜狐副總裁劉春則在下方回應說,「我還納悶呢:潘總不住在(舊金山)灣區,又不做創投,怎麼在矽谷銀行開戶了」?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