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戰爭20週年:尋找「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行動為何無疾而終?

伊拉克戰爭20週年:尋找「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行動為何無疾而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直到2003年初,英國的情報系統都一直相信伊拉克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但事後調查沒有發現。軍情六處的一名前官員回憶起戰後對消息來源的內部審查時說:「一切都土崩瓦解了」,而這將給情報界和政客們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在美國入侵伊拉克20年後,關於伊拉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是否存在的爭論仍在繼續,這種說法為英國參戰提供了理由。BBC系列節目《震驚與戰爭:伊拉克20年》中透露了有關搜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新細節,該節目根據與幾十位親歷者的對話製作而成。

「哎呀!」。這是英國軍情六處(MI6)一位高級官員在2001年底被同事告知美國人對伊拉克戰爭的嚴肅態度時的簡短反應。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官員也記得其英國同行的震驚。「我以為他們會在餐桌前就心臟病發作。」中情局伊拉克行動組負責人路易斯・魯埃達(Luis Rueda)回憶說。「如果他們不是紳士,他們會隔著桌子扇我一巴掌。」

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唐寧街。傳遞這一訊息的是情報人士,而不是外交官。

「我可能是第一個對首相說的,『不管你喜歡與否都要未雨綢繆,因為看起來他們正在為入侵做凖備。』」時任軍情六處負責人、華盛頓的常客理查德・迪爾洛爵士(Sir Richard Dearlove)在一次罕見採訪中告訴BBC。

作為英國對外情報機構的軍情六處,即將深深捲入其歷史上最具爭議和後果最嚴重的事件之一。

對美國來說,相比於推翻當時的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問題是次要的。「如果薩達姆・海珊有一根橡皮筋和一個迴形針,我們就會入侵伊拉克。」魯埃達說。「我們會說,『哦,他會把你的眼睛挖出來。』」

對於英國來說,在向不確定的公眾推銷伊拉克問題時,伊拉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指化學武器、生物武器和核武器)所帶來的威脅是核心。

也有人指稱,英國政府編造了關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說法。但當時的部長們表示,他們的情報人員向其保證這些武器確實存在。

「了解我所依賴的是我所獲得的情報,這真的很重要,我認為我有權依賴它。」前英國首相東尼・布萊爾爵士(Sir Tony Blair)告訴我。他說,在入侵前夕,他要求聯合情報委員會(Joint Intelligence Committee)提供保證,並得到了保證。他拒絕批評情報部門的錯誤。

其他部長表示,他們當時也有疑慮。

「我曾三次向理查德・迪爾洛詢問這些情報的來源。」時任英國外交大臣傑克・斯特勞(Jack Straw)說。「我只是對其有一種不安的感覺。但迪爾洛每次都向我保證這些特工都是可靠的。」然而,斯特勞表示,最終還是要由政客們來承擔責任,因為他們做出了最終決定。

理查德·迪爾洛爵士(2008年資料照片)。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理查德・迪爾洛爵士(2008年資料照片)

當被問及他是否認為伊拉克戰爭是一次情報失敗時,理查德爵士的回答很簡單:「不」。他仍然相信伊拉克有某種武器計劃,而一些部分可能已越過邊境轉移到敘利亞。

其他一些人不同意該說法。時任英國安全與情報協調員的戴維・奧曼德爵士(Sir David Omand)表示:「這是一個重大失誤」。他說,出於確認偏誤,政府專家只聽取了支持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這一觀點的零碎訊息,而忽略了那些沒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訊息。

軍情六處內部的一些人士表示他們也有顧慮。「當時我覺得我們所做的是錯誤的。」一名曾在伊拉克工作的軍官表示。此前從未公開對此進行評論的他要求匿名。

「沒有新的或可信的情報或評估表明,伊拉克已重新啟動了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計劃,而它們構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脅。」這位前官員在談到2002年初時說。「我認為從政府角度來看,這是他們唯一能找到的東西……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是他們唯一的合法性招牌。」

2002年春天時擁有的情報是零碎的。軍情六處長期駐扎在伊拉克的特工幾乎沒有關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訊息,他們迫切地從新的來源尋找新的情報來支持這一說法,特別是當其需要在9月提交一份卷宗時。

另一位內部人士回憶說,他破譯了一條訊息稱,對情報部門而言沒有比說服英國公眾採取行動更重要的作用。他們說,有人質疑這樣做是否合適,於是該訊息被刪除。

9月12日,理查德爵士帶著一個重要的新消息源走進唐寧街。此人聲稱薩達姆的計劃正在重新啟動,並承諾將很快公布新的細節。儘管該消息來源沒有經過全面檢查,他們的訊息也沒有與專家分享,但細節仍被提交給了首相。

理查德爵士駁斥了有關他與唐寧街走得太近的指控,稱其「荒謬」,但不願就案件細節或具體消息來源置評。其他情報來源說,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這個新的消息來源從未兌現,最終被認定是瞎編的。他們認為,質量控制正在崩潰。

一些新的消息來源很可能是為了錢而編造訊息,或者因為他們想看到薩達姆被推翻。2003年1月,我在約旦遇到了一名從薩達姆的情報部門叛逃出來的人。他聲稱在聯合國視察員看不到的地方,參與了開發移動實驗室進行生物武器研製的工作。

2003年2月,美國時任國務卿科林・鮑爾(Colin Powell)在向聯合國的報告中提到了他的說法,儘管當時美國政府內部的一些人已經發出了「火線警告」(Burn notice),稱這些訊息不可信。美國和英國所依賴的另一個代號為「曲線球」(Curveball)的消息源也在編造有關實驗室的細節。

薩達姆·侯賽因(1987資料照片)。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薩達姆・海珊從1979年至2003年倒台前都是伊拉克總統

值得一提的是,薩達姆確實曾經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在2003年戰爭爆發前幾周,我到訪了伊拉克北部的哈拉布賈村(Halabja),聽到當地人描述1988年薩達姆軍隊向他們投擲化學武器的日子。這些武器的真相只有在戰後才會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