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糖賣的宏都拉斯小農咖啡,見證一段邁向土崩瓦解的邦交情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7年時,台糖透過外交部協助下,展開了與台宏之間的產地小農咖啡銷售計畫。截至目前為止,台糖已協助宏都拉斯蓋了三所偏鄉學校,希望能藉由學校教育,讓小農的孩子取得出人頭地的機會,並翻轉當地的經濟發展。
文:吳祈攸(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自2023年3月初開始,筆者每天皆與宏都拉斯有所連結,主因是筆者所飲用的濾掛式咖啡包,是台糖高地小農濾掛式咖啡,這款產品的咖啡豆皆來自宏都拉斯小農咖啡合作社。
然而,台糖會有這樣的選擇,其中隱含了體貼遠邦的善意。在2017年時,台糖透過外交部協助下,展開了與台宏之間的產地小農咖啡銷售計畫,在這個計畫中,台糖除了以合理價格收購咖啡外,更將此款咖啡的部分營收,用於回饋當地教育建設。
截至目前為止,台糖已協助宏都拉斯蓋了三所偏鄉學校,希望能藉由學校教育,讓小農的孩子取得出人頭地的機會,並翻轉當地的經濟發展。台糖此舉不僅實踐企業社會政策的價值,也讓台宏邦誼更為緊密。
但民間交流的溫暖,似乎仍敵不過國際政治的現實。就在這兩天,宏都拉斯總統秀瑪菈・卡蕬楚(Xiomara Castro),已在Twitter宣布商請外交部長雷依納(Eduardo Reina),展開與中國大陸建交的相關程序。
這樣的消息並不讓人意外,其原因在於卡蕬楚早在2021年競選總統時,就已經拋出於中國大陸建交的政見,在今年1月時宏國外交部長,就已和中國外交部展開接觸。雖然在2022年1月的就職典禮上,卡蕬楚表示與中國大陸建交「並不在她的施政議程之中」。此外,她與賴清德副總統會面時,還淚水盈眶的表示:「台灣對於宏都拉斯的協助甚多,她非常珍惜、感謝台灣。」
但就筆者的側面瞭解,在過去這一年中,台宏在外交上的相關合作案,不少皆出現無故終止的情形,同時我們的外交人員,似乎也越來越難見到宏國政府高層;因此部分媒體對於台宏關係的近況,下了「亮紅燈」的聳動標題,某種程度上是言之成理。
不過,在瞭解宏都拉斯斷交危機之後,筆者認為我們應探討的是,宏都拉斯是個什麼樣的國家?該國跟我們長年的互動情況為何?倘若不幸斷交了,對我們又有什麼影響呢?有鑒於此,筆者在文中將以這三個面向來討論台宏關係。
宏都拉斯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宏都拉斯位於中美地峽中段地帶,北方接瓜地馬拉,南方與尼加拉瓜接壤,其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而人口數約為1028萬人。宏都拉斯在1821年獨立後,曾與中美地峽上的其他四個國家(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共組中美洲聯邦共和國,後因政治理念的分歧,因而再度成為獨立國家。
然而,再次獨立後的宏國,卻反覆出現軍人獨裁與政變的局面,這使宏國情勢長年處於動盪狀態,直到1982年新憲法通過後,才步上民主國家的道路。但幸運之神並未因此而眷顧宏國,2009年宏都拉斯爆發軍事政變,時任總統曼努埃爾・賽拉亞(Manuel Zelaya)被驅逐出境,最後經重新選舉總統,才使政局穩定下來;值得一提的是,宏國的現任總統卡蕬楚,即為賽拉亞的妻子。
由於長年的政治動盪,導致宏都拉斯的經濟表現向來不佳,大多以熱帶栽培業為主,工業能力、基礎建設均為不佳。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宏國的人均GDP為2771美元,屬於中低收入的國家,這些因素都使宏國政府認為,他們需要大量金援與資源挹注,以謀求新的國家發展方向。
但宏國人民卻仍覺得若持續在宏國生活,不僅沒有政府的幫助,更找不到希望,於是在2018-2021年,每年均有7000至8000名宏都拉斯非法移民,想北上到美國尋找機會,這些人被稱為「篷車團」(caravan),引發美、墨兩國的高度緊張。從上述內容,我們可以認知宏國具有嚴重的經濟困境,也已造成諸多社會問題,迫使人民必須離鄉背井謀生。
宏都拉斯跟台灣的互動情況為何?
針對宏都拉斯所面臨的困境,我國政府皆透過國合會給予專業協助,如醫療資訊管理效能、農業種植技術、豬隻養殖、水產養殖等,因此主流媒體與宏國民間人士,大都支持政府維繫對台邦交。
而在2014-2022年葉南德茲(Juan Orlando Hernandez)總統任內,台宏兩國關係穩定發展,不僅他的3名子女都在台灣求學,在2021年正逢台宏兩國建交80週年之時,葉南德茲總統更直接表示:「誠摯地希望雙邊關係能更加深化,朋友之間,就是患難見真情,尤其在區域情勢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宏都拉斯希望來到這裡跟台灣在一起。」但這春江水暖的氛圍,在改朝換代後已不復在,更逐漸走向土崩瓦解的殘局,似乎難以再有力挽狂瀾之舉。
台宏若斷交,會有什麼影響?
倘若我們真的與宏國斷交的話,對我們影響會是如何呢?由於雙邊的貿易額約在1.5億美元左右,從經濟面上來說影響有限,筆者會側重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分析。
在2007年以前,我國在中美洲外交版圖具有絕對優勢,因為中美洲7國皆為我國邦交國,時光飛逝,在2021年尼加瓜拉與中國大陸建交後,兩岸政府在中美洲已呈現均勢狀態,如果今年再失去宏都拉斯的話,我國在中美洲的邦交優勢盡失,並出現嚴重失衡的情況。
在情勢嚴峻的現況下,筆者認為我國在中美洲仍有可發揮的空間,由於我國在2021年已成為中美洲銀行(CABEI)第一大持股會員國,雖然在中美洲銀行15個會員國中,我們只受到4個國家承認,但未來若能藉由該平台,並透過融資及技術協助的方式,持續經營我們在中美洲的外交場域的話,這將會是台灣是否能鞏固中美洲影響力的關鍵,亦是我們面臨當前外交困境下的最佳方案。
延伸閱讀
- 宏都拉斯總統尋求與中國建交,外交部:台灣真誠可靠,請友邦勿落入中國圈套
- 宏都拉斯說明轉向原因:快被債務淹沒,要求台灣加倍援助被拒;美參院外交領袖:擁抱中國會是嚴重錯誤
- 金門上兵失蹤現中國、宏都拉斯擬斷交,立委質疑與蔡英文將出訪中美洲有關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丁肇九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江名萱老師深入研究風水的契機,可以說是因為旅行所帶來的啟發——在旅行至北京故宮的時候,對於整個建築群落的方位、形狀、位置等都遵循著青囊經的原理所設計,有著強烈的感觸。
因此,原本就熱愛旅行的江老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訪世界,考察各地的建築物。他發現,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當地的環境與氣候、使用者的需求而建設,和江老師順應自然的風水概念不謀而合。例如巴黎的聖母院、印度的泰姬瑪哈陵等建築,都能在天人合一的設計下,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效果,並且更好地利用自然的能量。
與天對話:巴黎聖母院
「建築物的存在,是要為裡面的人所服務。所以,所謂好的建築風水,其實是應天、應地、應時、應人制宜。」因此,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聖母院中央的玫瑰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風水符號,代表光明、能量和生命力;聖母院的塔尖,也象徵著穩定、領導力,以及上達天聽的請求。但更重要的是,屬於宗教建築物的聖母院,為所有信仰著神的人們,所帶來的莊嚴、平靜感受。「聖母院營造出非常強烈的和諧的氛圍,你可以想見當時的設計師,在設計這個建築物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時,所有的考量都是為了讓人的內在可以安靜下來、與天/神對話。」江老師指出。

巴黎聖母院建築風格是哥德式建築,它的建造開始於1163年,耗時超過200年。教堂的尖頂屋頂,不只是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幾何美學,更代表著天地宇宙之間的聯繫。這種尖頂建築形式,在古代被視為智慧和神聖,有向上流動的能量。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連接聚集天地宇宙之間,讓整個建築物更加神聖,充滿生氣和活力,並為⼈們帶來好運和幸福。
在古代文化的哲學中,太陽代表著宇宙和自然界的秩序、生命和創造⼒、上帝神性力量等等。所以在建築的設計和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季節的變化,和太陽的位置,以確保光線在建築空間中,可以達到最佳的利用。聖母院的三扇玫瑰花窗,被認為是世界上 最美麗的玻璃藝術品之⼀,當你走進聖母院中,透過玫瑰花窗所照進來的彩色光芒,加上吟誦詩歌的聲音,還有焚燒香料所產生的煙霧,體現了像是引導人們的心靈,通往宇宙智慧神性的力量,彷彿可以治癒和平衡我們的身心。
「整體而言,巴黎聖母院的每一項設計、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到非常平靜。」江老師又補充道:「這就是好的風水,所帶來的能量。」
深埋於地的愛:泰姬瑪哈陵
談完了聖母院,江老師又繼續分享她在泰姬瑪哈陵的經歷。「如果聖母院是一棟與天對話的建築,那麼泰姬瑪哈陵想要傳達的,則是一份深埋於地的愛。」位於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不只是印度文化的代表性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泰姬瑪哈陵始建於1632年,耗時約22年完工,在建築風格上,它結合了印度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以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材,建築外牆有細密的浮雕和嵌花紋飾,表現了印度文化的細膩和精緻。在陽光照耀下,白色大理石的建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展現出浪漫、華麗的氣息,「但是當你走進泰姬瑪哈陵之後,除了感受到它的莊嚴、神聖之外,還有一份濃烈的愛情。」江老師說道。
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和他的妻子慕塔芝.瑪哈王后深深相愛,即使沙賈汗要前往戰爭的最前線,慕塔芝也會相伴在旁,兩人感情十分深厚。但令人惋惜的是,慕塔芝在1631 年的征戰途中難產而亡,沙賈汗在悲痛之餘,承諾為她建造天上人間、無與倫比的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

這座象徵沙賈汗畢生激情和財富的美麗紀念物,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感受這份愛情的真切。「剛才講到聖母院有尖塔,我們可以注意到,泰姬瑪哈陵的屋頂也是尖頂,同樣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皇帝沙賈汗希望透過泰姬瑪哈陵向上連接,跟他⼼愛的瑪哈王后能夠永恆緊密在⼀起。」泰姬瑪哈陵在風水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水池來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水是陰性的象徵,而白色大理石所建造的陵墓則是陽性,因此,水池的存在可以平衡建築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陰陽能量,創造出和諧的能量和氛圍。」除此之外,江老師也認為在像印度這樣炎熱的地區,利用水池的清涼氣息,撫平人們的情緒、創造安定氛圍,進而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放鬆身心。因此泰姬瑪哈陵也是一個「應天、應地、應時、應人而制宜」而建成的建築典範。
傳世六百年之作: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居所,建於明成祖永樂4年(1406),於永樂20年(1420)完工。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整個建築群給人威嚴而神聖的感覺,是皇權的象徵。雖然紫禁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持著它的輝煌和美麗,其中風水的佈局,是紫禁城能屹立不搖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年永樂皇帝在建造紫禁城的時候,他要求紫禁城建築佈局形狀和方法,都要符合風水學中的宇宙觀,以及天地人萬物合一的理論。因此,紫禁城的主要建築,都建在南北的中軸線上,這代表著能夠吸收天地間的能量,東西方向的建築物較少,是為了可以利用南北向的通風和自然循環,達到環境的舒適感。
以紫禁城太和殿的設計為例,這個皇帝接近朝臣的宮殿,不僅考慮到太陽的位置、建築物的形狀、360度的方位等等,還有周遭的水源、水流、風向、陽光以及山水環境、生活機能等多個面向。例如太和殿的正門面向南方,就是為了要確保日照充足,可以為太和殿帶來更多的光線和暖氣。而在正午時分,陽光會直射在皇帝的龍椅上,讓這裡充分地接收滿滿的太陽能量。
青囊經中提到:「明地德,立人際,因變化,原始終,此謂之化成。」紫禁城風水設計,是創造出一個巨大的立體空間,裡面有陰陽、南北、前後、東西、左右、內外、動靜、虛實,是因為建築師/設計師能夠將這些元素完美的連結起來,因此成就了永垂不朽的紫禁城。而整個紫禁城的建築群,也因為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高超的的藝術美感。
「如果我們回到600年前,紫禁城建造之初,想必是永樂皇帝將想法、理念,與設計者溝通之後,所誕生的結果。他們當初的偉大理想是什麼?風水方法又是什麼?在整個建造的過程中,永樂皇帝和設計者之間的信任也是非常的重要。作為皇帝,永樂皇帝必須展現領導者的遠見和決策力,但又必須給予設計者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如此一來,才能共同完成這件舉世無雙的建築作品。」江老師補充道。
「風水的學問,是全世界共通的,我們東方有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的《河圖洛書》,西方也有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而形成的梅塔特隆立方體。」建築設計最精彩、也是最核心的表現,就在於它如何讓人心的空間、建築的空間、自然的空間、宇宙的空間,互相連結滲透,能量循環不已。對江老師來說,無論古今中外,這些能夠矗立千百年之久的建築物,都是能順應著自然的脈動、四季的變化,讓建築引導著宇宙、自然的能量,為身在其中的使用者所服務,同時創造出最適合使用者的安適環境,使用者自然能夠感到心神平靜,從而展現宏大的精神面貌。江老師也相信,風水的千年智慧,是值得我們現代人細細研究、推廣的一門學問。