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就是一家人》:跨性別家庭的困境,懷孕並生下孩子的人就一定是「母親」嗎?

《有愛就是一家人》:跨性別家庭的困境,懷孕並生下孩子的人就一定是「母親」嗎?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劍橋大學家庭研究中心的蘇珊.葛倫伯克教授訪問了女同志母親、男同志父親、自主性單親父母、捐贈受孕父母、共同父母、跨性別父母、代孕者和捐贈者,更將調查重點放在他們的孩子身上,透過對孩子的長期訪談,來探究他們是否與傳統家庭的孩子一樣健康長大。她發現,答案是肯定的。

文:蘇珊.葛倫伯克(Susan Golombok)

第8章 跨性別家庭:〈更快樂的自己〉

二○○八年四月,湯瑪士.貝蒂作為全世界第一個懷孕的男人在《歐普拉.溫芙蕾秀》(Oprah Winfrey Show)中受訪。他的故事因此轟動一時。湯瑪士是跨性別男性,與一名女性結了婚。他的第一個孩子——一個女孩——誕生於同年六月。湯瑪士因此也成了第一位被法律承認生下孩子的男性。之後他又生下了兩個兒子。湯瑪士在改變性別時並沒有移除體內的生殖器官,因此他還是能懷孕的,而他的孩子都誕生於精子捐贈。

雖然這樣的案例還很少,但是確實有增加的趨勢。在轉換性別之後,越來越多的跨性別者借助輔助生殖技術生下小孩。跨性別男性除了可以懷孕,他們也可以在性別轉換之前、或轉換過程中冷凍卵子,以備日後之用。取決於跨性別男性的性向(異性戀或是同性戀)以及他們是否有伴侶,保存的卵子可用伴侶的精子或是捐贈者的精子受精,胚胎也可能植入女性伴侶或代理孕母體內。跨性別女性可以冷凍的精子,之後與女性伴侶生下小孩,而如果伴侶是男性,他們可選擇利用捐贈者的卵子,然後尋求代理孕母的幫助。

跨性別者利用生殖輔助技術生子是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醫療專業人士和非醫療專業者之中都有人反對。二○一八年,英國平等與人權委員會曾打算要提訴國民保健署,因為國民保健署沒有為跨性別者提供冷凍精卵的服務,好讓他們能夠在性別轉換後能擁有親生的小孩。不過後來委員會撤銷了告訴。

許多人認為,如果父母在有小孩後轉換性別,那會傷害小孩的發展與身心健康。而即使跨性別者先轉換性別再生小孩,孩子沒有見證父母的轉換過程,也不用適應父母的新身分,反對人士對此還是抱著同樣的疑慮。問題還是在於,沒有任何研究可以證明這些孩子的狀況到底如何。不過,專業團體都贊成讓跨性別人士在轉換性別之前接受適當的醫療,以保留生育的能力。這些專業團體包括: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內分泌學會、美國生殖醫學學會、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會,和美國婦產科協會。

二○一九年,英國一位跨性別男性弗雷迪.麥康奈爾藉由精子捐贈生下了一個男孩。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紀錄片《海馬》(Seahorse)。他希望在孩子的出生證明上被列為「父親」或是「家長」(parent),但他的請求卻被高等法院家庭部門的長官安德魯.麥克法蘭所否決。因為就目前的定義,懷孕並生下孩子的人就是「母親」。

他在判決書中承認,法律中對母親及父親的定義已經不符合新型態家庭的需求,他聲明:「這是一個迫切的議題,政府和國會需要公正地面對,釐清懷孕生產的跨性別男性的定位。」他也說:「就社會上以及心理上的事實,麥克奈爾是孩子的父親,而這與現行的法律有所衝突。」弗雷迪.麥康奈爾對《衛報》表示,判決的結果「對非傳統家庭結構的打擊很大。判決中堅持只有最傳統的家庭形式能被承認,或被公平地對待。」

跨性別人士成為父母的另一個方式是透過收養,不過因為社會對跨性別者的排斥還是很普遍,這樣的例子並不多見。二○一一年九月,一個星期五的早上,在洛杉磯的家裡,畢夫.查普洛接到了一通電話,而這通電話即將改變他的一生。電話裡社會工作者通知他,如果畢夫無法說服他妹妹瑞秋,讓她把孩子交給畢夫照顧,瑞秋的孩子將在禮拜一被送去寄養家庭。瑞秋有精神疾病,而且濫用藥物成癮,她對自己的兩個孩子——三歲大的兒子柯迪以及才一歲大的女兒比亞——已經構成安全上的威脅。

瑞秋的男友是個毒品販子,自己也吸食冰毒成癮,他還曾對瑞秋及孩子們暴力相向。畢夫自己也是社會工作者,他一直很擔心外甥和外甥女的安危。他想盡其所能地保護這兩個孩子,但是他該怎麼跟他的伴侶特里斯坦說呢?特里斯坦又是否會同意讓柯迪和比亞跟他們一起住?畢夫跟他只交往了一年,兩人到最近才開始同居;他們都才二十幾歲,他們的生活圍繞著海灘、酒吧、週末的拉斯維加斯之旅,和各種好玩的事。如果要放棄這種玩樂的生活而投入家庭,特里斯坦會怎麼想?

畢夫和特里斯坦很快動身,從洛杉磯開車到妹妹家所在的貝克斯菲爾德。兩小時的車程間,畢夫跟特里斯坦說,他不知道孩子們會跟他們一起待多久,或許一個週末、或許一個月、或許永遠。他說,如果特里斯坦要一起照顧他們,這或許意味著要照顧他們十八年。因為畢夫不希望孩子們只是從一個不安定的環境,換到另一個不安定的環境。聽完這些,特里斯坦毫不猶豫,堅定地說:「好!」畢夫和特里斯坦有心理準備,前頭還會有很多困難;柯迪和比亞在原生家庭中受到忽視跟虐待,他們受過創傷,有可能很難照顧。

不只這樣,畢夫和特里斯坦也知道,如果他們要成為孩子的家長,要讓別人接受會有不少困難,因為兩人不只是同性伴侶,特里斯坦還是跨性別的男性。

畢夫和特里斯坦建議瑞秋,讓孩子們跟他們度過一個週末,而瑞秋同意了。兩人把孩子們帶回洛杉磯的家中,他們很快地發現孩子的狀況非常不好。「情況真的很糟糕,」特里斯坦回憶:「比亞有嚴重的感染,換尿布會讓她很痛,所以我們幫她換尿布時她會不停地、不停地尖叫。柯迪受到了嚴重的虐待。他無法說話。他嚇壞了,他會躲在桌子地下,或是抱著我們的腳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