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不能在私人推特批評政治?BBC面對政府和右翼媒體的進退失據

主持人不能在私人推特批評政治?BBC面對政府和右翼媒體的進退失據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BBC雖是獨立的公共媒體,平時的運作獨立於政府,但因為BBC終究是公共媒體,所以每隔幾年,還是要與政府協商撥款。新聞引述BBC內部人士的說法,認為這使得高層特別擔心「政府會怎麼想」。尤其,2016年脫歐公投之際與之後,保守黨內許多人攻擊BBC太偏向留歐派、自由派,更是加深了保守黨對BBC新聞製播的不信任。

有時候,一則新聞有趣之處,不在於事件本身,而在於「這怎麼也能成為新聞?」《英國廣播公司》(BBC)上週的頭條,就是這樣的一則新聞。

上週好幾天日,BBC的整點新聞頭條,是英格蘭足球前名將李納克(Gary Lineker,港譯「連尼加」)在推特(Twitter)上嚴詞批評英國政府「收緊移民管道」的新政策。這則新聞不但成為頭條,而且BBC記者訪問政府官員和反對黨代表時,也都不忘問這些政治人物對李納克發言的看法。

確實,李納克是英國家喻戶曉的足球英雄,也確實,李納克在推特上用的語言比較激烈,不但形容政府的新政策「殘酷」(cruel),而且認為政府官員推動相關政策時的用詞,與「1930年代的德國」相似,等於將執政黨與納粹相提並論——但即使如此,這則故事成為頭條新聞,似乎仍有點過頭,畢竟李納克再怎麼有名,也不是實際影響政策的人。其他新聞如此之多,而即使只針對移民法案本身,英國政府新法案也有許多爭議,怎麼會特別強調這一位前足球名將的發言?

這則新聞之所以成為頭條,表面上的原因,是李納克也在BBC主持節目,而BBC身為公共媒體,有公正性(impartiality)的要求,但更深層的原因,是BBC面對政府和批評者(特別是右翼批評者)時的進退失據。

李納克需要中立嗎?

與台灣不同,英國的電視媒體原則上都必須遵守「適當公正原則」(due impartiality),不能夠有政治上的立場(報紙則不受此一規範,英國報紙經常有政治立場)。

所謂的適當公正原則,指的是在製播新聞時,雖然不需要每則新聞都「正反並陳」(比如在報導氣候變遷問題時,因為已經有科學共識,不需要每次都採訪氣候變遷懷疑論者,更不需要給他們和科學家一樣多的曝光度),但對於實際發生中的公共辯論,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也不能扭曲任何一方的觀點。媒體固然可以請人評論新聞議題,但是評論與報導之間必須清楚區分。而BBC身為納稅人出資的媒體,內規裡更清楚要求記者與編輯服膺這項原則。

這樣的原則,顯然主要適用於政治議題和勞資問題等公共辯論,原則上與體育無關,而李納克是BBC足球節目《本日賽事》(Match of the Day)主持人,講評足球賽事精華好球,但他並不是BBC組織內的員工,而是以自由工作(freelance)的方式簽約,更完全沒有參與BBC新聞的製播——連體育新聞都沒有參與,遑論政治新聞。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